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依始,自各大投资银行陆续举行过环球推介会后,很多投资者都开始对区内、特别是中国股票市场乐观,部份拟加仓、有部分更计划减持成熟市场,转投中国股票为首的新兴市场。诚然,估值吸引从来是中国股票最大卖点,但何谓一个合理值,又或者说A股潜在上升水平,从来都是一个市场传说。坦白讲,中国经济增长数字易估,但中国股市上涨合理值的估算,却比任何一个市场股市都要困难。
内地鼎鼎大名的分析师任泽平,早前在公开场合就未来A股走势说了一句简短形容。他认为A股从来都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A股已经超出科学的范畴,有相当一部份可以归于文学的范畴。在内地分析界摸爬滚打多年,任泽平曾经牛过,亦曾经比任何人都悲观,上述一番话大概反映内地部份资深分析师都学乖了。尽管他没有进一步解说,但摆明已经提示了大家,判断A股走势是绝不能按基本因素考虑。
A股重上二千八,与其说是经济表现,更直接推手是政策:包括两融松绑、甚至有政策扶持券商行业,当然更加扎实的理由是,国际指数的纳入,打造了一个万亿流入概念的故事。政策才是内地市场最大推动力,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其它了。因为供给侧,产能过剩而又亏损行业,股票却是最受追捧。现在因为5G,即使连牌照也未发,相关资本开支都未有数字,大家早就跑去、冲往相关股份。至于大湾区概念,凭市场的想象力或分析力,涵盖行业及受惠股份之多,更是史无前例。
为什么要形容分析A股属于文学范畴,因为A股走势就像文学作品的内容:不是浪漫,就是悲壮,而这亦是包括国际投资者对内地股票的长期既有的极端想法。A股浪漫与悲壮情绪的渗透,却有时破坏了政策原意及其优点,将好的东西加以放大,炒爆了、投资者亏本了,结果市场又误以为是坏政策,导致好的政策亦可能变了质。
的确,任何一个市场都要玩弄钟摆效应,内地更是数一数二的钟摆市场。投资中国市场,判断走势某程度上是更容易,市场越悲壮,逆周期政策自会接踵而来,就好比人人说人民币穿七、内地经济增长随时六也不保,最后都是反方向而行。
忠于数据的话,内地的上游价格走势、及M1增长偏低都是不利讯号。上游物价很大程度上反映制造业表现及其利润,从来如是。若硬要讲经济转型来淡化数字重要性的话,本质上就是忽略了内地千千万工人都要靠上游工业才保得住饭碗的现实。同样,人行淡化了M1创新低的影响,惟该数字亦都是企业盈利、现金水平、以至投资市场走势的另一指标。当然,大家目前就是选择了浪漫,亦忘掉了之前曾经悲壮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