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怼怼
在80年代,大众电视娱乐往往来自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
彼时,尚还没有综艺节目一说。直到进入90年代后,市场经济繁荣物质生活,休闲时间催生娱乐精神,电视机走入千家万户,第一批借鉴欧美及港台综艺的娱乐节目也就此登上舞台。
自此,电视荧屏溢满五光十色。
90年代:欧美港台综艺淘金热1990年4月,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娱乐节目《正大综艺》由央视制播,撕开了全民综艺的一个小角。
这款综艺的制作形式引进自台湾的《绕着地球跑》。节目属中央电视台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制作,在设计与制作方式上复制了原版节目的模式。
舶来品的第一次落地带来了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娱乐体验。在很长一段时间,《正大综艺》填补了90年代电视娱乐的底色,但「舶来的奇妙物语」必然会被第二个舶来品覆盖。
七年之后,湖南台仿照台湾综艺《超级星期天》和香港《综艺60分》,推出了《快乐大本营》。
这款播出超过20年的综艺娱乐节目,伴随着时代发展,从1997年一直播到了2019年。几乎每一年,快本都能被扒出零碎的抄袭现象,从游戏、歌舞、造型抄到创意,从香港、台湾、韩国抄到日本。翻翻B站影视资料,还能听到当年的湘妹子偶尔用一口港台腔主持。
某种程度上来说,《快乐大本营》的屏幕折射着这些年来海内外大热综艺的边边角角。
当然,这款主打轻松、娱乐的综艺当时播出后就成为国内现象级节目。火爆之后,市面上涌现出诸多以「快乐」为名的综艺,如山东卫视《快乐星期天》、北京卫视《欢乐总动员》。
此时的抄袭,从基本框架、板块设置、主持人设置到语言表达都一键复制。
接着,时间轴拉到1998年,这一年央视购买英国BBC博彩竞猜节目《GO BINGO》版权,根据本土特色制作了《幸运52》。
这款节目将欧美盛行了数十年的竞猜游戏节目搬到中国,也确实延续了在欧美的火热。
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竞猜、益智类节目的出现,如贵州卫视《世纪攻略》、广东卫视《赢遍天下》、重庆卫视《魅力21》等。
也是在1998年,上海卫视播出了一档名为《相约星期六》的婚恋节目。这款节目依然可以在台湾综艺《非常男女》中找到雏形,或者是在韩国综艺《情书》中看到重影。
就在同年7月份,湖南台也推出了婚恋节目《玫瑰之约》。一时间,婚恋节目创造了收视奇迹,这股全民相亲潮也引起电视台们的哄拥而上。至千禧年前后,国内各电视台跟风开办近30多档婚恋节目。据说,仅《玫瑰之约》在90年代末就取得数百万广告冠名费。
至此,一条原始的抄袭链形成,从欧美-港台-内地某一台-内地诸多台。综艺制作人们的类型借鉴与模式复制总算是形成了一条有规可循的道路。从最初的参考、借鉴到后来的抄袭,在各个国家、地区,甚至是本土的综艺节目中「淘金」成为常态。
毫不夸张地说,从90年代开始,几乎每一款国产综艺都能在世界各地找到影子。
千禧年后:百台真人秀大赏2000年之后,国产综艺的潘多拉之盒已经打开,在观众积蓄已久的窥私欲中,真人秀及选秀节目登上时代舞台。
那时国内的节目资源稀缺,网络也并不发达,电视制作人和当年掘金互联网的大咖们不谋而合,都选择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原始收割。
当《Survivor》从瑞典火到美国,收获一票粉丝时,中国的电视制作人也将鲁滨逊式的探险节目搬到了内地荧幕。
第一个上场的Coser是来自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节目。至今,这款节目在百度百科上还写着:广东电视台自创节目《生存大挑战》,节目于2000年6月开播,是国内首个独立制作的真人秀节目,是我国「真人秀」节目雏形,此后,这类节目在国内被广泛模仿和复制。
用词还是严谨的,优雅地强调了「在国内被广泛模仿和复制」,直接略过了自己对外国节目的「模仿与借鉴」。
如果说90年代的综艺节目是在普遍无授权状态下的自发模仿与复制,那么到了千禧年后,则是节目组顶着外方制作人的鄙夷而硬着头皮抄袭。
是的,接下来就说到了中国偶像选秀的鼻祖节目--《超级女声》。
在2005年,这款脱胎于《美国偶像》的选秀节目在湖南台播出,其引领了素人唱歌选秀的热潮。在国内爆火之后,引起了原制作公司的注意,同年,英国制作公司委托媒介公司「Fremantle Media」亚洲版权部指出《超级女声》涉嫌侵权。
