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

洛阳铲的起源剖有故事 洛阳铲并不是因盗墓而生

字号+作者:历史的过客 来源:历史的过客2017-07-3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因《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盗墓类小说的流行,一种名为“洛阳铲”的小工具也广为人识。在人们的印象中,“洛阳铲”就是盗墓贼为提高工作效率而发明的,发'...

因《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盗墓类小说的流行,一种名为“洛阳铲”的小工具也广为人识。在人们的印象中,“洛阳铲”就是盗墓贼为提高工作效率而发明的,发明者就是洛阳马坡村的李鸭子。

据相关资料介绍,“洛阳铲”的发明经过是这样的:

1923年前后,马坡村村民李鸭子来到他家附近一个叫孟津的地方赶集,转了一会儿,他便蹲在路边休息。李鸭子平日里以盗墓为生,所以他经常想的也是有关盗墓的问题。这时,他看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包子铺,卖包子的人正准备在地上打一个小洞,他在地上打洞的工具引起了李鸭子的兴趣。因为他看到,这个东西每往地下戳一下,就能带起很多土。盗墓经验丰富的李鸭子马上意识到,这东西要比平时使用的铁锨更容易探到古墓,于是他受到启发,比照着那个工具做了个纸样,找到一个铁匠照纸样做了实物,第一把洛阳铲就这样诞生了。

其实,这样的定论只是人们的臆想,李鸭子只是个一生穷困的庄稼汉,偶尔做点小买卖贴补家用——他就是传说中那个卖包子的。

李鸭子本名李亚子,1873年生,在1950年去世,是逃荒来到洛阳马坡村,至于是从哪里逃荒过来的,连家人也不知道。种田之外,还有一手包包子的手艺,所以农闲了就会到附近的集市赶场。由于逢赶集需要支棚子,拿铁锹挖坑既费事又埋不直杆子,成了几乎所有商贩的烦心事。一次雨后赶集的路上,李亚子看到马拉车前行时,马蹄将路上的泥土刨起,马蹄带泥,想到了用马蹄形的铲子打孔带泥。随后他找铁匠打造了一把状如马蹄的铁铲,果然十分好用。

“洛阳铲”最初的名字叫搡铲,主要用于搡坑、搭造、搡野棠树、栽杆、扎护栏等,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它。它最初的目的并非用于“盗墓”。方便实用的“搡铲”,很快便被附近商贩广为使用,并逐步演化成为了如今的“洛阳铲”。

对于“李鸭子”是盗墓贼一说,李家后人非常气愤,近年来,李亚子的后人对各种出现在电视、报纸、文学作品中,将“李鸭子”称为“盗墓贼”的单位和个人,都纷纷致信或当面反对,甚至将一些人告上了法庭。

村委会的一份证明中,也详细地描述了“李鸭子”的生平:“(李亚子)年轻时赶集做小生意为生,以卖包子为主,其妻是村里的接生婆。家庭出身贫寒,历史清白,为人正派,受人尊敬。”

确实,作为盗墓贼,肯定会生活富裕,但是,李亚子却是一生清苦,年老的时候病重,三个儿子都不在身边,不是出去逃荒,就是入赘到了丈母娘家里。李亚子一直住在那个破败的窑洞里,直到1950年去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