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维
今晚是《我和我的经纪人》的收官之夜,截至发稿,微博上#我和我的经纪人#话题已累计阅读量达16.6亿。
在明星光环的笼罩下,这档综艺天然带着热度。而作为节目核心拍摄的公司——壹心娱乐,公司的一把手杨天真也因擅长“炒作”备受争议。第一期节目播出后,#杨天真的业务能力#登上热搜第二,算是意料之中的热点。
“经纪人与艺人这个行业是挺封闭的状态,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里面的人如何工作。”正如张雨绮在综艺里说的,人们天然会带着一种“窥私欲”去看这档节目,这份好奇,便赋予节目一种“揭秘”色彩。
然而,尽管切口噱头感十足,节目方却力求把它打造成一档职场综艺,这其中或多或少反映出,国内综艺陷入一种“求生”的状态。脱离明星光环后,这档综艺还剩多少讨论空间,是需要营销方去努力尝试的。
就营销娱子酱(id:yingxiaoyuzijiang)观察,《我和我的经纪人》前期发力较猛,创下了不少热门话题;后期却明显出现乏力状况,原因在于一方面节目内容逐渐平庸、缺少亮点,另一方面也跟《创造营》《唱作人》等热门综艺开播有关,爆款节目冲淡了《经纪人》的流量,使得节目后期话题寥寥。
敏感题材下,营销力挽狂澜
如何将明星真人秀转变为一场“职场真人秀”,实现破圈层传播,成为这档节目在营销策划时的关键。不同于传统的以现场招聘为噱头的职场节目,《我和我的经纪人》则直接将职场聚焦到艺人经纪领域。由于明星的工作生活和普通人的职场本就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也让不少人在节目播出前就带着一种好奇的心情。
不过,明星的光环实在太过耀眼,因此节目开播之始,一些“自来水”话题多是围绕着艺人八卦展开。这便对该综艺的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天然发酵的娱乐话题下拉回职场方向,是营销方要重点发力的。
打开@我和我的经纪人 微博发现,里面大量的宣传内容是围绕着职场话题进行的。比如,节目播出前,营销方就非常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个职场话题:由艺人白宇、张雨绮、朱亚文、欧阳娜娜来点评,BOSS@杨天真小姐 到底能得几分?从转评情况来看,视频传播效果还算不错。
第一期节目播出后,琪仔由于缺少经验,在节目里犯错不断,无法跟上艺人白宇的成长。因此,杨天真甚至暗示过,要给白宇重换一个经纪人。这种戏剧化的冲突,使得琪仔和白宇这对职场CP成为节目的焦点,琪仔身上笨拙幼稚、不谙世事的感觉,更符合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人设。加上网综节目的主要受众就是18——24岁的青年群体,琪仔的遭遇更容易让年轻人产生共鸣。
而琪仔的合作艺人白宇,去年拍完《镇魂》后变身“流量小王子”,天然撑起了这档综艺的流量。因此,营销方在对外宣传时,有所侧重地将重心放在白宇+琪仔这对职场CP上,既加深了节目中的戏剧冲突,又有白宇粉丝自带流量,在综艺播出前期起到了造势的作用。
除了白宇+琪仔这对CP,乔欣和经纪人浩浩也面临着职场选择的难题。乔欣因为不适应壹心娱乐的工作模式,发展一直不顺,签约即将到期,杨天真便主动提出要不要让乔欣换家公司的问题。从节目内容上来看,艺人与经纪公司的矛盾本就是节目的一大看点。是去,还是留?这个悬念,也让屏幕前的观众为两个“小嘎嘣豆”捏了一把汗。
以@微博综艺 为代表的节目合作媒体,截取了乔欣为浩浩庆祝生日的片段进行传播,并取标题“想当幸福的小废物”。这是一个很适合传播职场正能量的点,其中,#乔欣 从头再来的勇气#达到1.1亿的阅读量。微博正文中,传播方有意识地加入了职场话题#如何面对职场的变化#,正好契合了节目营销方的传播思路。
除了内容推广,营销方也在积极策划线上线下合作活动。4月1日,《我和我的经纪人》联合boss直聘发起线上愚人招聘,招聘岗位大多来自节目合作方。从后续效果来看,这次尝试没能激起太大的水花,原因可能是招聘岗位有限,且多集中在文娱领域等,难以吸引更广泛的应聘者参与进来。
节目组将宣传重点放在了青年用户身上,并策划了一些节目进校园活动。比如,《我和我的经纪人》联合了清华、北大发起线下职场问题辩论会,辩论题目为“你会为了职场生存而放弃自己的坚持吗?”一面契合了综艺内容,一面又符合当代青年关注的职场焦点。
然而,明星的锋芒依旧无法被掩盖,在前期宣传过程中,承担主力的依旧是有着高流量的明星们。较为典型的是,在前期的微博预热中,包揽转发的几乎都是白宇的粉丝。貌似综艺的主角是经纪人,然而被使用最多的海报上却是“全明星阵营”。这样的“口是心非”,既有现实需要,也体现了在政策红线下,综艺节目满满的求生欲。
娱乐话题、版权纠纷对传播正能量形成阻碍
