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

ARC·学研|李忠利:为什么娱乐节目一定要寓教于乐?

字号+作者:受众研究中心 来源:受众研究中心2020-12-0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编者按本期ARC学研对话传播研究院应用传播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李忠利,他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娱乐节目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影响——基于〈人民日报〉娱乐节目'...

编者按

本期ARC学研对话传播研究院应用传播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李忠利,他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娱乐节目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影响——基于〈人民日报〉娱乐节目相关评论的话语分析》。

基于“娱乐节目为什么一定要寓教于乐”这样一个问题,论文以《人民日报》为研究载体,深描其娱乐话语的建构并以此连接宏观的娱乐节目管理和微观的娱乐节目生产实践。运用话语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梳理出《人民日报》建构的人民中心话语、传承创新话语、宣传和服务话语,并通过对娱乐节目生产者的访谈确认了国家权力对娱乐节目意识形态的两条影响路径。

——

2020硕士论文推介

第 04期

——

采写 | 汪洪魁

责编 | 邹伯涵

监制 | 刘燕南

作者对谈

见字如面。

和李忠利的交流是从他的论文开始的,48页的论文正文一口气读完几乎不用停顿。论文一气呵成,在凝练、平和又不乏力量的叙述中,问题层层剥开,互动关系被逐一解答。读罢让人不免感慨“原来是这样”。

同样流畅的是写作过程。没有头秃,没有太多焦虑,中期之后的2万多字花了一个星期,还是在工作间隙,《人民日报》百余篇评论文章的编码花了两个晚上,深访集中在了一天。轻描淡写的背后,是漫长的媒体实践经历的铺垫和文字功力的沉淀。

新京报、北京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人民日报、央视,李忠利先后在不同的媒体实习历练,打磨笔锋。

文字的成熟一定是久久为功,但新闻的要求又必须是倚马可待。“早上让你去造原子弹,晚上你就得造出来。”李忠利说这就是对记者的要求。新闻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从报道教育、医疗到泛娱乐再到经济、时政和国际政治,时间久了之后,“李主编”成为了他最好的注脚。最后,媒体工作也从出发点变成了落脚点。

李忠利去往海南文昌报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

在担任受众研究中心公众号负责人的一年中,李主编名副其实。开选题策划会、汇报运营情况、修改润色稿件,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去年毕业季,他策划了「人物志」这个栏目,记录即将毕业的同门师兄师姐的点滴故事。而今年,李忠利成为了故事的主人公。

认真、耿直、担当是其他人评价李忠利用的最多的词。著文章时会计较每一个字眼,核对每一个标点;讨论问题时会直抒胸臆、有言必出;在完成工作承担项目时行必有果。去年秋季学期,李忠利一边忙着适应新的实习工作一边承担着网信办的课题,白天复兴门上班,晚上传播研究院顶楼写报告。即使这样,任务完成的质量还是时效都无可挑剔,刘老师常会笑着称其为“快手”。

和师门同学在一起

“快手”是热爱生活的另一种状态。

看完一部电影之后会给公众号写影评,好友说李忠利这是“花50元赚500元。”追综艺之余会结合专业所学撰文分析行业发展。生活平淡,爱好不多,表达成了李忠利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痛苦。”频繁出现在我们的交谈之中。本以为是成为社畜之后007对生活的感慨,继续交谈下去才明白这是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跟随国家的心跳和节奏,如何创造视频媒体的文字表达方式?生活,总是因问题苦恼,也会因解答问题而向前。

李忠利喜欢用“再难的一天都会过去”来激励自己,希望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我想“明天一定比今天更美好”会不会更适合一些,毕竟如此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一定不负他。

- 硕士学位论文精华摘录 -

文艺是时代风气之先,娱乐节目的出现和兴盛被视作思想解放的表征之一。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讲导向”始终是中国娱乐节目的题中之意,“减弱过度娱乐化/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娱乐文化建构一个通往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转换空间” 始终是中国娱乐节目发展的隐含线索。

在中国电视产业化的过程中,媒介所具有的意识形态被混合了,媒介已经成为了意识形态竞争与意义重建的场域,既有共产主义的革命话语,也有市场化的实用话语。尽管一直以来,娱乐节目商业化程度最高并担当了媒体创收的主体,但其肩负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功能以及公共服务职能始终没有卸下。这也形塑了中国娱乐节目独特的“杂合”特征,具体表现为商业娱乐话语的表达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并置” 。由此,娱乐节目这一具备广度传播力和深度渗透力的的意识形态载体便进入了研究者视野,娱乐节目的意识形态成为了本研究的出发点。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论

1、内容分析

文本分析层面将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娱乐节目相关评论的时间分布、版面分布、作者分布,提及娱乐节目的平台分布、类型分布、评论倾向 等维度进行分析呈现。

2、建构性话语分析

话语实践分析层面,本文主要使用社会学家威廉·甘姆森提出的“建构性话语分析”方法,通过确定主题,深入和解构相应文本,重构为话语包等步骤对文本的话语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3、深度访谈

社会文化实践层面,本研究将对娱乐节目生产者进行深度访谈,揭示评论话语实践与节目生产之间复杂的互动与建构关系。

结论一:主管部门通过结构性控制和方向性引导对娱乐节目进行统一的导向管理。

结论二:《人民日报》娱乐节目相关评论的议题设置与意识形态覆盖下的政策话语规制实现了同频共振。

在版面设置上,人民日报将娱乐纳入了“文艺”“文化”“艺术”的框架之中。

在作者分布上,呈现除了众声喧哗的表象,但其内里的逻辑是统一且清晰的,即:娱乐节目不能过度娱乐化,而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并擎起文化传承的大旗。

