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

让马东变内向的《乐队的夏天》,把摇滚乐归还听众

字号+作者:西娅的娱乐家 来源:西娅的娱乐家2019-07-06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乐队的夏天》周末播出了第六期,我们发现这档音乐综艺逐渐进入了状态,从首秀的陌生感和拘谨到翻唱场惊喜与不适兼而有之,再到这场回归自我的不插电live,相'...

《乐队的夏天》周末播出了第六期,我们发现这档音乐综艺逐渐进入了状态,从首秀的陌生感和拘谨到翻唱场惊喜与不适兼而有之,再到这场回归自我的不插电live,相信许多观众已经感受到逐渐拨开的“摇滚”固有的外壳,发现他们本真的东西。

新裤子彭磊曾经说过,摇滚终究是一代代年轻人喜欢的玩意儿。而年轻乐迷和影迷在这个时代的代名词已经被“粉丝”、“粉圈”所代替,艺术的本质早已被时代裹挟的浪潮所遮盖掉。什么都可以互联网化,当摇滚乐拥抱综艺,当小众走向大众,我们不得不承认,一开始面对这个节目的时候,我们是忐忑的。

不论什么时候,仍然有人为摇滚乐痴迷和呐喊着,但在《乐队的夏天》播出之前,大多数人似乎把他们给遗忘了。除了音乐节现场的热闹之外,曾出现过“传奇辉煌”的90年代的中国摇滚乐成为了“昙花一现”,在近30年与大众的视线割裂了。正如马东所说,“乐队也许没有那么大的市场,但他们不应该被忽视”。同时,他也说了超出音乐之外的寓意: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找属于自己的那支乐队。

永远年轻,永远“不配合”,永远热泪盈眶。说夏天还太早,摇滚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请输入图片描述娱乐or艺术,摇滚乐的定义取决于……

《乐队的夏天》请到了不同风格的31支乐队,初衷是希望通过不同主题单元的内容设计及音乐表演,角逐中国HOT5乐队。目前前八已出炉,在定位和设计上,可以看出节目组煞费苦心,把容易与乐队拉开距离的综艺导师席位起了一个新称谓——超级乐迷。甭管是资深制作人还是主理人,都是一起听歌的乐迷,这与象征自由、自我的摇滚精神相契合。


同为京城音乐圈的“老炮儿”,高晓松和张亚东都可以起到为观众科普中国摇滚乐脉络的作用,吴青峰是创作型歌手,乔杉是摇滚迷,后加入的欧阳娜娜从小学习大提琴,都与音乐有关。但作为制作方米未传媒的老板、主持人之一的马东是现场唯一一位五音不全的“伪乐迷”,手机里只存郭德纲相声的马东之前在《奇葩说》上发明了最出乎意料的报广告方式,句句是包袱是他之所以能圈粉90后的重要原因。

但曲艺青年和摇滚青年毕竟壁垒分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往日里伶牙俐齿的马东在《乐队的夏天》里频频被怼,说多错多。可以见得,乐队、音乐和所谓摇滚精神并不容易在一个综艺节目上面呈现,尤其在点评和访问环节上,节目被剪掉的“尬聊”和“事故”素材不比正片少。然而这些也是节目的“出戏”环节。什么叫真正的贫嘴和“杠精”,在这里我们通通感受到了。

不过,在昨天的节目中,味道开始变得不一样,经过了三轮PK赛之后,节目临近中后段,有人走有人留,这些刚开始时互不相融的rocker已经生发出了荣辱与共的战友情,相互欣赏和熟络似乎“违背”了摇滚乐愤世嫉俗的Style。

“摇滚之家”既视感

和往期节目相比,第六期节目实在算不上“炸”,除了新裤子的一首迪斯科开场曲《你要跳舞吗》之外,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刺猬乐队加入大提琴伴奏的《白日蓝梦》和黑撒乐队类似校园民谣的《校花与流川枫》,都是走了娓娓道来的青春怀旧路线。

相较之下,第四、五期翻唱节目相对收获的反馈最明显,尽管选歌不见得首首合适,但让听者平添了从陌生到熟悉的亲切感,也有个别翻出了惊喜的,比如旅行团翻唱范晓萱的“缺氧版”《氧气》,让张亚东和高晓松听到“飙泪”的盘尼西林版《New Boy》,以及被新裤子点燃到了新境界,并引发李健微博点赞的《花火》。

从受众的角度上,摇滚乐与嘻哈、街舞一样,是需要付出时间、金钱、精力与热爱来供养的艺术品类,即使是一个超火爆的节目,也无法让这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娱乐,比如《中国有嘻哈》掀起全民嘻哈热之后,便又重新回归小众一样。《乐队的夏天》能做到的,也许仅是为摇滚乐提供了一个更加大众的舞台。

根据以往经验来看,音乐往往不能只是音乐,那些或喃喃自语或炸翻全场的独立/类型音乐,不能只是孤芳自赏,背后所支撑的一整套的商业运营,90年代那次震惊四座而至今回味无穷的香港红磡演唱会,也是借助了港台的商业化运作。而说到内地摇滚乐乐队的商业化先行者,签约新裤子乐队、创立草莓音乐节的摩登天空CEO沈黎晖是不能绕过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