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迷宫》系列整整等了四年,终于等到完结的这一天了!终结篇《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内地已经定档1月26日上映,同步北美。
日前,片方针对影片的主题发布了这样一个话题——人类末日真的来临,你想和谁一起面对?
和谁度过暂且不表,私以为,《移动迷宫》系列最有魅力的,便是它的末日设定。
第一部中,托马斯被扔到一个以末世为背景的人造迷宫中,除了自己的名字外什么都不记得。最终,托马斯带领大家突破了一直无人突破的迷宫并且恢复了部分记忆,走出迷宫和迷宫的创造者们开战。
到了第二部,托马斯带领的林间斗士团队又遇到了新的挑战,等待他们的是一个被病毒肆掠的末日世界。托马斯和伙伴们一起,在两周时间内穿过地球上被太阳耀斑炙烤的最灼热的焦土,同时还要面对末日丧尸的袭击。
即将要上映的这部《移动迷宫3》中,在用三年时间逃出迷宫墙外后,托马斯带领幸存的伙伴踏上“最后的城市”,力图解救同伴米诺,也即将揭开WCKD组织的人类实验计划。
从最新曝光的《移动迷宫3》“终章结局”预告来看,世界末日般惨烈的城市毁灭景象让人触目惊心。
而我们的主人公就在这个满目疮痍,充满末世氛围的废墟内,展开惊心动魄的大绝战。冲天的火光,滚滚的浓烟,这世界末日般的场景让人看得太揪心了。
如今的电影、小说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末日故事,而观众、读者则在惊惧、厌恶的情绪中又情不自禁,津津有味地消费着末日故事,末日故事为何拥有这样的魔力?
如果你把末日故事只当做爆米花消遣,未免太简单了。在社会学家看来,末日故事之所以大行其道,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恐惧、对单调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现实世界的绝望。即便是那些完全不相信末日学说的人们,也愿意去消费这样一个概念,并且在想象中反思当下的生活。
而心理学家认为对末日的预言来自人类的危机预警机制;哲学家则认为末日预言其实关乎人类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往哪去?
这么一说,是不是感觉那些末日大片愈发高大上了?
这还不是末日作品最牛叉的地方,未来学泰斗法国人雅克·阿塔利说,预言实现率最高的往往不是未来学学者和职业预言家,而是科幻小说家,比如儒勒·凡尔纳和阿瑟·克拉克,他们两人准确预测了20世纪主要的技术革命,曾经的预言都成了今天的常识。
所以说,比起看得人一头雾水的科学家报告,也许一部看似很爆米花的末日大片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末日大片里,最精彩的加分项,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特效用武之地,当然也是科学含量最高的,莫过于引发末日的原因——宇宙毁灭、太阳爆炸、行星撞击、气候变化、外来攻击、超级火山爆发、机器人进攻、人类超级战争、全球流行病爆发、超级大海啸……
而除此之外,末日题材最吸引观众的无疑就是末日、绝境下人类的反应。
刘慈欣《三体》中曾经说过一句话,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人的需求是无限的。
在末日环境下,原有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被打碎,食物、性这些日常必需都成了奢侈品,而维持原有社会秩序的法律、制度全然崩塌,人类很难再坚守往日的道德,行为基本受本能驱使。
如果只是单纯恢复直接的动物本能还好说,更糟的是,人类作为已经完成进化的智慧生物,即使在末世环境里,智慧不会退化,所以丧失了所有法律、道德束缚的有智人会使尽人类的各种阴谋诡计,像野狗一样残忍冷酷地厮杀,这个世界无疑会更加黑暗。
当然,如果人类不会完全灭绝,在一轮轮残酷厮杀之后,真正的强者将会在废墟和累累白骨之上重新建立新的规则和秩序。
然而,这一人类内耗的过程非常可怕,甚至比末日灾难本身更可怕,不知道最后人类是否能挨过内耗的这一关。
众多末日大片聚焦的也往往是这一人类内斗过程,为什么《行尸走肉》里没有思维逻辑的丧尸反而团结一致,越聚越多,而人类,即使末日降临,依然勾心斗角,小团体众多,彼此背后捅刀子。
在《移动迷宫》终结篇中,主人公与WCKD组织的最后大决战也适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准备好走到迷宫尽头,接受震撼的真相了么?准备好在焦土之地再战丧尸了么?准备好和runner们一起奔向末日了么?别忘了1月26日去影院观看这部以世界末日为背景的科幻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