但这场指控最终因为国内尚且还没有相关法律条文而流产。而《超级女声》之后,《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快乐男声》《梦想中国》等节目本着「浑水摸鱼」的想法,也从选秀余温中分了一杯羹。
到此时,综艺版权意识开始在小范围内萌芽。而自《超级女声》后,国内的一些版权纠纷也逐渐浮上水面。
在2008年,湖南卫视歌唱互动节目《挑战麦克风》被指出涉嫌抄袭英国独立电视台《Who Dears Sings》。
有意思的是,原制作方指出江苏卫视的《谁敢来唱歌》才是中国唯一官方授权版本,湖南台的《挑战麦克风》侵权。而湖南台总编室主任李浩在接受采访时称两档节目有很大区别,不存在抄袭,并于第二年将《挑战麦克风》的版权外销到泰国等地。
或许是因果循环,湖南台与江苏台的版权之争并没就此结束。
在2009年,婚恋交友节目迎来「文艺复兴」。湖南台引进英国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Take Me Out》,制作了大型相亲交友节目《我们约会吧》。而在次年,江苏台也推出了从舞台到嘉宾模式都十分相似的《非诚勿扰》,这款节目一经播出就引爆收视,从话题度到全民参与度都碾压前者。
此时,湖南台跳出来称,江苏台不经同意对原节目进行模式再制作,侵犯版权。而江苏卫视颇显得理直气壮地回应:《非诚勿扰》是原创节目。
事实上,是不是原创节目在观众心中自有定论,这两家卫视相爱相杀的过往远比此时复杂。但,即使两大地方卫视将版权之争摆在台面上,这类纠纷最终都难以有一个定论。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纵使购买版权的地方台干掉了李鬼,却还有王鬼、张鬼、孙鬼在蠢蠢欲动,无非是倒下一个,还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
而在更早之前,一档由北京台引进自日本的游戏节目--《梦想成真》,申请电视节目形式专利保护被拒。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表示,电视节目形式不受专利法保护,可寻求版权保护。《梦想成真》制作方随后又寻找到北京市版权事务所,却被告知:除节目原版名称和图案可以申请保护之外,其他诸如游戏方法、规则、节目形式等创意性的东西不能进行保护。
而放眼《世界知识产权条例》、《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国家间法律协议,其对知识产品的保护对象也仅仅是限定于「以某种物质形式固定下来的」作品、「版权保护延及表达,而不延及思想、过程、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本身」。
即便现在,关于游戏、节目形式、规则等的抄袭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法。在仿制方与引进方,引进方与版权方之间,多重逻辑、利益牵扯,至今没有一个能尘埃落定的。
2010年后:韩综抄袭狂欢凭借着拿来主义的「光辉伟大」,国产综艺修修补补地走到了2010年。
比起前十年,这一时期的卫视已经有几分收敛,懂得版权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购买版权意味着能获得海外综艺节目的所有制作细节,成品出来更有保障。另一方面,有版权做招牌,更能吸引赞助商的资金支持。同时,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对抄袭行为的声讨与扒皮也是卫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因此,在2010年前后,国内几档较为著名的综艺大多都是购买版权了的,如《舞动奇迹》、《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
但是此时,这些购买了版权的国产综艺在爆火之后却体会到了另一种苦。即本家辛辛苦苦花高价从外方手里买回版权,分流巨额广告费,在节目制作上还要严格遵守他方指示,中国制作团队对节目的把控力处于弱势。而国内友台却不动声色、不花版权成本地进行复制,并且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编。
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每火一档引进类综艺,就会有无数个同类国产综艺跳出来。而作为「老实人」的正版引进综艺内心能不吃柠檬么?