节目前几期播出后,话题发酵上,娱乐性话题占据较大比重。张雨绮在综艺里回应情感问题,表示不希望孩子受到伤害。随之而来的,#张雨绮心疼孩子# 和 #心疼张雨绮#两个话题上了微博热搜。
接着,张雨绮前夫袁巴元在微博上晒出一张对其辱骂的截图,并怒斥张雨绮为何要公开谈论孩子。属于外部不可控因素的情况下,壹心娱乐再次收到了#袁巴元喊话张雨绮#的热搜。
对综艺节目来说,有讨论热度固然是好事,但对于一档意在传播职场正能量的节目,保持良好的口碑却是首要任务,太多的负面讨论只会变成营销的障碍。
像此前央视播出的励志户外挑战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战》,便是典型的正能量综艺。为了追求口碑,节目淡化了原版韩国综艺中的游戏色彩,添加了国内多样的劳动工作环境,由此提升了节目的社会意义。在豆瓣上,该综艺获得了8.8分的好评。
而与之情况相同的《我和我的经纪人》,娱乐性话题过热容易形成节目破圈的阻碍。一方面,过多的娱乐八卦讨论,容易淡化节目本身的职场色彩,另一方面,过于八卦类的话题在综艺引流的作用上也较为有限。
自节目开播以来,涉版权争议就一直不断,外界质疑《我和我的经纪人》抄袭韩国综艺《全知干预视角》。#经纪人否认抄袭韩综#等话题被炒上热搜,对于一档想要打造青春正能量的节目来说,这样三番五次的折腾,口碑将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质疑,主办方微博再次强调,《我和我的经纪人》是一档原创综艺节目,与韩综《全知干预视角》没有半毛钱关系,表示不接受“碰瓷”。而在最早看片会的时候,节目组也曾表示,进入壹心娱乐调研的时间要早于《全知》播出的时间,两个节目从立意到形式、模式上都有很大差别,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主角都是明星与经纪人。
但由于此前多档国产综艺过分抄袭国外综艺的印象,官方的解释仍然没法阻止外界的揣测。同期火爆的综艺《哈哈农夫》,和同质类节目《向往的生活》,被质疑抄袭韩国综艺《三时三餐》;芒果TV自制的《真心话大冒险》,涉嫌抄袭日本综艺《别被夏天的狼君所欺骗》……去年,韩国《中央日报》甚至发文讨伐中国综艺,认为其抄袭韩综达34档之多。在这种糟糕的印象之下,本次《我和我的经纪人》因为选材的接近性,竟然百口难辩。
国内职场综艺破圈难题:模式单一,共鸣感不足
尽管营销方已经很努力把节目往职场方向拉扯,但奈何节目后半段划水划得厉害,再加上同期《创造营》《唱作人》等爆款综艺插入,《我和我的经纪人》的话题度更是一落千丈。
图片来源:骨朵传媒
观察《经纪人》弹幕词云发现,既成的营销在观众的职场认知上,依旧收效甚微,被讨论最多的点与职场方向相差甚远。这可能是由于艺人的职场与普通人的职场有着天然的不同,面临的问题也缺乏共性,看到节目的观众往往是出于窥私的目的,很难把它仅当成一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职场成长型综艺。
对于行业内的经纪人来说,壹心娱乐CAA(Creative Artists Agency)的工作模式缺少借鉴性,因此也难以达成共鸣。当前,国内的艺人经济市场还处于“保姆型”的状态,即会有一个专门的小团队围绕着艺人服务。而CAA模式则较为小众,艺人宣传、商务是和公司其他艺人共享的,每个部门只需要完成自己环节上的工作即可。
作为一档艺人经纪的职场节目,《我和我的经纪人》全程却只有壹心娱乐一家公司参与,这让综艺开播伊始就被质疑是“壹心娱乐的宣传片”。到了中期,《我和我的经纪人》引入自家男团“壹加壹”,更被认为是在为自家练习生推广。
此外,职场题材的敏感性,导致影片在后期剪辑时去掉了很多无法公开的内容。杨天真本人曾对媒体透露,节目拍摄了360°,但能放出来的只有20°。真正为职场人感兴趣的经纪人和明星的私下沟通过程、资源敲定过程,在节目中被隐去,这也使得成片的观赏性不够,剧情略显平庸。
纵观国内其他职场综艺,较为火爆的《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均为求职类节目,存在模式单一、流程刻板、剧本感较重等问题。《我和我的经纪人》作为一次职场展示类综艺的试水,口碑保住之余,依旧略显青涩,既没能冲破艺人粉丝的圈子,打入青年职场阵营,又没能为行业内认同,只能算一场小范围的狂欢。
在职场综艺爆发的势头之下,韩国也制作了多款职场类节目,模式更加丰富。2019年春节试播的《老板的耳朵是驴耳朵》给了员工吐槽老板的机会,而老板不管听到任何内容都不许生气和报复。而五年前的综艺《今天开始上班》,则选取了8位艺人进入职场体验,缺少职场经验的明星遇上工作难题后诞生出不少笑料。
韩国综艺《老板的耳朵是驴耳朵》
由此可见,职场综艺在寻找切口时可以更加多样。任何的营销脱离了内容本身都无法单独获胜,《我和我的经纪人》后期乏力背后,实则是国产职场综艺的创新困境。寻找共鸣点和全新的表达方式,是下一步职场综艺要努力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