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苏有朋
节选自《青春的场所》
升三年级的暑假里,我认识了一个住在我家附近的同学,由于住得近,性情也合得来,就养成了常常去那位同学家念书的习惯。每天补习回家大约已经晚上十点,洗个澡再去他家就十一点了,去读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书,总觉得有比没有好。同学家距离我家大约十五分钟,都由家人骑摩托车载我去。
有一次,本来已经约好去他家念书的,因为我心情不好,妈妈就骑车载我去他家打声招呼说今天晚上不一起读书了。在回家的路上,细心的妈妈买了一些卤味和酒。回到家,家人都在客厅,我缩在长沙发里,脑子里一团混乱,眼睛直愣愣地瞪着嘈杂的电视机。家人试着和我说笑聊天,弟弟还说了些当期《少年快报》的漫画内容。我什么也没听进去,筷子夹一两下,喝了一点酒之后,双手支着头,靠在椭圆形茶几上就开始毫无目的地抽泣,接着倒在沙发上大哭。
妈妈什么也没说,就把我扶在她怀里,我的嘴里一直喃喃念着:好苦啊!好苦啊!真想去死。
当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一种压力时,连妈妈都开始反省原先让我进“小虎队”的想法是不是错了。其实进“小虎队”的时候,妈妈有另一种考虑。初中时候我见的世面不多,人缘也不好、内向,所以她大概觉得去玩玩、磨炼一下也不错。加上我自己也很喜欢,跃跃欲试,一直鼓动她让我参加。那时候的决定,到了面对联考,又成为另一种情况。
虽然当时哭一哭就昏过去了,第二天醒来又是一条好汉,但是无论如何,这次大哭的经历印象深刻,连自己都吓一跳。觉得自己很幸运,有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始终是我的精神支柱,一直到今天,不管我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家永远都是最好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