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

陈同佳案成港台关系死结

字号+作者:东南舆情两岸观察 来源:东南舆情两岸观察2020-10-2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注:本文系转载,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动图截取自视频,因转发途径过多无法联络到拍摄者,若版权拥有者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陈同佳出狱已经过'...

注:本文系转载,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动图截取自视频,因转发途径过多无法联络到拍摄者,若版权拥有者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陈同佳出狱已经过去整整一年,由于其在台所犯杀人案件仍未受到法律裁决,至今滞留在港无法赴台自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陈同佳案的“蝴蝶效应”持续至今,不仅频繁撕裂着香港社会共识,更屡屡触动港台关系的敏感神经。

图1陈同佳杀人案发生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该案关注度变化情况

时间回到2018年3月,当时谁能想到一起台湾发生的港人谋杀案,会掀起香港乃至整个华人社会的滔天巨浪?陈同佳案成为“蝴蝶效应”的最完美范例。如图1所示,9月下旬,以受害人潘晓颖母亲接受网媒专访为触发点,近期涉及陈同佳案的热度再度高涨,已直逼去年10月其出狱之时。相较于去年“修例风波”期间,陈同佳案被彻底淹没在汹涌的政治浪潮中,今年以来该案的泛政治化程度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六成以上高位,说明由陈同佳案衍生出的政治对撞、社会撕裂,至今依旧困扰着香港社会。

图2香港社交媒体用户在陈同佳案四个关键时间点的情绪分布

伴随着社会的撕裂,是一些港人心态的麻木和冷血。对比案发之初,港人普遍对潘女遇害感到同情和悲伤,对罪行感到愤怒和震惊,两年来经过泛政治化浪潮的洗刷,港人如今对此案的嘲讽、戏谑情绪竟然占据最多(如图2)。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轻浮麻木的情绪,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把陈同佳出狱后在“安全屋”滞留一年的待遇,视同“住豪宅”、“吃大餐”等恣意消费公帑的行为,轻易将矛头对准港府;二是针对潘母再次受访希望将陈同佳绳之以法的心愿,不少人以“咎由自取”等冷血言论响应之;三是贬损牧师管浩鸣为此案来回奔走所付出的努力,一概讥为“大龙凤(自导自演)”云云。

图3香港社交媒体近期围绕陈同佳案的主要关注点分布

图4陈同佳案四个节点中涉及港台关系关注度占比的变化情况

正如上文所言,牧师管浩鸣再次置身于风口浪尖,是近期香港社交媒体聚焦的首要对象(如图3)。关键原因在于,陈同佳出狱前后在港台两地穿梭的管浩鸣,折射出日益复杂敏感的港台关系现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如图4),自命案发生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陈同佳案的关注度中,涉及港台关系的比例逐渐上升,这其中既包括台方相关部门的言行、港府有关机构人士的响应,也包括管浩鸣在内的港台“穿梭人物”动向。可见,在当前严峻的两岸形势下,港台关系因素目前在整个陈同佳案中影响力的上升,可能引发此案新一轮的政治化风波。

图5去年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陈同佳“投案”或“自首”两种概念使用频率比较

以最直观的词频比较为例(如图5),由于陈同佳案涉及港台之间复杂的政治、法律争议,因而造成了港方将陈同佳赴台界定为“自首”,而台方则称“投案”的用语区分。耐人寻味的是,今年以来,香港社交媒体使用台方用语“投案”二字的比例逐渐上升,几乎要超过“自首”。去年香港修订《逃犯条例》初衷是补上法律漏洞,以便依法将陈同佳移送台方接受审判。然而,在修例遇阻撤回、陈同佳刑满释放后,港府对在香港已经属于“法律自由人”的陈同佳进行任何动作都无法无据,难以处理台方提出的“司法互助”主张,而陈同佳赴台的签证申请又多次被台方拒绝,进而造成了今天的死结。谁人能解?尚不得而知。(本文来源:中评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