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

辰亦儒《IN》: 一个优质偶像的必硬之路

字号+作者:新浪网 来源:新浪网2017-08-0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算了万人响应永远一人到场自己来打这场硬仗当一个做过偶像的歌手开始表达对这个社会的态度,他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优质偶像。辰亦儒历经飞轮海的偶像期'...

算了万人响应 永远一人到场 自己来打这场硬仗

当一个做过偶像的歌手开始表达对这个社会的态度,他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优质偶像。

辰亦儒历经飞轮海的偶像期,也历经第一张个人EP的试水期,到了此次推出第二张个人作品《IN》,他的个人态度与音乐形象开始越来越清晰地透过作品,呈现在众人面前了。

再结合辰亦儒之前优质偶像的形象,你可能会发现,他是个越来越有血有肉有思想的轻熟男了。

《IN》一语双关,把“硬”和“in”的含义同时包括在内。一边,在歌曲《硬》中,辰亦儒用歌词唱出网络怪象,那些善于从众、面目模糊、迷失自我的网红们,其实不过都是在营造假、软、虚伪的表面现象,乍一看新颖,看多了就会觉察无聊,没有内容且毫无社会意义,辰亦儒观察这些现象,并同音乐作者们沟通,把这些虚伪假象硬气地揭穿,甚至不乏抨击的观点在,歌曲一入耳,就立刻给人听到一个很有新意的辰亦儒;如果你了解过往的辰亦儒,知道他是一个毕业于温哥华维多利亚大学研究所的硕士,知道他一直都是一个高学历、高情商的艺人,那么他这次如此直言直语,也会令人感受到冲击变化,属于一个不小的突破。

而另一边,《硬》第二层意义就是在于“in”。歌曲用EDM混种Trap舞曲,节拍感极强,冲击力极强,完完全全在音乐上表现出in fashion的模样,也是辰亦儒此次再度于音乐领域出发,带给人的新感觉。

《硬》的MV中,辰亦儒扮演的角色在一开头就撞上一辆大卡车,而后犹如“重生”一般的,从形象、眼神、肢体、曲风等多个方便,都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如果说上一张《还在夏天呢》听后犹如给人喝下一杯冰镇气泡水的感觉,到了《IN》,可能就像是一杯需要你验证年龄才能饮下的鸡尾酒,口感多重,还有点上瘾,这种回味无穷的“醉”感,足以见得这两年辰亦儒在音乐上的改变和进步,而舞蹈就像是鸡尾酒中的果汁或蛋清,让《IN》更加发光、更加有味道。

《IN》收录有四首歌,却“数量虽少,风格俱全”,四支作品从风格上各有精彩,音乐状态也展现出丰富的“歌手”辰亦儒一面。台湾地区优质的创作人如施人诚、葛大为、严爵、纪佳松、王治平、张简君伟等人,在四首歌中,打造了辰亦儒截然不同的四个音乐横切面。

当耳朵刚刚惊艳过《硬》的未来感,《参半》又以中版情歌的感性内容,让歌迷找到了辰亦儒绅士、深情的那一面;《万人迷不迷》再度以快歌姿态接力《参半》,却不再如《硬》的犀利与直白,严爵创作的这首歌有轻Jazz的节拍,有幽默的口吻,而对比《硬》的in fashion一面,《万人迷不迷》的音乐内容更加贴近Old School的风向,给人听到了一个轻松求爱的辰亦儒;结尾曲《都祝福》,全碟唯一一首慢版歌在此出现,给EP收了一个温和的尾巴。

辰亦儒的第二张EP《IN》是一张颇为量小但质优的作品。四首歌既清晰勾勒出一个优质偶像内心里对一些社会乱象的讽刺与思索,也给人听到他面对个人情感时,或感性、或幽默的态度。音乐市场忌千人一面,但辰亦儒以优质偶像的姿态,棱角分明地唱诉他的情绪,跳脱出一个新的样貌。当辰亦儒在戏剧、主持等领域有所突破后,《IN》之于他,显然又在音乐层面夯实出一个新的层级,我们就此看到、听到了一个更Real的辰亦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