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思想观念的断层,家庭伦理的纠纷等各种因素仍然成为困扰更多家庭的主要难题。
大众媒介作为一种影响较广泛的媒体形式,在多次的尝试和不断变革中,情感调解类综艺节目应运而生,然而,在发展之余,也面临着“口水与收视齐飞”的现状。
调解类电影的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的“调解员协会网”上的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一共有19个省级电视台设立了电视剧的调解栏目,大约有1000多家的省级地方电视台创立了电视类调解节目。
比如《第三调解室》《夜线》《爱情保卫战》等,在探索节目新的发展模式之余,也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收获。
01,真人化视角,寻求和观众的共情
在电视调解节目中,真人化的视角是保障收视的前提,而家庭矛盾和情感纠纷等诸多不能放在正式场合去“倾诉”的东西被搬到了节目中,借助于大众媒体的传播,迅速从私人化扩展到了“公共空间’。
在镜头的拍摄之下,除了主持人和嘉宾之外,还有更多的观众。
而嘉宾和观众们也可以通过调解中的故事,来点评他人的生活,从而获得对于自我家庭的思考,帮助和引导大众来修正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从而达到了和观众的共情。
比如在《爱情保卫战》中,通过了个人的表述,涂磊等有影响力的嘉宾调解,很多的家庭成员甚至是恋爱中的男女都能够化解矛盾,重新审视自我,获得从冲突走向和解的过程。
02,情节互动,形式多样
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嘉宾有着不容置喙的权威性,这样的权威性并不是来自于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在特定环境下知识,经验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积累,所以他们的话往往能够对需要调解的双方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比如在一些情感类的节目中,节目组不仅邀请到了在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大咖,还邀请到了更多心理方面的专家。
他们通过洞若观火,人情达练的专业分析,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和积累带给观众更多的价值输出和信息增量。
在很多的情感调解类的节目中,主持人,嘉宾和调解人的互动更为多样化。
除了倾听,表达,催问,支招等方法之外,还有更多的情节化呈现,调动起现场的观众参与讨论。
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更多的观众利用自己的经验,可以迅速的帮助舞台上的被调解人找到更多的切入点和调解的主要方法,达到情景互动的方式。
“口水”与收视齐飞
01,口水与收视齐飞
然而,在调解类节目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同质化严重,文化导向作用失衡的诸多问题和困境。
在收到娱乐化和商品化的影响,很多的调解类节目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曝光率,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故事。
为了满足的猎奇心理,更多的节目不惜扩大矛盾冲突点,用了诸多违背社会公共秩序的题材来吸引观众,造成了电视调解节目中“口水与收视齐飞”的现象出现,违背了情感综艺类节目的初衷。
虽然收视率上去了,然而所带给社会的弊端,对于节目自身口碑的影响也是较为严重的。
02,新媒体平台的分化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收视率的下降已经是很多电视节目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了。
电视节目的受众正在被不同的媒体分化。
在新兴的网络平台上,各种的评论,弹幕等功能,可以让观众在看节目的同时增加互动和评论的乐趣,促进节目话题性的讨论,也就是说,多元化的互动和消费方式正在形成。
而很多的调解类节目还主要以大众熟悉的电视节目为主,虽然也在想办法扩大其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受众。然而,因为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即使很多的青年受众被吸引过来,也难以转化为电视节目的稳定受众,很快在多媒体渠道中被分化。
这就导致,新鲜的血液难以注入,而老观众也在无形中流失,影响到了调解类节目的收视率和转化率。
突破和发展
电视调解类节目,并不是说中国的专属,每个国家都有代表性的节目,只是受到国际环境,文化差异,社会情况等各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国家的调解节目侧重点各有不同。
比如在北美地区,大多数的调解类综艺节目还是由以前的访谈节目发展变化而成,但是善于创新和突破,让很多的电视节目都摆脱了节目形式单一,互动枯燥乏味,同质化严重等各方面的问题。
在国内,电视情感调解类节目可以作为当代民众释放压力的一种轻型娱乐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坚持“内容为王”的这个最重要的标准。
弘扬正能量,提升文艺节目的影响力和正面效果,在内容创新上更应该接地气,才能为老百姓的生活保驾护航,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电视类综艺节目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