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

30年港台艺人兴衰录:风起的时候,你会想起谁?

字号+作者:一点历史 来源:一点历史2019-07-16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作家·金庸011979年最后一天,央视播放风光片《三峡传说》,片尾曲《乡恋》火遍全国。3年后的首'...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作家·金庸

01

1979年最后一天,央视播放风光片《三峡传说》,片尾曲《乡恋》火遍全国。

3年后的首届春晚,央视热线被打爆,全国人民都强烈要求李老师唱《乡恋》。

当年在内地,李谷一红得方圆百里找不见对手。央广搞评选,全国群众最爱的15首抒情歌,她一人独占4首。放眼望去,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不过,要论“靡靡之音”的流行,80年代初,还是邓丽君的天下。

同样是1979年,邓丽君发行《甜蜜蜜》,迅速破百万。通过中国台湾广播和海外走私,民间听到这种柔情音乐,一个个都为之痴狂。在羞于说我爱你的年代,邓的婉约唤醒了冰封许久的人性。这种唤醒是任何文学作品都无法抵达的。一个又一个夜晚,大家听着邓丽君的歌,开启了漫长、曲折的二次发育。

就在人们迷醉于风月无法自拔时,香港的影视又让老百姓发了狂。1980年,香港导演张鑫炎带着18位武术精英耗时两年完成《少林寺》。电影一上映,学校、工厂里的年轻人都差点去了少林寺,并以拥有一张李连杰的功夫海报为荣。

李连杰贵为主角,拍片却只分到630元红包,一天补贴一块钱。可见当时内地演员地位。后来,《少林寺2》还没来,倒是等来了这些。

第一个就是《霍元甲》。“万人空巷”这个词形容它不为过。《好声音》上周杰伦唱完《霍元甲》,李健为什么唱《万里长城永不倒》啊?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那句“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至今还能让人热血沸腾。

说实话,饰演霍元甲的黄元申长得也一般,但角色赋予了他太多光环,令无数观众沉迷。幸好第二年,坐拥20个编剧的《上海滩》登陆,看到穿风衣搭围巾的周润发,男女老少们这才明白什么叫风流倜傥,脸儿一扭就把黄元申忘了。1990年,黄元申突然出家当了和尚,也没人关心他为啥。

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谈论周润发的帅气和赵雅芝的颜值,少男少女们模仿他俩的造型。《上海滩》剧结尾,许文强已经死了,就没打算写续集。剧火成这样,领头编剧陈翘英也没料到。

从这时起,周润发建立起了他在内地观众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02

《上海滩》的歌词,是黄霑在电话里听着顾嘉辉的哼唱,花二十分钟写的。

1982年,日本修改教材遮掩历史,黄霑气不过,写了一首爱国歌。不久,遇到九龙电子表厂的张明敏,说你唱民歌,这首送给你吧。

这首《我的中国心》登上84年春晚后,着实抢了一阵风头。张明敏的命运从此发生改变。

1985年,发哥刚脱下风衣,《射雕英雄传》来了。在《上海滩》剧里出镜几秒的黄日华,让大家明白了什么叫“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翁美玲甜脆得跟萝卜心儿似的声音叫起“靖哥哥”宛若彩铃。这部由王晶的父亲王天林监制的神剧把TVB推向神坛,“无线五虎”之一的黄日华,成了最红的流量小生。

这份红,几乎是匪夷所思的,直到90年代《射雕》重播,街上还会播放《铁血丹心》各大小卖部里还有他和翁美玲的贴画。各种劣质文具盒、书包上都印着这对璧人的面孔。要是我没记错的话,当年读小学的我,还曾把翁美玲当过梦中情人。多年后,听见翁美玲的死讯,心下一阵黯然。

