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树大招风》的时候,认为香港人在影视文学作品和字里行间都有一股淡淡的忧伤,但是看了无间道2,没想到这股忧伤原来早早从2003年就开始了。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全片确实乏善可陈。胡军的角色粗糙且无新意,还没有在观众心中树立起来就开始急于收割剧情。黄秋生和余文乐之间的暗冲突挖掘也不够充分。
单说电影本身,无间道2远不及第一部带给观众的惊艳。但是值得注意的,第一部商业故事的成功也为片方在第二部的制作中争取到了更多宝贵的表达空间。故事虽然讲的没有第一部好,但是深度可圈可点。
时隔15年后,再看这部2003年的电影,倒是这一段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时代巨变下,有黄秋生这种流连在老时代的隐退警督。也有陈冠希这样积极向前看,盼望着跟着北京“重新开始”、大施拳脚的时代新贵。重新洗牌,年轻黑老大阿孝等着选政协委员,洗白全家过往的勾当;岔开来说,从《教父》开始,融入主流社会就是黑社会大佬们的最终目标。自己养小弟是累的,用法律保护自己才是整个黑社会届的大同理想。看到北京收请帖的桥段就笑了,香港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咱们的“中国特色”。比起树大招风,那个年代的辛辣讽刺倒是隐晦而精致。警队为了扳倒阿孝扶起了最讲义气的污点证人曾志伟。打死了旧的黑老大,换来了新老大。假如合着无间道剧情一起看,最讲情义的曾志伟,最终亲手杀死了救了他一命的警督好友黄秋生。这个是真的无间道。
可以说无间道2的故事内核,超脱了无间道1对”我想做个好人“的探讨。侠肝义胆、儿女情长都让位于更加宏观的背景渲染和对1997年各行各业港人百态的精准描绘。
尽管早年香港人在我的印象里都是汲汲营营样子,我也确实有过弹丸地香港人小家子气、不读三国不读水浒的误会,但是所谓香港是是贫瘠的文化沙漠的说法还是太偏激了,刘伟强尔冬升杜琪峰这些老艺术家的东西是很好的,年轻人真的要好好学一学。
2015年香港金像奖颁给了在百度和微博搜索不到的《十年》,当年的评委会主席尔冬升聊起来这件事巨不爽。在更加开放的环境里,香港的年轻人本质上和岸这边的没什么区别,意识形态的冲突和中二感十足的昨日黄花的无限惋惜搞出了《十年》那种粗暴的政治寓言。老艺术家们觉得给这波屁孩颁奖有辱影界斯文。但是奖是评委用票投出来的,尔冬升的处理方式非常香港,奖照搬,话照骂,骂完以后说就当这个奖是对新人的鼓励了吧。
最后说说片子里最重要的背景——香港。03年的港片里香港的街道、大巴、路边停的车和今天几乎别无二致,这一点我是很吃惊的。因为在内地的任何地方照一张03年的照片与今天一比都是天壤之别。03年咱们还在弄举起手来,香港就开始拍这个了。而今天的内地也真的成了电影里描绘的样子。不论是老艺术家尔冬升的《路人甲》,年轻导演曾国祥搭配陈可辛的《七月与安生》,还有台湾张艾嘉的《相爱相亲》,港台导演们玩起内地题材轻车熟路,对于内地各年龄层的生活和关注的内容有着很精准的把握。客观的观察已经堆砌出的主观创作已经看不出与内地导演的明显区别了。华语文化和商业体系里,中国大陆从跟着大哥们混小喽啰变成了绕不开的大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