《建军大业》自7月27号上映至今已经5天,
票房累计到现在是2亿左右。
五天破两亿,看上去效果还不错,
但作为一部拥有大量流量明星并且品质还在线的电影,
得到这样的票房院长还是有些吃惊。
这些能够激起粉丝效应的流量明星他们的粉丝们都去哪儿了?
带着流量光环的明星们所谓的流量究竟有几成是真实的?
那么接下来就让院长粗略地算上一笔账,来了解一下这其中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就以新浪微博这个比较普遍的社交账号为例,
看看在《建军大业》里面有哪些演员是经常活跃在热门第一线的。(排名不分先后)
按照对新浪微博热门榜的大致统计,热门人物有:
鹿晗/李易峰/张艺兴/陈伟霆/马天宇/欧豪/刘昊然/陈晓/关晓彤/韩庚/陈赫/张天爱/郑元畅/包贝尔等。
而这些人现在在微博上的粉丝总数大致在3.2亿左右。
我们假设这3.2亿粉丝里面有5%的人买票去看了偶像的电影,
算他40块钱一张电影票的话,《建军大业》的票房能达到多少?
6.4亿!!
比现在的2亿还要多上3倍。
而这个数据还只是在算了这些明星们微博粉丝数的情况下,
要是将全平台的粉丝数都算上,这个数字会更加夸张。
这些数据其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
有流量明星必有票房的说法是不切实际的,
流量明星所谓的“流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泡沫。
这样的例子在去年也有一例,那部片子叫做《爵迹》。
当然从电影本身来说,这两部电影难以相提并论,
但同样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爵迹》的阵容是毫无疑问的全流量明星:
范冰冰/吴亦凡/陈学冬/陈伟霆/郭采洁/杨幂/林允/严屹宽/李治廷/王源/汪铎/郭敬明
去看的观众左不过是明星们的粉丝,右不过是郭敬明的粉丝。
而《爵迹》的这些演员当时的粉丝预估总量大约在2.8亿左右,
结果到最后《爵迹》的票房是3.8亿,观影人次约1000万,粉丝的转化率不足4%。
从去年《爵迹》的不到4%到今年《建军大业》2亿与6.4亿的大落差,
为什么电影里用的流量明星越多,对电影票房所起到的作用反而越小?
说明这些在电视台在网络上动辄几亿十几亿的播放量实际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炒作,
去掉炒作之后能够将流量真正转化为票房的少之又少。
▼
院长上面所提到的“流量明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年轻演员,
他们拥有着“流量”所带来的机遇,更加应该要在这种机遇中学会成长,而不是在“流量”光环中停滞不前。
就像《建军大业》这一次启用大量年轻演员这一点,
如果片方是想要靠他们的流量来赚钱,那很明显是失败了,
但如果是想借此机会给年轻演员们锻炼的机会,那倒是值得肯定的。
《建军大业》的监制黄建新在采访的时候有过这么一段话:
我对他们都十分认可,拍戏前导演说要军训,所有人都准时来到八一训练场。那两天三十八、九度,有两个人中暑了。我们的电影是有预算的,全组的休息房车只有五辆,但是演员们没有人提任何需求,五辆车中有一辆是我和刘伟强导演的。我们当时说如果大家有一些挤,导演组的房车欢迎大家来,结果也没有一个人来。这是一个好的团队,一心一意为把这部电影拍好。
能够一心一意只为拍好一部电影,这样的演员才是一个好演员应该有的态度。
仅靠脸和人气带来的终究只是一时之快而已。
《建军大业》虽然在上映之前饱受选角风波的冲击,
但不得不说,其中一些年轻演员们的表现还是有些令人惊喜的。
在这样一部不问报酬、不计戏份的大作品里,
院长反而看到了他们与平常不一样的地方。
这说明我们并不是没有演技好的年轻演员,
只是他们锻炼得还不够。
试问在一部演员只要出现几场戏,剩下的部分都可以交给替身和抠像的作品里,
演员能够得到些什么样的锻炼?
刘伟强对于自己在《建军大业》里面使用年轻演员这一点是这么解释的:
“这些年轻演员是电影的新希望。我们要对他们好一些,因为他们真的是我们的未来。他们是很辛苦的,不能用替身,台词要念好,要不然就会被骂。”
靠流量取胜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
还想着圈一帮明星露脸就能赚钱的人必定是走不长。
只有拿出对演员更高的要求,对作品更高的追求,
这才能成为在票房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东西。
同样的,年轻演员也只有不断地打磨自身,提升演技,
才能不在观众的骂声中被遗忘了姓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