黄日华能那么红,多半得感谢金庸。

90年代初,三联拿到授权,出版金庸合集。而经过港剧熏陶的内地老百姓,早已对郭靖、黄蓉、洪七公、梅超风这些名字如数家珍。诸如《笑傲江湖》《东方不败》之类的电影,无非是加深了民众对金庸的喜爱。自始至终,金庸未曾爆红于一时,但论影响力之深远,俘获粉丝之多,没一个港人比得上。

而在他之前的1982年,中国台湾的琼瑶早在广州就打开了局面,将无理取闹的爱情渗透到广大中学生的阅读阵地里。没几年,她的盗版书飞往山川各个角落,令热极一时的“朦胧诗”相形见绌。青年男女被迷得茶饭不思。

琼瑶回大陆探亲时,受到的礼遇和明星没差。重庆工厂里的女工拉着她就不撒手,眼泪婆娑地感谢她写了那么动人的故事。那时,无数书商为了她的订单大打出手,跟黑车司机在火车站抢客人一样粗鲁。

深谙民间路线的琼瑶见大家热情,决心在内地开发影视剧。这一步踩的点儿可叫一个准啊。1990年,内地首部室内剧《渴望》播出,把收视率提到94个点,连小偷都回家看剧。正是那时,“六个梦”之一的《婉君》杀青。

《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新月格格》,这些90年代熟悉的歌曲填词大多出自琼瑶之手。它们又帮琼瑶打开了二次转发的渠道。

遥想当年,马景涛“炸裂”的表演,陈德容楚楚可怜的颜,不知道看哭了多少青春少女。

03

而在琼瑶起势前,中国台湾歌手已经起来了。

1987年春晚,生于台湾的费翔用《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全国观众的热情。这里面,费翔自编的舞蹈占了八成功劳。

彩排时,费翔觉得干唱很尬,回酒店编了个舞。

播出当天,导演大喊“给全身!”。性感的舞姿就这么给播了出去。随后,费翔的发型引一时风潮,摇曳的舞步变泡妞绝技。满大街都是他的歌声。

1989年,央视的《旋转舞台》突然播出专辑片《潮——来自台湾的歌声》,介绍了王杰、小虎队、姜育恒、张雨生等人。《一场游戏一场梦》《青苹果乐园》《我的未来不是梦》,那些吟唱情爱、诉说理想、纪念青春的词曲,迅速占领了大街小巷。同年,卡拉OK进入北上广,港台音乐随之涌入。

红红火火的港台争雄时代,拉开大幕。

相比香港电影的繁盛,中国台湾文艺片向来不是主流。80年代内地流行过《酒干倘卖无》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最火不过齐秦。《潮》播出后,大家发现原来歌手是如此多姿多彩。不同的歌手,依靠嗓音被定义为不同的个性,又能吸引不同的乐迷。姜育恒的沧桑、张雨生的明朗、潘美辰的冷艳、张惠妹的率性…不同年龄、不同追求的听众,开始从不同的类型中寻找情感共鸣。

这些人里最红的当属童安格。基于内地长期的抒情传统,童安格儒雅的形象和内敛的曲风更符合大部分听众的审美。在大众眼里,只有像《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这样一唱三叹的旋律才是上等。

稍微次点,也是唱《再回首》这样的姜育恒。80后还小,一帮幼儿园孩子,失恋轮不到他们,物质上没有烦忧。而经历了世事流变的大人们一听到那句“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登时就不能自已。

中国台湾歌手红起来,某种程度上,电视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昨夜星辰》《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包青天》的热播,迅速弥补了港剧的不足。

台剧以情取胜,没有那么多刀枪剑戟,浪漫的戏说正合妇女儿童的口味。这也是为何赵雅芝能火成一个时代的传说。

有那么一两年,整个内地的荧屏都是赵雅芝承包的。许多人忘不了她和郑少秋的那段情缘,也忘不了她和叶童生生死死的爱恋。

1990年,内地对“谭张争霸”还没啥概念。那一年,巨星退位,刘德华出演《天若有情》,郭富城因为拍机车广告而博得大名,黎明发行第一张专辑《LEON》,张学友成为宝丽金手上的王牌。就在童安格的盗版磁带卖到几百万张时,一个今日看来有些古老的名号即将诞生。

