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招工难,已经说明目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面临着集体转型升级的拐点。
曾几何时,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制造业依靠内地低廉的劳动力和地方政策优惠,承接全球的加工制造订单,但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加上目前就业主力军是90后甚至95后,从小在蜜罐中长大,基本不缺吃穿,不会为了生计到工厂打工,特别是最近春节过后,不少地方年轻人宁愿送外卖、跑快递,也不愿呆在工厂,就是个明显例子。

一方面工厂工作环境单调,每天面临着机器工作八九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一般人根本受不了,三点一线的重复单调对年轻人毫无吸引力,即使在工厂上班的人,也因工作压力大而普遍焦虑,但去没有必要的干预和心理辅导。几年前的富士康十连跳让员工的压力问题集中爆发,就是直接例子。

另一方面,制造业普遍是代加工订单,产品附加值低,赚取得都是微薄的加工费,而老板为了节约成本,对员工薪资待遇也不高,工厂伙食差,没有休闲娱乐设施,试想这样的工厂谁会上班呢?

招人难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