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都快完蛋了,还什么利于今后的发展?
相声这行业早就扯淡了,郭德纲几年前就在台上说过,说相声这行连江山都没了,就是一片汪洋大海,上边飘着一个叫德云社的小船,什么时候这个小船没了,相声也就没了。
以前就单纯觉得这就是个段子,现在回头想想,郭德纲说的怕是大实话。
再低头看看,郭德纲能把相声这行商演化,组建个德云社弄到现在这么规模,真的是特别不容易。
也就是郭德纲,换二一个人都未必有这个本事和运气。
但德云社真的一直在良性发展么?
一个最简单的数据,现在德云社买票人群女性比例已经高达43%,而且年龄分布一年比一年低,反而前几年一些喜欢相声的老粉丝们,开始不再来剧场听相声,或者来剧场也在最后边。
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德云女孩”,舍得花钱,有大把时间,占据剧场最好的位置,举着最贵的灯牌送着最贵的礼物。
德云社早就从一个单纯的听相声的剧场,变成一座巨大的流量明星天团。
天团主力就是那几个火起来的新一代相声演员,张云雷、孟鹤堂、烧饼、岳云鹏、郭麒麟等小鲜肉小肥肉
而听众就是从偶像圈转粉过来的德云女孩。
上至互联网打榜,下到剧场送花,这些女孩子粉丝懂得饭圈规矩,熟悉饭圈用语,有组织有纪律的大规模集体行动
拼数据,占头条,刷超级话题,哪怕是顶级明星的流量大战,德云女孩都能把二奶奶或者少奶奶的名字留在前几名的位置。
德云女孩绝不认输,德云社天天热搜。
老粉丝觉得新粉丝毁了艺术,新粉丝觉得老粉丝不懂偶像。
同样是一拨人的粉丝经常干两拨事情。
以至于最后郭德纲都忍不住发火,说“给他们一个安静说相声的环境”
但安静下来了么?
唱过流量的甜头之后,再也心静不下来了。
德云社不缺新秀,早就饱和了
你以为德云社如日中天是商演能赚多钱,你看着封箱几千几万人一张门票好几千,一年有几个封箱开箱钢丝节?
平时剧场里几十几百的门票,大多数还是坐不满。
德云社养着四百多口人,够吃肯定是够吃,但想荣华富贵,太难。
德云华服、德云红酒、德云郭家菜折腾这么久,为的不还是赚钱补贴家用?
德云社赚不了大钱是真的,德云社在转型也是真的。
越来越多的新秀加入德云社,张番、刘铨淼、章绍伟、孔挚杰以及刚刚加入的王善勇、高玉凯。
这些来德云社学相声是其一,更多的还是蹭热度挂个名号。
郭德纲这些年早就看出来了,以后没了自己和于谦,德云社早晚是一盘散沙,这船早晚会沉底,别不信,真的是这样。
但要不说郭德纲值得尊敬呢
郭德纲是真心喜欢相声,他特别想相声这行业能活下去,哪怕少了点传统,也要多一辈传承。
所以郭德纲想趁着自己还在,使劲多捧几个好苗子,使劲让更多的观众记住几个说相声人的名字
哪怕以后树倒猕猴散,德云社完蛋了,这几个人出去也能活着,也能把相声带出去,不至于没人愿意说相声。
你张番刘铨淼想说相声但不红是吧,好,来德云社,我捧红你,不求别的,就是让你能说相声糊口吃饭,以后把相声说下去就行。
王善勇高玉凯是好苗子吧,来德云社,能拿到多少算多少,千万要好好说相声别扔了这门手艺。
德云社却人么?不缺,大剧场不知道,小剧场早就饱和了,本来观众就不多,一大堆演员轮着上,能常驻下来的都算精英。
德云社却精英么?不缺,自己家就是生产精英的,哪里需要引进。云字课都能独当一面,鹤和九字科也都是人才,现在霄都有人冒头想出来了。
精英多的是,但能上台表现,能让老郭拿出去捧的,还真是需要排队,烧饼等了这么多年还没轮到捧他呢,别人更得眼巴巴看着了,哪里还需要引进什么精英啊。
德云社需要开拓市场么?不需要,德云社都饱和了,市场早在几年前就更饱和了,出去看看,除了德云社,其他小剧场哪个月没几家关门了的。
所以,加入的新秀越多,越不利于德云社发展
德云社不是1+1=2的企业,德云社就是围绕在郭德纲于谦这个1,后边不断乘以0.1的社团,只要这个1在,德云社就不断发展,这个1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什么德云社更新换代,什么新鲜血液,什么发型新市场都是表面上的,真正的德云社在做的,就是趁着船还在,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带出去一个是一个,不管你是走偶像路线学张云雷,还是走卖萌耍贱学岳云鹏,只要你能走出去,就行了,等郭德纲以后退休了,德云社关门了,大家都能有个门路。
德云社可以没了,相声如果能留下传出去,哪怕仅仅再苟延残喘几十年,都是一件好事儿。
人力终有穷尽,能做到多少算多少,这是郭德纲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