拜时运所赐,当他们四人走红时,第一批80后进入青春期,手上闲钱不老少,广袤国土上真正的追星族,纷纷入场。

至此,内地的流行原创,还在家急得团团转。

04

要是写新中国文艺史,问1992年是谁的年,估计得争个头破血流。

有人觉得那是余秋雨老师的年,《文化苦旅》卖多少本啊。有人又说是张艺谋的年,《秋菊打官司》多牛,每个人都“要讨个说法”。还有人要提陈道明,他演的《围城》人尽皆知,连钱锺书都说他就是方鸿渐。

可惜从传播上来讲,90年代的文学、电影、电视剧,谁也别想跟流行歌曲比大个儿。1993年9月,央视35周年台庆。赵丽蓉带着蔡明、郭达演了个叫《追星族》的小品,布景床头那张海报,贴的是“四大天王”。

追车被贱了一身泥点子的蔡明是怎么说来着?

“奶奶,我要豁冰sui。”

第二年,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因在电视上看了刘天王一眼便夜不能寐,决定不再上学,做梦都想接近偶像。她的名字,叫杨丽娟。

“四大天王”的出现,把对流行歌手的追捧提到了穿凿灵魂的高度,万千粉丝游荡在山川大地上嗷嗷待哺,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四人的身影遍布每个角落,发廊、歌厅、校园…寻常巷落、百姓人家,或者你蹲厕所嘬烟的时候,都能听见有人模仿刘德华的唱腔唱着荒腔走板的粤语。而即便不会跳郭富城的舞,也必须像韩寒在“新概念”参赛文《头发》里写的那样,弄一个帅气的四六分。

那两年,广州流行歌异军突起,毛宁《涛声依旧》、孙悦《祝你平安》、李春波《小芳》响彻大江南北,但比起歌神300多万张的《吻别》根本不值一提。刘德华一年拍14部电影,男孩子都会“对你爱爱爱不完”的手势。

长达11年的时间里,四大天王屠榜金曲奖。随着VCD的诞生,“冷冷的冰雨”飘进千家万户。苦情歌成了90年代最烂大街的声音,多少中二少年吻还没接过呢就嚷着问“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

在天王的带领下,香港各路歌手打开新天地。与此同时,雨后春笋般的录像厅里,港片的情色、志怪、武侠、黑帮、无厘头来势汹汹。

1995年1月,成龙用《红番区》里的惊天一跳,在内地卷走9500万的春节档票房。同年,内地开始整顿盗版市场,许许多多的不法商人辗转到香港。三年里,居然建成600余条生产线,每天生产1200万盘VCD。

就这样,千万盗版,让内地的观众目睹了洪金宝、周星驰、张国荣、梁朝伟、王祖贤、邱淑贞、林青霞、张曼玉、张敏、关之琳、吴孟达、刘嘉玲等人的绰约风姿。

而当时那帮人里最红的,既不是哥哥也不是星爷。90年代末的张国荣过于低调,周星驰还未被奉为经典。你要是去小城镇的大街上随便瞅瞅,地摊上的海报多半是些赤膊纹身男子,手上还总爱拿一把大砍刀。

站在中间的那个,名叫陈浩南。

1996年,无数盗版碟把“古惑仔”送进了内地。这部拍了14天的电影创下香港票房奇迹,把不温不火的郑伊健、陈小春送上一线。原本两年前,港片已经颓了。哪想到《人在江湖》一上映就拿下2100万。随后,一大波“古惑仔”电影起势,连梁朝伟都入了坑。

