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近些年来港片的市场越来越小,特别是在内地市场表现的疲软,让港片的影响力与格局也越来越小,如今香港金像奖受到的关注度也远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甚至在前两天,香港金像奖官方制作了两个短片,主题为:“如果香港金像奖停办了怎么办。”看来观众也是明白近两年的港片唱衰趋势,这次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决定自我调侃。郭富城、吴君如、罗兰、阿Sa等港星纷纷出镜。
新世纪以来,一大批香港导演来内地发展,合拍片盛行一时,但随着质量与诚意的下降,合拍片逐渐失去竞争力,港片在内地更难生存。去年,庄文强一部《无双》大卖,在内地狂揽12.7亿,庄文强一句“我都还没死,港片怎么会死”让无数港片迷激动不已。
但没想到,时隔几个月,同样是香港金牌导演,也是庄文强的老搭档,麦兆辉导演的《廉政风云》在春节档惨败,在这个中国内地一年中最赚钱的档期,《廉政风云》最终仅收1.1亿,导演麦兆辉在接受采访时,坦然承认:我是没想到的。
港片格局越来越小这是必须要承认的事实。当年港片凭借香港本土、台湾地区两个重要的电影市场,坐拥观众无数。加上台湾电影市场对英语片引入的限制,香港电影一家独大。而如今,香港电影没了市场,再拍一些“廉政公署”等等的本土主题,你拿什么作为在内地市场的竞争资本?
关于香港电影没落的原因,我们看过很多人的分析,但more君觉得导演王晶的角度比较可信,王晶作为一位伴随着香港电影发展、崛起、巅峰、没落、与内地合拍等等阶段的导演,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更像是电影上的商人,也就是商人这个身份,让他对电影市场更加敏感。
王晶认为:“香港电影的没落,我个人很了解,基本就是台湾电影市场的崩溃,引致香港市场的没落。”
王晶表示当时最疯狂的电影市场就是台湾市场,一部香港电影,在台湾市场上映就能回本,然后在其他市场是纯赚的。所以当时香港电影人都疯了似的拍片,最顶峰时期,台湾市场有五条港片的直通院线。
“可是这种泡沫终有一天要爆发的,”王晶说,“直到王英祥(台湾片商)用三千万买周星驰的《济公》,然后大赔钱之后,台湾的片商终于觉醒到,这样是不行的,于是他们联合跟香港所有的片商说:‘我们要设一个天花板,一部片子最多一千七百五十万。’”
但是香港片商以为台湾的那些片商都是纸老虎,因为经过他们计算,如果没有香港电影供应台湾院线,台湾片商的存货只能支撑三个月,如果香港片商联手不供片,台湾市场三个月后就没有片子可放了。
“但是算错了,”王晶说,“那些台湾院商联合起来,向新闻局要求开放美国片,以前美国片在台湾市场每一部只能进8个拷贝,后来你就是进来一百多个都行,一下就把整个港片市场冲崩了。”
再加上当时所有台湾片商都觉得电视频道好赚钱,他们买了好多片,自己都做了电视台,然后在电视频道上放自己的片子,恶性竞争:一部电影在影院差不多上映一个礼拜,电视台就开始播了,慢慢的,观众就不去影院看了。差不多两三年,很多台湾院商就倒下了。
最后一个,当然是众所周知的香港的盗版,甚至盗版商自己拍一些低成本的片子,video发行,“把香港电影越搞越low,差不多从1999年到2005/2006年,香港电影低谷到不能再低谷。”
“三件事加起来,整体地把香港电影打垮了。”王晶总结道。
而当时,内地市场开放度还不高,在加上当时内地看电影的人也不多,其实市场并不大。直到近十年,内地电影市场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量香港影人回内地发展,不过,市场大了,及格线也提高了,不少没有金刚钻的香港电影人,都被口味越来越叼的内地观众给劝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