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

CBA增加港台球员可以促进两岸融合,姚明为什么要限制呢?

字号+作者:赛前赛后 来源:赛前赛后2019-04-09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广厦队在主场输给新疆队,从而未能晋级半决赛,那场比赛结束之后,主场的球迷久久不愿意离去,因为这是球队灵魂人物林志杰在广厦队的最后一场比赛了,现场的大屏'...

广厦队在主场输给新疆队,从而未能晋级半决赛,那场比赛结束之后,主场的球迷久久不愿意离去,因为这是球队灵魂人物林志杰在广厦队的最后一场比赛了,现场的大屏幕播放着有关林志杰的视频,现场的球员,不论主客,都纷纷与林志杰拥抱致意,林志杰一度强忍泪水,但当他看到自己的家人时,这位外号叫做“野兽”的硬汉还是红了眼眶。从林志杰的表现来看,虽然他的状态下滑明显,但是只要教练合理分配他的体能,林志杰完全可以胜任第六人的角色,那么,为广厦队效力长达10年的林志杰为什么不能终老广厦队呢?

并非广厦队不近人情,只是由于篮协的规定,新赛季的CBA,每支球队只能注册一名港台球员,现在的广厦队,队内拥有林志杰和刘铮等两名台湾省球员,刘铮目前只有28岁,正值黄金年龄,而且仅从数据来看,刘铮也略强于37岁的林志杰,一个正值当打之年,一个是职业生涯末期,作为球队的管理层,不考虑情面的话,肯定会选刘铮,加上林志杰的合同正好也到期了,所以不再续约、各自安好就成为广厦队与林志杰最好的结局了。

那么,以姚明为首的中国篮协为什么要出台这样一个规定,限制港台球员的人数呢?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初,篮协为了增加CBA的知名度和商业价值,增加了外援人数和港台球员人数,这引来了一些实力不俗的外援和港台球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吸引了一部分球迷,这样做对于CBA是有好处的,因为CBA是商业联盟,营利是首要目的,观赏性高了自然更有可能赚钱,但是,与CBA联盟追求营利产生冲突的事情是,我们的联赛还要兼具培养国家队球员的任务。

举一个例子,NBA与美国篮协是不说话的,这是两套班子,NBA就是为了赚钱,而美国篮协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NBA球队不是为了美国篮协而组织联赛和培养球员的,美国篮协选拔球员参加国际篮联主办的比赛是需要看NBA球队的脸色的,NBA球队若是不放人,美国篮协就没办法征召球员。但是呢,在我们国家,CBA是篮协组织的,篮协的官员又具备一定的行政级别,这些官员想要中国男篮有好的成绩,所以CBA球队需要锻炼我们本土的球员。

那么,矛盾就来了,想要观赏性,那就增加外援和港台球员,想要中国男篮有好成绩,那就增加本土球员,姚明上任篮协后,中国篮协欲施行“管办分离”,但是呢,他们做的还不够彻底,姚明既要考虑联盟的营利,又要考虑中国男篮的成绩,所以只能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外援的人数现在来看是暂时不会变化了,那么,只能进一步规范和约束港台球员的人数了,而且,说一千道一万,港台球员即使再优秀,暂时,暂时他们还不能为中国男篮效力,所以,限制他们的人数也就可以理解了。姚明入主篮协之后,一系列的改革算是略见成效,不过,个人认为,除了把中国篮球未来发展的规划做好,一些细节也应该提上日程,比如裁判的业务水平急需提高,比如CBA球队的扩军,甚至今后可以让台湾省派出一到两支达标的球队来参加CBA联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