随着2013年《爸爸去哪儿》的大火,国内综艺制作人的眼光出奇一致地瞄向了韩国综艺。要么买版权,要么赤手空拳地进行复制。
总之,在2013年之后,国内综艺几乎是将「眼珠子」挂在韩综身上,根据微博网友整理的调色盘,截止2018年7月,总共有80个综艺引进或抄袭了韩国综艺,其中有48个综艺没有购买版权。
2014年,湖南卫视《花儿与少年》抄袭TVM《花样系列》。
2015年,东方卫视《极限挑战》、浙江卫视《挑战者联盟》抄袭MBC《无限挑战》,国内购买版权的是央视《了不起的挑战》。湖南卫视《偶像来了》抄袭SBS《英雄豪杰》。
2016年,湖南卫视《我想和你唱》抄袭SBS《Fantastic Duo》,东方卫视《四大名助》抄袭KBS《你好》,东方卫视《加油美少女》抄袭《Produce101》。
2017年,湖南卫视《亲爱的客栈》、东方卫视《青春旅社》抄袭JTBC《孝利家民宿》。湖南卫视《中餐厅》抄袭TVM《尹食堂》,《向往的生活》抄袭TVM《三时三餐》。
2018年,湖南卫视《我家那小子》抄袭SBS《我家的熊孩子》,网综《偶像练习生》抄袭《Produce101》第二季。网综《杯酒人生》抄袭TVN《人生酒馆》。网综《幸福三重奏》抄袭TVN《新婚日记》。
2019年,网综《我和我的经纪人》抄袭MBC《全知干预视角》。东方卫视《极限挑战》第五季开场抄袭SBS《RM》。
……
到目前为止,播出后反响较好的综艺基本都续订了第二季、第三季。而随着综N代的上场,部分综艺制作人开始「集思广益」,从韩综抄到日综,从一档综艺抄到两档甚至三档。
如此一来,跨界抄袭现象诞生。两个完全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综艺之间也产生了创意点、场景布置、镜头等的抄袭现象。
甚至,连某些购买了版权的综艺在做到了综N代之后,也开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拼贴创意点。
如《爸爸去哪儿》因搬运《新西游记》的游戏创意而被韩粉贴出,《跑男》复制《关八编年史》游戏创意被粉丝喷是一档「抄袭百家创意的辣鸡节目」。
到近几年,国综抄袭已经不必等到韩综完全播完。在外网上线几期后,国内的节目制作团队就已经能着手本土化改编了。
今年4月,韩网一档《新职员诞生记:好人》上线不到一个月,就传出消息称,湖南卫视请求中国政法大学支持拍摄《新人的诞生》。
2019年:环境不好限定论?实际上,随着媒介技术的更迭,早年的信息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渐渐被抹去。
而在信息高速流通的当代,抄袭就如同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国综仍旧保持如此高产的搬运频率也不仅仅是因为心理素质优秀,其实也还有着窘迫的「现实原因」。
从资本回报比角度来说,抄袭综艺往往成本低、效果好。并且,当今综艺环境里,正版节目的权利往往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因此,无论是视频平台还是电视台都不会愿意用高成本去挑战一个未知回报。
拿当年购买了《The Voice》版权的《中国好声音》来说,盲听、转椅应该能算是《中国好声音》的关键表达元素。但自从节目火爆之后,各大电视台都开始盲听、转椅。而《中国好声音》作为版权引进方,面对一个跟进者尚能维权,但面对一片跟进者只能束手无策。
而另一方面,国内的综艺制作人普遍反映「原创综艺始终面临着师出无名的困境」。河豚影视档案曾解释为什么原创综艺难以出圈: 在综艺节目制作人带着原创方案去向平台提案时,总是被问「对标的是什么模式」「有没有海外成功案例」。最终,常因为「招商上没有安全感」而被直接毙掉。
综合来看,国内综艺抄袭理由逃不过两点,一是抄袭省时省力省钱,二是原创费心费劲费口水。
无非是制作团队甩锅国产综艺环境不好,称是平台方、品牌方太过强调对标模式;而平台方、品牌方则甩锅资本寒冬,称在广告预算整体缩减的情况下,只有经过海外验证的模式才能带来安全感。
锅甩来甩去,都甩给了大环境。
深究起来,大环境何尝不能甩锅: 自己没能力就说没能力,怎么你到哪儿,哪儿都大环境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