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夏目友人帐》第一季番剧的播出已经11年了,到2017年,这部由日本民俗传说中妖怪为灵感的“治愈系”番剧已经更新到了六季。凭借清新的画风、舒缓的节奏与温柔治愈的剧情,《夏目友人帐》在国内拥有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名侦探柯南》和《哆啦A梦》。
3月7日,《夏目友人帐》剧场版电影在国内上映,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上映前,猫眼想看人数就达到了23.4万,高于同期《驯龙高手》的20万,豆瓣评分也飙升到了8.8分,“多年前那种温柔又暖萌的感觉又回来了。”网友说道。
对于日本动漫爱好者来说,今年从开年伊始便值得期待。据【话娱】统计,到今年3月,已知有6部日本动画电影在国内上映,它们分别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命运之夜——天之杯:恶兆之花》、《朝花夕誓》、《魔神Z》、《夏目友人帐》和即将上映的《我的英雄学院:两位英雄》,如此“盛况”在这之前并没有过。
日本动画批量引进迎来它的“高光时刻”了吗?即便如此,内地市场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来迎接它们的入围?
01日本动画内地扎堆上映,
同门却不同命
【话娱】对2018-2019年度中国内地引进的日本动画电影和中日合拍版动画电影做了相关统计。将影片类型大致归为番剧剧场版、名导名编剧的长篇动画电影两个类型,分别论述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票房和口碑表现。
从2018年到2019年,共有6部番剧剧场版动画电影引进内地,分别是2018年的《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黑子的篮球:终极一战》、《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2019年的《命运之夜——天之杯:恶兆之花》、《魔神Z》和《夏目友人帐》。
哆啦A梦对于成长于新世纪的观众来说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自2015年,《哆啦A梦:伴我同行》3D版电影在内地狂揽5.3亿票房后,片方便看到了日本进口动画在内地的商机,“哆啦A梦”也成为日本进口动画的王牌系列,几乎以一年一部的速度于内地暑期档上映。
2015年至今,共有4部哆啦A梦动画电影上映,在《哆啦A梦:伴我同行》之后,票房最佳的为《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达2.09亿人民币,剩下两部均在1亿上下,均未能再续辉煌,同样,豆瓣评分也没有一部能够再次突破《哆啦A梦:伴我同行》的7.9分。
哆啦A梦系列IP曾在众多80后、90后心中具备一定的情感基础,因此这部分年龄段观众贡献的票房相对稳定。随着时代的推进,观众年龄正逐渐年轻化,对于00后甚至10后的观众来说,该系列并不一定那么深入人心,未来是否能够迎来IP的增值,也有待观察。
同理,票房排名第二的《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也依靠受众红利,在内地日本进口动画排行榜上冲到了前6。不过,这只是该系列一个短暂的辉煌,据了解,该系列剧场版导演自2011年静野孔文接手后,便一直消耗着粉丝的期待。
2018年的《零的执行人》导演直接换成了立川让,影片风格也从“悬疑烧脑”变成了“好莱坞爆米花式”爽片,虽在票房上迎来一小波高潮,但即便如此也并没有能够说服怀抱期待的粉丝,因此在豆瓣上,该系列电影从2015年后便没有再上7分的命运,“换导演”也成为众多粉丝的心声。
2019年,《命运之夜——天之杯:恶兆之花》的引进出乎了许多网友的预料。该片算是日本国民级IP动画《Fate/staynight》首部“樱花线”剧场版,国内也拥有数量众多的“Fate“系列粉丝。
