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两个月前,我在娱乐3.0那组文章中指出中国内地偶像市场,尤其是组合市场的极度不发达,跟经济发展水平和这些年综艺大爆发的格局极不相称。有位读者在后台这么问道。
内地的偶像组合市场,这些年可以用人气凋零来形容。即便是近在咫尺的香港和台湾,在2005年之后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拿得出手的组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从内地来说,一直以来偶像组合这个市场就十分孱弱。举个例子,楚奇,楚童,这两个人的名字90后、00后是否听说过?这是一对双胞胎兄弟,成名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内地。这两人以歌舞组合的身份出道,曾扬言“要挑战小虎队”。而那时候的小虎队红到什么程度呢?基本相当于2001年左右的F4。
当然,今天年纪轻一点的观众大多没听说过他们,不过当年这哥俩也是颇有影响力的,尤其代言的“旭日升冰茶”在90年代风靡一时,是茶饮料的先行者。什么康师傅冰红茶那都是后来的事情。
我经常在乐评文章中提到“94新生代”。上世纪90年代内地打造的那批歌手中,歌唱组合也不在少数,但大多数只出了一两张专辑,或一两首歌就消失在市场中了。这些组合的结果,除了解散消失,略微成功一些的几乎都是一样的,单飞或重组。
90年代以来内地最成功的组合要算是“青春美少女”组合了。这个组合最成功的一代(蒋中一,辛莘、胡晶、刘莹、李岩)不仅在内地走红,在港台也颇具影响力。不过不久之后,最具实力的蒋中一就离开了组合单飞。
“青春美少女”组合在2000年之后仍活跃了一段时间,但回顾一下她们的履历就能发现,组合的表演舞台主要是90年代至今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晚会体系。在晚会式微,综艺火爆后,这样的传统歌舞组合基本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2005年之后,组合身份能够在内地市场红火的(这里不谈港台,选秀时代开启后在内地真正走红的港台组合寥寥无几,即便有,也远不能跟上一个世代的S.H.E,F4,Twins相比),几乎都是一种情况:出口转内销后单飞,典型的如EXO四子,韩庚等。而真正原生的组合能火起来的,还要等到2012年以后的TFBOYS、SNH48等。
内地(包括港台)很少有西方的后街男孩那样延续几十年的组合。撇开XXX48那种以梯队方式组建、铁打营盘流水兵的组合不说,韩式偶像团体历来是以生存周期短和高竞争高淘汰率闻名的。在内地,无论是复制日式还是韩式团体模式,几乎都不太可能有稳固的团队阵容。
有鉴于此,类似“创造101”这样“打包上市”的模式,意图塑造的从来就不是一个11人的团体,而是1X11个个人。但内地组合市场难做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就是文化背景。
大部分生活在中国的网民可能无法想象的一点是,除了中国以外,这个地球上几乎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其阶层固化的程度都要远超过中国。即便是学习了中华文化的日韩也是如此。著名编剧汪海林先生在与高璇、任宝茹女士对谈《归去来》时就曾笑说:“西方只有农民和企业家,从来没有农民企业家。”而改革开放以来,白手起家、平民逆袭的例子举不胜举。
而一个容许和鼓励个人跃升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组合来讲往往是不利的。中国人非常讲究“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这就造成了,一旦在组合里有某个人比较突出,那么这个人非常可能有意愿独立和单飞出去。就拿最近这期的《创造101》来说,小姐姐们跟父母对话的VCR中,大家能深切感受到长辈们对女儿的殷切希望。退一步讲,有谁不是背负了父母、家庭乃至家族的关切和期望呢?又有谁能拒绝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呢?
所以,无论《创造101》选出什么样的11个,它最终呈现的可能是若干种群芳争艳的局面,但唯独一种是绝无可能,就是“中国最强女团”。这么说似乎太欠了,然而这是无可回避的现实。
因此,是不是成为这最终的11个,实际上并不决定你的成败。有些人早早看透了这个局,比如王菊同志。有些则明面上还在争这个1/11的席位,实际上早就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竞争了,比如杨超越。
而更多的,还在为争取更多一点镜头和曝光率、为了多一些票数在努力。而这些努力大多是徒劳的,因为偶像团体的关注度历来是头部效应。就拿《偶像练习生》来说,蔡徐坤一个人的流量就碾压其他所有人了。不过,有一个情况可能对她们是有利的,那就是成为这11个,机会和资源未必就一定更多,在这11个之外,也未必就少。
女孩们的归宿,除了出道或者转型其他艺人之外,还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就是嫁人。从这个角度来说,101女孩的争奇斗艳,在某种意义上有了《甄嬛传》般的欣赏价值。就像那句老话,女孩子终究是要嫁人的。而围绕11个席位展开的竞争,也是一个最好的展示过程,而《创造101》某种程度上具备了“非诚勿扰”的意义和价值。
而这,归根到底还是如我在《“创造101”与千万学子赴高考》那篇文章中说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就业。既然节目组从一开始就将《创造101》定位成“宅男市场”的消费品,这个日韩混搭的风格只能说是制作者脑海中构想出来的一种style。而女孩们的目光早已穿越了这些,看到了背后的东西。每一种美都有其欣赏的价值,区别只是一个人买单还是一群人买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