在内地,理发店、录像厅、台球室以及音像店里,不少中学生都操起社会青年的打扮,拉帮结伙,兄弟情深。染发、抽烟、打耳钉成了混混们的标配,每个觉得自己很帅还能打的都自称“XX陈浩南”。有不少人为此进了监狱。郑伊健本人,则跻身香港“第五大天王”。

但他也挽救不了颓势。

彼时,香港的音乐、电影开始走下坡路。原创不足、盗版肆虐、盲目追求效益,几大顽疾一刀刀捅过去。1998年谭校长对金曲奖发出一声叹息,1999年黎明宣布退出歌坛。轰轰烈烈的天王时代偃旗息鼓。

到头来,写《上海滩》的黄霑也只能在家练毛笔,反复抄写晏几道的词: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05

郑伊健爆红那年,王菲登上了《时代周刊》。

1996年的金曲颁奖礼上,北京大妞用一曲《我只在乎你》致敬邓丽君,完成了天后身份的交接。但年底接受采访时,陶晶莹问她:“现在你在内地很红吧?”王菲说:“没有,最红的那是任贤齐。”

靓嗓天后从台湾换到香港,但红人风水又从香港转回了台湾。

那年,任贤齐加入“滚石”不久,推出第二张专辑《心太软》。当时跟滚石说定了,卖得不好就走人。任贤齐都打算去搞体育新闻了。

结果,出道以来的第五张专辑,成了改变他人生命运的车票。在张惠妹《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张国荣《怪你过分美丽》、林忆莲《夜太黑》的夹击下,《心太软》一举突围,红到两岸三地。

其流行程度,就是日后拿来镇广场舞的《小苹果》见了也要缩脖子。

记得当时有“心太软雪糕”“心太软夹心糖”。连演《追星族》的赵老师都上春晚唱了这歌。“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成了不少围城中人的口头禅。这首歌跟审美不沾边,通篇矫情大白话,就是挡不住大家喜欢。

紧接着,《伤心太平洋》又火到令人发指。尤其是那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你可以在那年月的任何联欢晚会、学校表演、公司年会、剪彩现场、超市促销等等一言以蔽之有男有女的地方听见它。

《对面》是一个分界线,它的爆红基本脱离了长期以来的抒情传统,暗示着消费时代的悄然而至。那一年,专辑卖了2600多万张的任贤齐接好资源接到手软,又是演《神雕侠侣》又是演《新楚留香》。想想当初的香帅,那可是郑少秋啊。张柏芝靠《喜剧之王》走红,他立马跟张搭戏《星愿》。1998年他开演唱会时,站在幕后伴奏的那个乐队,名叫五月天。

万万没想到,任红人刚帮台湾夺回了流行风头。琼瑶阿姨的又一次发力,彻底结束了港台偶像占据舞台中心的局面。

1998年,阿姨本来要推《苍天有泪》扶蒋勤勤上位,没想到不怎么上心的《还珠格格》爆红全亚洲,内地第一个全民偶像从此诞生。只要出门,就不可能听不见“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不可能看不见格格深情凝望的海报。

同样是在任贤齐爆红那年,一个叫胡润的人第二次来到上海。对比五年前,他发现内地有了明显变化,更多的大楼,更鲜艳的服饰,更丰富的制造。1999年,一个想法在胡润脑海中越来越成熟。他要做一个富豪榜。很快,他查阅了100多份报纸,排出当时内地最成功的50位商人,寄给了《福布斯》。

四年前,北京的张树新在中关村树起一块具有深远意义的牌子,上面写道:“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待到1999年,三大门户已成鼎立,腾讯QQ正式上线,百度、阿里、当当、携程破土而出…

同样是在那一年,一个叫王中军的广告大佬因为投资英达的《心理诊所》后尝到甜头,从此开始涉足影视。投资《鬼子来了》和《荆轲刺秦王》没赚到什么钱。王中军正处在彷徨之中,幸运忽然从天而降,华谊签下冯小刚,靠着《没完没了》等冯式贺岁片堆起了一座座金山…