据“新京报”统计,“百度Fate贴吧有54万关注,累计发帖量1827万;Fate手机游戏《命运-冠位指定》,在2018年上半年营收达到了12.8亿元,全年近30亿元,活跃玩家数超过130万。”不过该剧场版电影最后票房只有3161.5万,名副其实地“扑”了。
与《命运之夜》命运相似的《黑子的篮球:终极一战》票房只有679万,《魔神Z》在目前的档期几乎“隐形”,这似乎说明了一个悖论,看上去粉丝群体庞大,实际上上映后并没有太多人捧场。
第二个分类即由知名制作班底背书的长篇动画电影,2018年以来共上映了4部,分别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玛丽与魔女之花》、《朝花夕誓》和《龙猫》。
《玛丽与魔女之花》是前吉卜力工作室原画师米林宏昌的作品,那部《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便出自他手。即便画风深得吉卜力真传,《玛丽与魔女之花》也未能改变凉凉的命运,选在在拥挤的劳动节档期上映,被《后来的我们》、《幕后玩家》挤得只剩3%的票房,最后票房止步于2062.2万。
《朝花夕誓》也未能逃脱同样的命运。《朝花夕誓》是日本著名动漫编剧人冈田麿里首次执导的动画电影,在此之前由她出任编剧的《未闻花名》、《花开物语》等作品,在核心动画观众中拥有较高知名度。《朝花夕誓》获得了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动画片奖,不过其选在春节档余温未散之日与《阿丽塔:战斗天使》同一天上映,似乎也注定了它“炮灰”的命运。
吉卜力的《龙猫》倒是用一场重映打出了漂亮的成绩,这一方面因为宫崎骏在内地是相当具备影响力的,另一方面该电影在内地的宣发也十分到位,这证明了偶尔一次的情怀牌似乎在内地非常受欢迎。
02具备引进土壤,
然而众多因素使其难成气候
种种现象说明,内地已经具备了引进日本动画电影的土壤,但相关掣肘还是太多,似乎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二次元文化已经冲破了次元壁直抵主流文化。B站作为主要功臣暂且不必多说,在优酷、爱奇艺等中国主流的视频网站,在选择动画这一分类之后,播放量最多的作品都是日本动画,《火影忍者》、《海贼王》、《名侦探柯南》等作品为代表的长篇日本动画,长期占据网络媒体的播放冠军位置。
数据显示,2017年核心二次元用户数量达到8199万,而包含泛二次元用户在哪,国内整体二次元用户规模超过3亿人。不过,正如上文分析,即使在国内纵使拥有众多拥趸,日本动漫似乎并没有发挥它最大的票房价值。
据了解,日本动漫引进内地的大多是由中国发行方买断发行权进行的,即所谓的“批片”。一般来说,这些从日本批回来的片大多晚于日本本地上映时间,有些甚至已经在当地下架很久了,且当地该片相关周边的销售也已基本达到瓶颈,因此,中方引进的价格一般来说不会太贵。
不过,该做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既然片子早已在日本上映了,那么各种DVD、盗版资源其实已经在线上、线下疯狂流传了,而且获取资源对于当下年轻网友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当影片真正在内地上映时,其实已经过滤掉了一部分看过资源的观众。如果该IP并没有走出二次元圈被更多观众所认知,可能票房就更为惨淡了。
据一名圈内发行人士透露,这些以“批片”形式引进中国的动画电影,上映时间一般无法由引进方决定,因此许多影片因为跟超级大片撞上档期而偃旗息鼓。虽然中国电影市场的“批片”已经进行了好多年,但仍无法像好莱坞电影一样自成一派气候,只能成为重头菜之外的佐料。
此外,自《哆啦A梦:伴我同行》票房小爆之后,中国“批片”市场也跟着水涨船高,各大影视公司似乎都看到了背后“以小博大”的商机,纷纷进行投资。这样的竞争也促使影片版权费飙升,影片的结算方式也悄然从中方买断版权发展成“版权费+票房分成”。部分新手公司花费大量资金在版权费上,以至于后续的宣发资金极度空缺,影片面临着“裸发”情况,如果该IP在国内并没有太高的知名度,那么最终的结果也必然只能成为档期的炮灰。
因此,即便是有了孕育二次元的土壤,外部条件依然险恶,甚至还缺乏促其生长的“阳光”、“雨露”,在多方混战的情况下,也期望内地进口动画电影市场能够逐渐成型,迎来最终的稳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