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文化真正起步是在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港台流行文化开始登陆内地,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苏芮的《酒干倘卖无》、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等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股持续数十年的港台流行风潮。那时的大陆对流行文化制造还相当生疏,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样板戏模式上,所以大陆本土明星制造被全面压制。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大陆也开始逐步推出自己本土的流行音乐文化,崔健、刘欢、杭天琪、唯伟等等开始被人熟知。当然,那时大陆本土流行音乐跟港台完全不是一个层次,谭咏麟、张国荣、童安格、齐秦等等港台明星在内地是神话一样的存在,像谭咏麟的《水中花》,童安格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齐秦的《狼》《大约在冬季》等等歌曲脍炙人口,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会哼唱几句。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内地流行音乐开始出现多元化,有像那英、王靖雯(后来的王菲)走港台包装路线的,也有被称为金童玉女组合走清纯线路的毛宁、杨钰莹,还有一些民谣风格的孙浩、谢晓东等,重金属风格的摇滚乐队黑豹等等。不过在整个九十年代,港台流行风潮如日中天,有香港四大天王、还有四小天王,四大天后,BEYOND乐队,陈百强,邰正宵,张宇,伍思凯,林志颖,动力火车,草蜢,任贤齐等等,可以说当时大陆的流行文化市场完全是港台明星的天下。
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00年代之后,港台艺人依然强势,周杰伦、林俊杰、谢霆锋等迅速成为了年青一代的新偶像。但总体来说,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港台明星制造能力开始下降,质量和数量根本无法与九十年代相比。而此时韩流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大批韩国艺人被精心包装之后开始抢滩登陆,一大批俊男美女又唱又跳,惹得国内一大批颜值控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进入00年代后期和1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大陆文化娱乐市场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大,加上网络时代的到来,大陆的造星能力产生了飞跃。而从芒果台的超级女声,到快乐男声,再到中国好声音等等不计其数的选秀节目,中国大陆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民造星运动。选手们通过在舞台上展示自己过硬的实力来吸引粉丝,得益于互联网络的普及,每个观众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电脑或手机来为自己的偶像投票,很多不是科班出身的选手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被推上偶像的宝座。与此同时,港台流行音乐文化和韩流在中国大陆日渐式微,像港台地区已经连续多年没有重量级的巨星出现,大多还是靠那些老将在撑台面。而在鸟叔之后韩流也已经难以在大陆立足。
因为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在中国大陆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中国娱乐业生态。以前的明星需要有过硬的实力和作品,得到人们的认可才能走红。而现在的鹿晗、蔡徐坤们既没有什么经典的作品,也没有过人的实力,甚至有点娘,就因为长得符合女生们的审美,在一片质疑声中被那些女学生们用手机一人一票推上了明星的宝座,这就是现在所谓的“流量明星”。在互联网络充斥下,娱乐业态会越来越个性化,粉丝们会根据各自的喜好和口味来选择支持某个明星,那种一批人使劲黑、而另一批人疯狂力挺的现象恐怕还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