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储殷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韩国放送通信委员收到的一份报告显示,韩国的电视节目被抄袭的现象日益严重,中国国内一些地方电视台抄袭韩国的综艺节目已经多达30多个。报道一出,有网友表示认同,甚至罗列证据素材表示,30多个?不不不,你太小看国内一些地方电视台综艺节目的“借鉴能力”了。
在媒体报道国内一些地方电视台综艺节目抄袭这件事上,这一次,罕见有网友“胳膊肘向外拐”。这恐怕是因为,早在韩国苦主言之凿凿之前,网有就已经充分做过“自我批评”了,也早就发现了一些地方电视台综艺节目市场这几年的“猫儿腻”。
这些抄袭的综艺节目,除了直接完全的复制粘贴之外,有的是抄一抄节目里的小游戏,加入节目的某些环节;有的是抄一抄节目框架、核心创意;有的是抄一抄剪辑方式、字幕风格;还有一些是在第一季第二季的时候乖乖购买了版权,然后播着播着,节目名字就变了,然后就变成了自己的节目,然后就没有版权一说了。
可以说,国内一些地方电视台综艺节目除了在节目本身上的创新性不足之外,在抄袭方式的创新能力上,真是“五花八门”了。
虽然网友这一次的“叛变”与批判是带一点调侃语气的,但本次事件其实是很严肃的。它充分折射出了知识产权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它同时是一个文化生态问题,再上一个高度,就会成为国家形象问题。
国内地方电视台的娱乐产品为什么要抄袭?在原创能力有待提高的侧面,其实是抄袭的成本太低,原创的维权成本太高。相对于花费大量的调研成本、资金成本、渠道成本去费力地做一档原创节目,抄袭节目不仅具有更低的风险成本、更低的试错成本、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法律风险,也就更有钱请咖位更大牌的明星加盟。
各个渠道商不仅更愿意购买抄袭的节目版权,而且还反倒要对原创冷眼相看,动不动就问原创节目:“你们这个节目播过没有?怎么证明能成功?你看我抄的这个×××节目,在韩国已经验证过了,不要太火……”原创节目倒成了“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满眼看去,所有的渠道都要求“工作经验”。
于是,在娱乐资本大旗的挥舞下,久而久之,抄袭节目大行其道也就不奇怪了。这说明,国内娱乐产业不仅是抄袭行为的实施者,其实同时更是抄袭行为的受害方,在抄袭大行其道的文化生态里,原创的土壤当然是萎缩的。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全球早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尽管娱乐产业只是知识产权所涉及的一个小小方面,但本次事件的尴尬情境对于国际形象的树立依旧是有伤害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成为知识产权的大国和强国,需要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需要在未来的知识产权国际话语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能对于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置之不理,更要奋力摘掉一些国家给我们扣上的“抄袭者”的帽子。
娱乐产品,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国之文化对外扩散传播最为有力的载体。
在过去一段时间娱乐产业的野蛮生长里,我们可能习惯了“借鉴”,习惯了用国外的月亮照进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甚至一度给予了我们自己的原创产品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健康的环境。
但我们绝不能把我们国家原创事业的指望都交给那些有情饮水饱的理想主义者,我们需要把对抄袭的惯性依赖从我们的娱乐产业中剔除出去,需要对抄袭产品说“不”,需要让原创产品的价值得到彰显,让原创者知识产权保护的诉求变得更容易得到实现,这才能让理想照进现实。
其实,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我们的娱乐也应该是具有中华脊梁的,而对于原创的有力保护,对于原创精神的广泛认同,应该是这根脊梁非常重要的养分。
所以,是时候给国内娱乐补补钙了。
(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高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