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不了家门的这些日子里,大家都在看什么?
从来没有这么多时间,把想看的补完。
但也有一些,我们有了时间,却没有再看到的机会。
感觉不仅是少了陪伴。
更是少了一座桥。
十六年前,台湾开播了一台叫做《奇怪十点钟》的节目。
搭档很奇怪,一个书生气质,一个鬼马机灵。
内容很迷,政客、知识分子、丑闻主角、娱乐圈大小明星……江湖各色人马都能成为主角。
风格更是别树一帜,不严肃,不管嘉宾多大牌,多正经,所有人皆可调戏;有底线,十二年来从未有难看的互撕场面;非煽情,却有着在娱乐综艺中难得一见的真诚和感动。
偏偏是它,火出了台湾,火到了大陆。
偏偏是它,不光吸引流量,常有港台和内地的大牌明星登场,如蔡依林、那英、黄磊、林志玲等等。
而且制造流量,让许多在台湾都不算出名的小明星,也能在大陆收获粉丝,接到新工作。
它后来改了一个名字,就是我们熟知的《康熙来了》。
凭的是什么?
不说别的,先看它前卫的形式:
在贩卖女性的性感和可爱的电视圈,借小S一人之力,首次开始把男性的身体作为欣赏的对象,肆意勾搭。
就连采访国民党主席连战,都要问问底裤穿的啥。
如今在我们的新闻中需要消音的女性月事,被它当成好几期节目的主题,让女明星们分享各自的经期感受。
现在我们有明星真人秀节目,看明星在自己家里的日常。
它十年前就在玩了。
其中一期的标题,放到现在也是热门话题,“未婚熟女的房子一定有惊人的秘密。”
关键词:大龄熟女、房产投资。
都是事业有成的大龄熟女,一个只对钱有安全感,不光笃信风水的生财之道,家中的大小摆设都严格依据大师的说法布置,而且对于自己的理发事业兢兢业业,工作间里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她就像如今很多职业女性一样,目标是为自己买下房子。
一个是专注于自己的热爱的艺术家,把房间堆满娃娃和纪念品,对于投资并无大志,但只要讲起房间的收藏和人生经历,就滔滔不绝。
在美国一户人家门口,她曾用二十七美元买下小女孩的芭比娃娃,在她眼里,这不是钱和物的交易,而是“交换青春”,“因为我不想长大,而她想长大。”
每个人都是自己走过的历史,就算是在大龄熟女的标签下,她们也有各自不同的选择和人生。
节目没有灌水的鸡汤,她们一个被描述成店里的魔鬼老板,一个活在自己的世界,但是都各自安适,不也挺好。可惜就算是如今,咱们的综艺也未必允许结尾如此留白。
所以现在的综艺在玩着《康熙》的老把戏?
不,还没达到。
就说咱们的节目如今都鲜有涉及的LGBT群体,它在2007年就播了。
从明星介绍自己的同志好友,到男明星在同志之间的好感度排行。男同志这个词不再是一个局外人眼中的标签,而是一个个有性格有追求的人。
脱口而出的大尺度和毫不掩饰的好恶,让他们爽辣的个性非常圈粉。
而跨性别族群,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职场歧视,家人的不理解,还有与自我的斗争。
他们所有的伤痛,都穿插在卸妆、重新扮回男装、与女星互换衣服的环节之中,让人不觉得沉重,却那么真实。
那时的《康熙来了》不仅是一扇观察对岸的窗口。
更是对许多8090后的启蒙——
原来在中文世界里,这些事情不是不能存在的。
凡综艺必有台本。
但康熙在台本之上,敢于表现出真实。
Sir记得有一期。
于是节目组瞒着明星,在其睡得正熟的时候,去叫醒他们。
为的,就是拍下他们在毫无防备,最最放松状态的模样。
不管是妙龄女郎、小鲜肉,还是带孩子的明星父母,都逃不过节目组与经纪人或者家人串通的陷阱。
所以丑照频出,甚至当场愤怒。
但是既然是自己接的通告,流着泪也要做完……
如今的恋爱节目很火,跟拍明星们相处,吵嘴,甚至拍着拍着就结婚或者分手了。
但看着屏幕中他们吃的,住的,关心的东西,跟咱们真没多大关系。
十年前的《康熙》早玩到了另一个次元,不卖幻想,不输出人设,请来的都是真实的明星夫妻。
有时,是互相偷拍对方在家中的恶习;
有时,是互相爆料结婚以来撒过的谎;
更有甚者,是直接带着掺和在夫妻关系之间的第三者来上节目。
所以我们看到的他们,就像平凡普通的我们一样,会丢三落四,会忘记接小孩回家,会懒得整理家务,会偷偷充值游戏卡,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夫妻和朋友之间的距离……
他们都有在婚姻中被伤害过的委屈,有忙于工作的无奈,还有就算再怎么磨合也很难实现的互相理解。
