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杰伦在巴黎的演唱会上,被一个粉丝点唱网络歌曲《学猫叫》。
在众人的起哄下,以创作歌手著称的周董无奈地“在演唱会上唱别人的歌”,还是这样一首,常被人拉出来吐槽的神曲。
周董尴尬又不失礼貌地完成了点歌环节。不知道周杰伦的心情怎么样,台下观众因为周董“学猫叫”产生的反差萌巨大,倒是蛮乐呵。
有一条评论一针见血:周杰伦唱这样的歌,无异于顶级音乐人学狗叫。
还有人说,这是华语乐坛的耻辱。
别傻了。周杰伦是一个音乐人,也是一个艺人。他在演唱会上唱《学猫叫》,只是为了取悦幸运粉丝而已,我们大可不必把这位粉丝钉在耻辱柱上谩骂。
但是华语流行音乐么?好像真的越来越没意思了……
斗不过网络歌手的主流歌手们
上一次听到的能让你有惊喜感,且愿意循环的华语流行音乐是哪一首?是赵雷的《成都》,还是毛不易的《消愁》?
《成都》是三年前火的,《消愁》自发行距今也有两年了。
可以说,不管是挑剔的乐评人,还是审美不一的大众,这两首歌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
于是在酒吧里唱歌的雷子上了《歌手》,被无数“圈内人”翻唱;于是看起来暮气沉沉的毛不易开始在各大综艺里露脸。
他们靠自己的作品获得认可,进入了“圈子”。
那现在最火的流行歌是那首呢?
“若不是你突然闯进我生活,我怎会把死守的寂寞放任了……”
没错,喜欢外放的抖音用户们成功地把这首五声音阶写成的歌捧红了。这首《绿色》的创作者是一位名叫陈雪凝的网络歌手。
起初,我以为能把“爱像一道光,绿到你发慌”这句真理领悟得如此透彻的人,应该会是一个有丰富情史的老阿姨,但没想到,我上网一查,嘿!这个歌手竟然是01年的……
想想我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写五三呢,人家的歌就开始霸占排行榜了……然而,这位歌手能查到的信息却少之又少。
让人不禁怀疑:
“她像一个水花,在下一首神曲爆红网络时,就会被大浪卷入海底。”
歌红人不红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网络歌手的寿命越来越短。
活跃在电视机里的主流音乐人呢?你们能火遍大街小巷的歌怎么越来越少?
华语流行音乐陷入一个怪圈:唱片公司寻找有价值的主播,出一首口水歌,唱红了过气后,再寻找下一个网红歌手再出歌,没有商业价值了立马丢掉……
这样想想,那些网络歌手还挺不容易的。昨天还风风光光,今天就上了失信名单了。
可惜我们所谓的流行音乐,就像快餐,迅速地被端上桌,迅速地被消费者吃完,又要迅速地换上下一桌。
你问客人:
你还记得上一桌吃的什么吗?
好像……好像味道都差不多……
如今的流行音乐,就是这么“同质化”。
这种挣快钱的方式,像极了前几年青春片泛滥的中国电影市场。
“有意思”的华语流行音乐
只有经历过高峰的辉煌,才知道低谷有多么可怕。“越来越没意思”的华语流行音乐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非常有意思”。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台娱乐产业如日中天。
邓丽君清甜的嗓音犹在耳畔,四大天王的劲歌热舞随着兴盛的港片席卷而来;要颜值有颜值、要唱功有唱功的小虎队开启了最早的养成式男团模式。
而改革春风吹满地的大陆,摇滚乐迅速发展,崔健、郑钧、许巍、魔岩三杰把乐坛闹得天翻地覆。
在中国大陆昙花一现的摇滚乐,为千禧年的流行音乐市场培养了一批良好的听众和优秀的创作者。
丰沛的土壤上总会开出五颜六色的花。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数字音乐还没有完全占领市场,传统唱片还有一线生机。
霸占8090后MP3的都是谁?
