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

CBA选秀港台球员包揽前三甲 CUBA出产陪跑折射大学之困

字号+作者:醉卧浮生 来源:醉卧浮生2017-08-0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2017年的CBA选秀大会落下帷幕,依然是在没有太大动静声中尘埃落定,相较于NBA选秀的热闹劲爆,CBA选秀显然还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不过CBA选秀已经进行到第3'...

2017年的CBA选秀大会落下帷幕,依然是在没有太大动静声中尘埃落定,相较于NBA选秀的热闹劲爆,CBA选秀显然还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不过CBA选秀已经进行到第3届,多少还是已经能够折射一些实质性问题,尤其本届选秀由港台球员包揽前三甲,无疑也折射中国的CUBA大学培养机制依然聊胜于无,而CBA球队也基本对选秀不抱太大希望。

港台球员包揽前三甲,谁堪爆种?

由于CBA出台了选秀球员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其中前三甲的薪水分别是30万、28万和26万,哪怕如此薪水依然不算高,但对于不少球队他们依然不愿意掏钱买个“啦啦队”。八一队或许就是出于如此考虑,弃权放弃他们的首轮状元签,毕竟铁军阵中已经拥有大量年轻潜力股。

基于如此因素,来自中国台北的两位球员陈盈骏和周仪翔当选为状元与榜眼,而来自香港的惠龙儿则成为探花。港台球员一举包揽选秀前三甲,自然是折射出球队对于选择即战力的需要,毕竟过去两届的状元方君磊与郭凯基本就是饮水机看守员,尤其是方君磊已经提前结束篮球生涯。

三位港台球员能否在CBA摆脱啦啦队身份,自然还得看他们到时的表现与球队机会提供。考虑到是广州、同曦与浙江三支实力不算强的球队选中,他们无疑还是有望获得一定登场机会表现,尤其是陈盈骏号称“台湾勒布朗”,他在2014年的亚洲杯上就表现不俗,追有望打破CBA选秀球员难以爆种跻身轮转阵容的悲剧模式。

11人被选中创三纪录,依然式微!

今年的CBA选秀大会无疑相较于前两届规模更大,毕竟有多达50人参选创造新纪录,而过去两届分别是20人与34人报名参选。至于在港台球员的报名人上,本届4人报名有3人锁定前三甲被选中,而过去两届合计只有3人报名,且无任何一人被选中。

除此之外,本届选秀大会最终有11人被选中,即便是不少球队弃权放弃选秀引进年轻球员,但11人获选依然创造全新纪录,毕竟过去两届合计只有9人被选中,对比之下今年已经多出2人。奈何,过去两届选中的9为球员,至今尚且有2人从未登场过CBA赛场,且仅有福建的胡珑贸场均得分超过5分,算是唯一跻身轮转阵容的球员。

CUBA出产球员难逆袭,大学之困?

港台球员包揽前三甲源自他们属于即战力,经历过不少比赛的磨砺能够给球队提供帮助,也有望成为板凳席的一位替补储备。反观剩余8位被选中的球员,其中第4与第5顺位被福建与吉林选中的杨凯与张锦,都是各自俱乐部推荐参加选秀的球员,而次轮的乔文瀚与王梓旭同样是俱乐部推荐。

不难看出,真正从CUBA出产的大学球员并不受推崇,哪怕是在本届选秀大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的班铎与刘磊,以及来自北京大学的刘鸿博都在首轮被选中,但相较于前三甲被选中的港台球员还是存在差距。出产于中国最高学府的三位大学球员想要在CBA杀出来太难,更何况刘鸿博是受益于新规定可以无限制报名参选,才终于在第3次选秀之旅被挑中,否则他根本无缘触碰CBA的大门。

毋庸置疑,CUBA大学联赛模式还是太过业余,不少球队还是更信赖球队自身的后备青训培养,基本都是在自家的青训系统选拔年轻球员,自然也就让大学模式在中国依然步履维艰。不同于NBA有NCAA成为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培养大本营,中国篮球何时能够打通大学联赛培养模式,想必依然会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