但是摊开、笑闹之后,下了节目,还是一起坐车回家的亲人。
更火爆的真实,除了家人,还有敌人。
作为娱乐新闻里最大的爆点的明星之间的不和,直接被当成主题拿到节目之中。
有为了自己的失言而上节目公开道歉的,有为了感情插足的误会过来调节的……
而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主持人小S与前男友黄子佼的世纪和解。
十几年前还是青年的他们,为爱生妒,由情生恨,本是稀松平常。
可是一旦公开于以名为生的娱乐圈,犹如一颗炸弹,不光情分荡然无存,还蝴蝶效应般地影响到了各自的事业。
十几年后他们的重聚,经历过各自的起伏,星光的跌宕。
才发现,原来若有足够的成熟和真诚,在一段关系之中,可以无关爱恨,不论是非,留有感动,不留遗憾。
也许是因为《康熙》日更的频率和成本的要求,节目中常驻的明星嘉宾,咖位都不高。
但也正因如此,节目中的料才可以更猛,桥段可以更重口。而真正让节目出彩的,也正是他们和节目的这种双赢关系。
他们并不是需要人们一直仰望的偶像,而是以娱乐为业的职场人。
生活得有血有肉,事业有起有伏。
像是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朋友。
要不是最近一则国标女王刘真重病的新闻,Sir还没意识到,是有多久没有见到这位爱鞋子爱跳舞,对小S的揶揄毫无反击之力的女星了。
原来这些台湾明星,已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我们至今,还能在节目中看到其中一些人的踪影,不是演员,就是评委。
在《小时代》中因为饰演生猛的唐宛如而名气大增的谢依霖,初上《康熙》时还是一个靠一两个段子走红的大学生“hold住姐”。
当时就已经初露其综艺感。
曾常出现在夫妻档的,写下过脍炙人口的《味道》《我愿意》等歌曲的黄国伦和妻子寇乃馨,如今还出现在如《我是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超级女声》等节目中担当评委。
而最初提到的女艺术家,曲家瑞老师,不光在微博上鼓励大家做自己,也在大陆的节目中活跃,而且非常奇妙地打破过次元壁。
她曾和高晓松一起担当评委的选秀类节目《向上吧!少年》,淘汰过的选手,有的成为今天的流量担当,鞠婧祎、王俊凯、易烊千玺、蔡徐坤……
对于综艺咖来说,就大不一样。
就算说话天南海北鬼扯的“荒谬大师”沈玉琳、江湖做派赵正平、爱哭又跑调的黄乔欣,不吝自黑的小甜甜等,都还参加过如《火星情报局》、《吐槽大会》等的网络综艺节目。
但都反响平平,再也找不回在《康熙》时令人捧腹的状态。
他们的尴尬,就像是当年春晚大火的小沈阳去了《康熙》,被采访成了民间艺人一般。
同样的梗,换个环境,就不灵了。
台湾艺人,大陆艺人,都是如此。
《康熙》停播,不光是一个标新立异的节目的结束,也是一个沟通两岸文化窗口的关闭。
就算小S和蔡康永重组,不管是环境还是嘉宾,都做不到让观众重温旧梦。
B站上至今还有人在不断补全《康熙》的系列合集。
至今也还有人在追,浏览量最高达523万。
我们还需要《康熙》。
不光因为它曾是每日的陪伴;
不光因为在里面有着有血有肉,个性鲜活的明星;
不光因为辛辣的对话,前卫的话题;
还因为,只有它,曾做到过让两岸青年为同一个梗发笑,为同一个主题投票,为同一个泪点哭泣。
就像最近的台剧《想见你》热播。
粉丝们恨不得吹爆“宝藏男孩”许光汉,“百变女神”柯佳嬿,“小天使”施柏宇。
给我们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
事实上,这三位主角的平均年龄已经30+了。
Sir在想,如果《康熙来了》还在,大陆观众认识他们的方式会不会没有那么突然。
在没有《康熙》的日子里,台剧从暗淡逐渐复兴,但遗憾我们也对台湾新生代演员的印象渐渐疏离。
失去《康熙》。
就像是一个笔友断了联系。
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只是心里暗自空了一块。
从前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未来会变成一个地球村,网络能够让不同地方的人毫无距离地沟通交流。
但“后康熙时代”并没有朝这一方向演进。
我们求同存异的阵地不见一块。
少的是“银汉迢迢暗度”。
空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