结论三:《人民日报》对娱乐的定位和认识:娱乐不是目的,而是形式。

《人民日报》阐释娱乐节目有三种视角,节目主体视角,节目生产视角,节目功能视角。通过分析发现,三个视角分别对应着人民中心话语,传承创新话语和宣传和服务话语。

节目主体视角——人民中心话语:在参与主体上,表现为对明星的拒斥和对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褒扬,这种典型的二元对立叙事当中又存在缝隙;在受众主体上,部分评论表露了明显的城市中心主义倾向,这对应着主流意识形态和市场话语的混杂。

节目生产视角——传承创新话语:人民日报对文化类综艺的反复提及和认可,指明了娱乐节目创新的方法论,寄托传统、回归历史,这既是对集体记忆的唤醒,也是对国家认同的建构。

节目功能视角——宣传与服务话语:在默许商业价值的前提下,娱乐节目既要宣传政治意识形态,同时肩负着传递知识、普及文化、提升审美的媒介责任,两者糅合进了娱乐节目社会效益的话语之中,成为娱乐节目担纲的第一要务。

结论四:国家权力要素制约娱乐节目生产的两条路径。

路径一:国家主管部门广电总局依托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通知规范等多层次政策对娱乐节目的内容和意识形态进行导向性要求和结构性控制。

路径二:《人民日报》娱乐评论作为舆论权威和国家权力要素通过娱乐话语建构实现对娱乐节目意识形态的象征性制约。

结论五:娱乐节目之所以要寓教于乐,一方面源于双重国家权力要素的控制和制约,同时还在于娱乐节目生产者的自觉遵守和创造性互动。尽管生产者通过意义赋予和拔高等多种形式将青年亚文化、小众文化等内容拓展进主流认可的娱乐范畴,但本质上,权力要素和生产分列在跷跷板两头,前者在意“教”的目的,后者强调“乐”的形式,本质上都没有跳脱“寓教于乐”的基本框架。在娱乐节目生产者那里,娱乐作为意义本身也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可和确认。

研究结论示意图

Q1

选题灵感源自何处?

A

源自生活。

人生来受苦,很难快乐。娱乐就是为了给生活加点糖,而现实中的娱乐节目却承受了太多,动辄就要讲道理、上价值。

所以,论文的灵感就是一个朴素的好奇:我们为什么不能简单快乐

Q2

论文从开题到成文经历了一个这样到过程?

A

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想就一个娱乐节目进行文本分析,呈现娱乐节目到底要承载多少价值期待,但前人的研究已经很丰富,并且这一研究思路维度单薄。其间,还设想过用对比视角研究不同年代的娱乐节目,但还是无法跳出娱乐节目本身;

第二阶段,跳脱出了微观的节目文本视角,追问了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娱乐节目要“有意义”。由此引入了政治经济学视角,探寻影响娱乐节目的权力要素,最终确定了作为舆论权威的《人民日报》评论。不同于直接国家权力,《人民日报》的影响隐晦朦胧,这种模糊地带肯定藏着复杂有趣的关系。

第三阶段,建构了多层次的研究框架,宏观的国家权力,中观的媒介话语呈现,以及微观的娱乐节目生产。

Q3

文献综述该怎么书写?

A

思想史加学术史。

思想史要理清题目中涉及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基础,学术史梳理与自己研究问题相关的前人经验,后者注意理出层次,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最后推导出自己的研究问题。

文献综述的经验是一定要找精品文献,关键词是精品

Q4

关于研究方法的建议?

A

大家如果要用内容分析法,先选看一篇经典的硕士或博士论文,学习之,模仿之,借鉴之。学术共同体就是要接续传承创新,把接续做好,任何方法的使用都不会太差。编码,就是要有耐心,一篇一篇看完。

深访对象标准选择就一个词,统筹兼顾。最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千万不要机械就着提纲提问,要一直追问为什么,问下去。结论永远是简单的,关系、叙事、理解永远是复杂的。深访对象上,我们的同门就是行业内人士的集散地,用好校友资源,另一个来源就是导师的项目资源。

Q5

如何评价自己的毕业论文?

A

解答了自己的为什么,阐释清楚了一个观点,这原本就是写论文的初衷。

遗憾在于,对娱乐本身的理解,囿于能力和余力未能进行深刻阐释。人类原始的娱乐欲望是相通的,但对娱乐的理解一定是在地化的,当下的中国娱乐图景背后其实是中国特色的“人民文艺观”,这也根植于中国的文化根基。

张力在于,“人民文艺观”多在庙堂,朴素的娱乐观已经弥漫在草野。理解简单娱乐,何尝不是在理解复杂中国。

Q6

过来人之言?

A

在对的时间点做对的事儿。

开题就认真开题,把文献综述写好,并且真能用到最终版论文里;中期就认真中期,把论文框架、思路想清楚。

别给自己埋雷。

彩蛋:快问快答

下一站?

某央媒。

三个词评价刘老师?

年轻,智慧,美丽。

三个词形容研究生生涯?

幸运,充实,抽离。

最喜欢的一门课程?

《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研究》

印象最深的ARC-er?

郑冰洁。简单又深刻,灿烂也冷静

关于实习实践的建议?

试验出让自己骄傲又有获得感的工作。

研究生旅程的遗憾?

没有在研究生的前两年半每天跟7号楼的阿姨好好打招呼。

研究生期间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让某人成为了我的女朋友。

毕业感言?

在奔跑中调整呼吸。

本期内容由“受众研究中心”编辑整理,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其他媒体或公众号转载须获得授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