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的流行音乐和歌手在内地受欢迎,只是内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电影《芳华》有个情景,男主角刘峰听邓丽君的歌曲如痴如醉,那会邓丽君的歌是靡靡之音,严禁引进,都是地下流传。
人们对革命主旋律之外的文化娱乐产品是非常渴求的。不只是邓丽君,还有其它少数港台海外歌手的作品磁带也在民间互相翻刻、悄悄流传。内地自己是不生产流行音乐的,如电影《芳华》展现的一样,文艺工作者都是体制内,创作什么和表演什么都是政治任务。人们对流行音乐有需求,却没有流行音乐生存的土壤。
1989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一档节目《潮——来自台湾的歌》,内地观众首次接触到台湾最新的流行音乐。这部电视片极其受欢迎,每首歌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被人们反复播放,20首歌,每一首都成为了今日经典,每一个歌手都成为了时代的记忆。
改革开放后,港台流行音乐文化蜂拥而至,粤语歌曲凭借港剧的火爆也让内地人民耳熟能详。那时的影视巨星全部都是港台演员歌手,什么“四大天王”“亚洲小天王”“小旋风”,歌手人设、名号层出不穷,没见过世面的内地人民对这些代号后的人物、故事如数家珍,港台文化日益泛滥,内地流行音乐也从离香港近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广东开始盛行,再辐射全国,当时最红的内地歌手就属毛宁、杨钰莹这些广东歌坛代表人物。
台湾流行音乐凭借多年的流行音乐产业基础,培养出了大量台前幕后力量,内地市场一开放,他们攻城略地,铺天盖地,金山银海地赚钱,内地主旋律歌手唱功再牛,没有背后的产业支撑,完全不是对手。我记得小时候几乎所有电视广告上的产品代言人都是台湾歌手,中国移动这样一个国字号的企业,其代言人阵营里,一个内地歌手都没有。代言广告强大的曝光率和推歌推线下歌友会的营销机制,又助推台湾歌手在内地知名度不断攀升,音乐作品流传度居高不下。
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人们对娱乐文化的需求也一变再变,在选择上更加多样化、追求个性化。特别是2005年“超级女声”横空出世,内地开始有了自己的超级偶像,开启了自己的巨星时代。
选秀文化日益高涨,向内地乐坛输送大量新生力量,几乎终结了港台再向内地输入歌手。
虽然流行音乐产业经受盗版冲击严重衰退,人们的听歌口味更加个性化,圈层分化,爆款歌难以再有,但是内地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必将推动内地音乐产业接轨国际,引领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