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

港台明星和大陆明星的那些恩恩怨怨: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字号+作者:小曹侃娱乐 来源:小曹侃娱乐2019-04-09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前言:中国影视在六十年代从香港起步,至七十年代逐渐成熟,到八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中期达到了顶峰,至九十年代末走向衰落,这中间包含着香港人的智慧和汗水,他们'...

前言:中国影视在六十年代从香港起步,至七十年代逐渐成熟,到八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中期达到了顶峰,至九十年代末走向衰落,这中间包含着香港人的智慧和汗水,他们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使得中国影视业快速发展。在此期间,台湾也与香港同步发展,涌现了大批的优秀影视作品和优秀的影视演员。相比港台影视业的发展速度,大陆因社会制度极经济实力等双重原因,影视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在八十年代末直至九十年代中期,内地有很多有知名度的演员开始南下香港发展,以求获得事业上更进一步的成功。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但随着内地演员南下发展,出现了因两地经济、文化差异而引发的问题。港台演员及制作团队与内地演员之间各种各样的矛盾却时有发生,这让一直相信全世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网民心里多少感觉到有些遗憾。

然而事实是港台演员和内地演员之间的矛盾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从未停止过,直到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和影视业的迅猛发展才得以好转。

现象一,港台演员和内地演员片酬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内地演员进军香港影坛最成功的人当属李连杰,他是也最早一批南下发展的内地演员。

李连杰凭借一部《少林寺》打开了知名度,当时票价一毛钱的《少林寺》创造了上亿票房的神话。

1972年,张鑫炎在拍摄纪录片《万紫千红》时,认识了自幼习武的李连杰。1980年,17岁的李连杰得到张鑫炎的邀请,进入《少林寺》剧组。自此李连杰开始了与香港电影的合作。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少林寺》所带来的轰动使香港制作方看到了李连杰的影响力,之后又请李连杰拍了《南北少林》和《少林小子》。

但让李连杰感到不爽的是拍《南北少林》时,他的片酬每天只有三块钱,一个月九十元,而同剧组的香港籍演员,主要配角每天有5000块,一个月有15万片酬。即使是演死尸的群演,一天有50元的片酬,也高出李连杰许多。

这样的差异化片酬待遇,让人看着就心里不舒服,但那时内地经济不发达,影视市场几乎被港台占领,这样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现象二,内地演员与香港演员待遇不同。

刘晓庆曾爆料早在拍《垂帘听政》时在片场和港台演员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吃住的级别都不同,内地演员的盒饭里没有肉,而港台演员的盒饭质量要比内地演员高。

这种地域性歧视不止表现在去香港参演的内地演员身上,就连如刘嘉玲这样的早期移民去香港的演员也是一样的遭遇。刘嘉玲早期去到香港进入香港演艺圈被人叫做“北姑”,后来香港称去香港的内地人叫表哥或大陆妹,这中间多多少少都有些嘲讽和歧视的味道,其中的原因有香港当时作为经济发达于内地许多的优势,也有内地人自身素质较差的因素,刘嘉玲打拼多年后,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这样差异化的待遇不只是香港有,连台湾也如出一辙。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拍摄《还珠格格》时赵薇有一场在大雨中乾隆被行刺的戏份,小燕子因武功不佳,跌倒在泥泞的路上。赵薇被导演要求为了真实的效果要将路上的泥水喝到嘴里并吐出来,要知道当时马路上的泥水里还有马粪。

现象三,内地演员到香港发展,香港制作方基本不用内地演员作主角,再大牌的内地演员参演香港电影,大多数都是配角,甚至是反角。而且在片场还要被歧视和排挤。尤其以甄子丹与吴京及后来的赵文卓之间的恩怨最为明显。

在武侠片当道的日子里,随着李连杰渐渐隐退,甄子丹渐渐后来居上,吴京在演完《小李飞刀》后南上香港发展,在内地有着第一武生之称的吴京,到了甄子丹的《杀破狼》里,也只能演一个反派,而在拍戏的过程中,更是打断了四根木棍。

作为一个武行演员,会收力是武行演员的最基本素质,而不是发力,甄子丹在和吴京的打戏中,根本就没有顾及吴京的感受,致使吴京在扛不住甄子丹打在身上的实心木棍时喊停。即使被打到受不了,吴京依然得咬牙陪笑脸,也正因为这样忍辱负重的决心,才有了吴京现在的崛起。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赵文卓与甄子丹在拍摄《特殊身份》时,因戏分与角色的安排与刚开始谈的有出入而闹出矛盾,赵文卓看剧本里时是双雄对决、可是进了剧组后发现自己是个大反派、赵觉得这个角色和当初有很大的出入、有种被骗的感觉、当即就辞演了,甄子丹随即发公告说赵在剧组里耍大牌……要知道当年“耍大牌”是会断送一个演员的前程的,而赵文卓方面随即反击,开了新闻发布会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此事引起路人的强烈关注,网民大部分都倒向赵文卓一方,随即引发甄子丹“网络暴民”说,就此事件,人民网发表题为《一只鸟会飞错方向,但一群鸟一定知道怎么飞是对的》一文对此事进行评论,也算是主流媒体公开支持赵文卓。