陈奕迅、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张惠妹、蔡依林……
这些名字如雷贯耳。
活跃在那时华语乐坛的歌手,此类水平居多。
2000年,王力宏带来了专辑《永远的第一天》,里面收录了那首家喻户晓的《龙的传人》;
周杰伦的首张个人专辑《JAY》,刷新台湾唱片的年度销量,在金曲奖上获得提名无数。
当周杰伦和王力宏粉丝在争执谁才是华语乐坛一哥时,一个一笑两个小酒窝的男生横空出世。
他便是林俊杰。
04年,林俊杰的《江南》、周杰伦的《七里香》、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充实了乐迷的耳朵。
“你是电,你是光,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star。”
三个不想长大的女生红遍两岸三地,红进国民心底。
流水的女团,铁打的S.H.E。仅仅只有三人的团体,为我们抵挡了韩流第一波冲击。
放在现在,陶喆可能因为长相欠佳难以出道,只能在地下哼着R&B;王力宏可能因为放弃“深情王子”的人设大量脱粉;不会跳舞的S.H.E.连海选都过不了……
于是,华语流行歌曲被影视歌曲霸占,而新一代歌手身上的冲击力和能量远不如当年的天王天后们亮眼。
为什么流行歌没意思了?
因为他们不发歌了。
因为他们不做“流行歌”了。
因为我们不听“流行歌”了。
谁不发歌了?身患“拖延癌”的华语乐坛顶梁柱周杰伦出歌的速度还不如一个流量演员;
打开华语R&B先声的陶喆和王力宏,前者在做了那个渣出天际的PPT后销声匿迹,后者则被众人冠以“跑小城市开演唱会的过气歌手”的名号……
创作需要时间。
但这么多曾经辉煌的歌手停滞了创作,确实是一个怪象。
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的天王天后出现了断层。
就拿那些被粉丝吹上天的流量艺人来说吧。把音乐梦想挂在嘴边的蔡徐坤,最出圈的歌是“鸡你太美”;
出道七八年还屠了ITUNES榜的吴亦凡,最为人熟知的竟然是《大腕宽面》。
还有的歌手呢?唱影视配乐了呗!
谁不做流行歌了?
蔡依林今年的新专《怪美的》讽刺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张惠妹前年的《偷故事的人》走暗黑朋克风,李宇春的《无花果》欣赏起来难度颇高。
她们开始唱女权,开始做自己喜欢的风格,而不是那些最容易火的小情小爱“流行歌曲”。
华语乐坛的中坚力量越来越热衷于表达自己,主流乐坛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那又是谁在听所谓的“流行歌”?
是数据。
就拿抖音说,无间断播放的模式无疑为视频带来更多的播放量。
什么意思呢?你不想看这个视频,但它紧接着上一个视频自动播放,你也不能按暂停,只能下滑切下一个视频。
于是,你给这个视频带来了“隐形流量”。
而在抖音上火起来的流行歌,副歌部分绝对够抓耳够洗脑。
耐听吗?真耐听为什么火得快消失得也快?
有时候流量确实不能衡量一首音乐作品的接受程度,也并不能等同于流行程度。
谁让这一届听众的选择实在太多了。
独立摇滚、地下说唱、民谣古风……人们喜欢的风格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小众音乐蒸蒸日上,大众音乐每况愈下。
超市里卖的大米种类多了,你还指望着所有人都买你家大米么?
互联网冲击了传统唱片业,也给了听众自主选择权。选择范围扩大了,每个人选择出来的歌肯定不同。
然而流行的意义,在于所有人“集中地选择一首歌来听”。只有“大家都听”才能做到“流行”。
所以如今能火的流行歌,正是最能触摸大多数人内心深处的、共情力最强的歌。
此时你要问了:
“《学猫叫》不能引起我的共鸣,为啥这歌能火呢?周杰伦还唱它。”
因为《学猫叫》降低了听众欣赏的门槛。
我们选择不同,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听歌门槛不同。而这样的歌却把自己的欣赏难度降低到极致,靠弱智的歌词、简单的旋律博出位,以一种卑微到几乎跪舔的姿势讨好听众老爷们。
所以唱美声唱歌剧的梅溪湖三十六子,为了迎合数据造出来的“大众选择”,在晚会上唱《嘴巴嘟嘟》。
这样的流行音乐,是无法得到承认的。华语乐坛也不屑于把这类歌曲称作“流行音乐”。
我们希望网络神曲的包装者能有点艺德,在批量生产的时候多变化一下节奏型,多雕琢一下歌词,给歌曲来点艺术性。
同时我们需要一个全球性的、文化偶像形的歌手,能让人们在对华语流行音乐失望时,有这样的感觉:
“没事,我们还有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