这些看似无关的事,暗示着新格局的到来。

回头看去,我们唯有感叹:

风月无情人暗换,只是当时已惘然。

06

2000年,有些人和事,就已呈现出兴衰更替、沧海桑田的味道。

那年,光良给了梁静茹《勇气》,《宇宙2000实力美少女争霸赛》凑齐S.H.E,羽泉嚎叫着《冷酷到底》,金海心要大家《把耳朵叫醒》。凭《因为爱所以爱》大火的谢霆锋跟王菲世纪牵手,还在春晚唱了一曲《今生共相伴》。当时站在他身边的董洁一脸青涩,跟《少年包青天》里的周杰一样正在颜值巅峰。多年后,这些人红过的,不红了,爱过的,不爱了,散了的,又相聚。

也有人,被热心群众送进了局子里。

2000年上映的《卧虎藏龙》里说得好啊:

“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又何尝不是?”

任贤齐的身影淡出后,一时半会儿没找到红人接棒,谢霆锋、陈冠希等人的影响力远不及老天王们。相比之下,在经历了整个90年代的流行洗礼和经济发展后,不差钱的内地娱乐圈,造星力已经不输港台。

2001年,金庸收了张纪中一块钱,李亚鹏版的《笑傲江湖》横扫荧屏;冯小刚接了哥伦比亚的投资正在搞他的《大腕》;一首早在1995年就写好名叫《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歌借BBS的力量火遍网络。

第二年,香港拍出《无间道》,已是绝响。片中大牌,都是内地观众早已熟识的面孔。

倒是台湾,在潮起潮落间,卖足力气送出了一对流量吓人的大小王。

那年,柴智屏找到模特言承旭、正在打工的朱孝天、陪朋友试镜的周渝民和休学不久的吴建豪,拍出了轰动整个亚洲的《流星花园》。

这部剧带来的观影热潮足够秒杀日后《来自星星的你》。亚洲少女被四个帅哥迷得神魂颠倒,日夜春梦。该剧登陆内地不久就被停播,早恋、校园暴力等话题搞得老师们一个个战战兢兢。各大校园广播每天都要“陪你去看流星雨”,剧中角色的姓名承包了女生们青春期的全部话题以及零花钱。

后来朱孝天回忆:“最红的时候已经麻木了。差不多三年都活在《流星花园》里,最好的车、食物、酒店,每到一处都有人群暴动。”

2003年,F4成为《福布斯》杂志唯一入榜的华籍艺人组合。美国新闻周刊赴台访问,说他们四个制造了“亚洲之光”。

要不是他们太火占据了太多学生的注意,内地也不会那么晚才知道周杰伦。

1997年任贤齐爆红时,周杰伦在学妹帮助下参加《超级新人王》,被吴宗宪挖去写歌。他自己也没想到,当初被退稿的《双截棍》《忍者》,居然会掀起那么大的风暴,让他迅速登上《时代周刊》,迅速红遍整个华语世界,迅速成为新时代的天王,红到连中国移动都来找他代言,从此一骑绝尘十多年。

短短几年时间,他被拍成电影、被写成歌、被纳入考卷、被录入音乐教材、被拿去和雷锋比,从咬字风格到说话方式,一一都被模仿。因为太多人模仿,他还不得不写了一首《红模仿》,告诫大家要做自己。

然而,像周杰伦这样划时代的天才,多少年才出一个。就算内地男女老少都知道他的名字,港台红人霸屏的日子,还是一去不返了。

《叶惠美》发行第二年,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抢了周的风头。那张专辑一年里卖了270万张,刀郎跟马东说自己都听恶心了。紧接着,《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席卷而来,把港台歌手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同时期,S.H.E、潘玮柏、蔡依林等台湾偶像迎来了人生巅峰。红归红,但他们也无法像老前辈那样时刻占据所有人的注意力。跟大小王炸比起来,他们顶多算4个K。至于陈奕迅,跟歌神巅峰差了几百公里。网络歌曲的兴起,瓜分了港台红人们至少一半的流量。