此事件发生后,香港方面以舒淇作为代表的大部分演员都力挺甄子丹,而内地演员大部分选择沉默,杨幂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赵文卓。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甄、赵之网络大战后,赵文卓彻底失去了香港的市场,而甄子丹也开始flop,他与赵文卓、吴京、释小龙、吴樾之间的矛盾已败光了路人缘。

现象四,香港演员北上发展后,内地对香港演员的优待也使香港演员恃宠而骄。

最突出的事件就是张卫健和谢霆锋在拍摄《小鱼儿与花无缺》时,借拍戏的打斗场面,将内地演员王伯昭打成重伤,此事一时间在娱乐圈掀起轩然大波。以陈道明为首的内地演员集体为王伯昭发声,要求张、谢二人道歉,网民也一边倒的支持陈道明的主张,张、谢迫于网络压力,发声明致歉,但对于此事,也有一说是因为王伯昭夸大伤情,有意炒作自己,更有人怀疑,三人集体在为《小鱼儿与花无缺》进行炒作。

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包含着一个明显的信息:香港演员和大陆演员存在着矛盾。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此事发生在2004年,当时的内地影视已经开始走上坡路,大批港台演员北下发展,内地对香港演员十分优待,影视方面,都以能请到港台演员为票房和收视的保障。

他们的片酬和待遇,当时也是高过内地演员的。在这样被优待的情形下,香港演员自然而然的具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感,一些港星开始公开发表歧视内地人的言论,以杜汶泽为代表的这些港星,最后都自己堵死了在演艺圈的发展道路,他们对于社会趋势的错误判断导致过分高估了自我价值,进入新千年后,演艺圈再也不是香港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多年来每当港台演员和制作方与内地演员发生矛盾时,基本上都是港台演员以强势的姿态掌握着话语权,因为当时的媒体话语权基本上都在港台方面手里,内地演员如果想在娱乐圈有所成就,是不敢得罪港圈的,一度形成港圈演员一有矛盾发生,抱团对付大陆演员。

这是地域保护思想和港台与大陆长期以来社会制度及文化差异形成的矛盾。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影视文化成为港台影视的殖民区,内地演员在影视市场毫无商业号召力,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影视制作团队的选择上,更体现在观众的选择上,从七十年代直至2000年期,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对于港台文化有一种崇拜,这种崇拜使得港台明星被神化,直至今天,仍有部分网民认为内地在各方面都比不上港台,由其是TVB。有对立面的网友称之为港吹。

其实乔治也曾是TVB粉丝,从八十年代初期直至九十年代初期,基本上不看内地影视剧,因为节奏太慢,表演浮夸,加上当时的时代因素,意识形态决定表现形式, 内地的影视剧在表现形式上远不及港台自由,所以呈现出来的影视作品很多时候有些失真,但在历史剧、战争剧包括农村剧这些题材方面,内地剧是远远优于TVB剧的,在看了十多年TVB剧之后,最大的感觉是TVB剧已陷入模式化的绝境,拍出的剧集感觉太过雷同,演员就那么几个,配音也就那么几种声音,渐渐的内地影视逆水而上,而且内地演员更大气,港台演员因为影视薪酬制度的不同,他们的优胜劣态决定了专业能力差就可能会被淘汰,所以在整体水平上来讲演技优于内地,但并不意味着港台演员就比大陆演员的演技强,内地也有很多专业性强敬业的演员,只是从整体上来讲,香港演员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要比大陆高。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经过前后四十年的发展,回归以后香港文化逐渐与内地文化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摩擦是在所难免的,回顾港台明星和大陆明星的那些恩恩怨怨,不由得生出“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感慨来,同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国家富强,民族才能兴旺,国家穷了,就连自己人都看不起,这就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弱国要挨打,贫穷会受气的道理。

现在港台演员的辉煌期已经过去,反而大陆的演员被爆出耍大牌、片酬高出香港演员许多的消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盛极必衰也是巅扑不破的真理。希望港台演员和大陆演员都能以艺术为本真,将影视业当成一份职业去热爱去经营,而不会掺杂太多影视之外的东西。但现在看来,这个本来简单的问题,如果想执行下去,是有多么的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