一年后,掀起全民收视热潮的《超级女声》和票选成神的李宇春完全hold住声势。高晓松帮李宇春写歌时,对方竟然只能腾出2个小时来跟他会面。为此,见李宇春前,大紧只好提前把问题写在纸上。

才短短三年,F4就没声响了。

选秀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冲击,彻底瓦解了港台流行的先锋地位。遥想十年前,华仔唱《忘情水》时,我们还在《祝你平安》呢。

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07

1996年,张艺谋陷入低谷,一度拉不到投资。得知他要拍《有话好好说》,张伟平二话没说就投钱,结果亏了近2000万。但张伟平没有撤退,继续投。2001年,老谋子用《英雄》砍下2.5个亿。

“二张”的这段往事,仿佛内地娱乐崛起的缩影。巧的是,1996年,中戏、北影招了一群好学生,他们是资本涌入影视市场前招的一批人,基本功尤为扎实。钱和人才的到位,促成了影后影帝不断涌现。

90年代中后期,80年代全国人看同一部港台剧的景观不复存在,听到一首港台歌就兴奋得睡不着的人也没有了。翻过千禧年,电影电视也好,流行歌曲也罢,两岸三地,你有来言,我有去语。谁也别想充大个儿,即便是F4这样的爆款,也难独领时代风骚。

2005年后,选秀和真人秀纷至沓来,一年一个花样,今天“超级”明天“好声音”,“爸爸”“跑男”“极限挑战”。这一来,港台更没法玩儿了。动辄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靠小录影棚撑了多年的《康熙》只能干瞪眼看着。

遥想1991年,第九届大众电视金鹰奖组委会请周润发作为嘉宾出席。周润发出现在广州天河体育馆时,全场沸腾,在国民剧《渴望》中扮演宋大成而获得最佳男主的李雪健老师被冷落一旁。事后,李老师感叹:这种明星效应,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

陈凯歌说得好啊:“风起时,树叶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

及至2009年,当初在《还珠格格》剧组被众星捧月般捧着的苏有朋,去华谊出品的《风声》里演了个配角白小年。QQ音乐榜的港台十大歌手里,还是张惠妹、周杰伦这些老名字。

那年,小鲜肉鼻祖韩庚的名字在网上被搜索了无数次。第一批80后站在三十岁的关口眺望,彻底告别了他们的青春期。

一段段浮名,都换做了浅吟低唱。

回望岁月来路,笙歌、流影此起彼伏。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再厉害的偶像,也不过如此。罡风吹散的,哪是热爱啊,是时势。

但风吹云散之际,天空中还有飞鸟的留痕。

去年,金庸去世,关于港台的记忆,又冷掉一块拼图。众人感叹“一个时代落幕”,纷纷发文怀念。说是唱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想来粉丝们也不是这般没良心的。当时代的列车轰轰烈烈开过去后,依然会有温暖的慰藉,留存在人们心头。看过的歌,追过的剧,都成了人生的凭证。

30年前的一天夜里,意欲退隐的张国荣和陈少琪、黎小田聚餐。哥哥说,想为告别演唱会写首主题歌,当作压轴曲。

陈少琪便说:“你的成名曲叫作《风继续吹》,不如写一首《风再起时》。这样风起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起你。”

那时,张国荣唱道:

“珍贵岁月里

寻觅我心中的诗

风再起时

寂静夜深中想到你对我支持

再听见欢呼里在泣诉我谢意

虽已告别了

仍是有一丝暖意…”

当年听歌下泪的人,想必也是同样的心情。

参考资料:

[1]《我和我的九十年代》,《新周刊》

[2]《大众文化热潮三十年》,谢轶群

[3]《讲述60年往事》,网易“中国制造”

来源:公众号宅总有理

作者:宅少

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