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香港娱乐圈的大哥不可能是成龙啊。
成龙虽然在香港和内地德高望重,有着长盛不衰的票房号召力,也有着圈内顶级的人缘和话语权。
但是这个“大哥"只是大家给面子的一个称呼而已↓↓↓
且不说港台那些政商黑白结合、见不得光的地下"团体"和大家族们。
光是明面上,中国星和永胜电影的向华强、向华胜兄弟,英皇的杨受成,论起势力范围和社会资源,都要比成龙强太多。
更不要说从邵氏影视王朝走向无线TVB的邵逸夫、利孝和老前辈们↓↓↓
模拟生态环境的分析视角,娱乐圈存在着不可逆转的食物链。
演员只是个体,再大牌的演员(比如成龙),也不能pk一个群星云集的影视公司的掌门人。
商业运作再天才的影视公司(比如华谊兄弟),也pk不过有背景能"垄断"的影视航母。
内地在规模上唯一称得上是"航母"的影视公司,只有中影集团。
而执掌中影多年,见证中国电影市场从几亿到几百亿的人,才称得上是大陆娱乐圈的"大哥"。
他的名字叫韩三平。
中影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中影集团,全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不仅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还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电影公司。
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档期走进电影院,都能看到中影集团出品的电影。
因为中影集团垄断着进口分账大片的引进权力,因此韩三平屡次被竞争者张伟平、于东(博纳影业)等人指责为“垄断”、“合约强势”。
张伟平(新画面影业)↓↓↓
但是韩三平在执掌中影期间,不仅完成了中影集团的改制、业务重组、资产整合。
还在升任中影集团董事长之后,运作出了《赤壁》、《无极》、《梅兰芳》、《投名状》这第一批成功的商业电影↓↓↓
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重要推手。
冯小刚得以扬名立万的“贺岁片”类型电影,也是得益于韩三平的点拨。
我猜想,这也是崔永元在微博上为什么突然要点一个已经退休数年的人名字。
韩三平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被人称为“老厂长”、“三爷”。
从1999年中影成立,到2014年退休,他见证并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全国总票房从8.1亿到218亿惊心动魄的历程。
过去十年来,内地影视圈权力最中心的重量级人物,除了他,我想不出第二个人。
韩三平的号召力有多大?
在好莱坞中国电影产业专家的眼里,韩三平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杰克·瓦伦提(美国电影协会前会长)以及卢·沃瑟恩(环球影业前掌门人)的地位总和。
举个具体的例子。
中国特有的为重大节日“献礼”的主旋律电影。
中影集团出品,韩三平总导演,108位明星零片酬客串加盟的《建国大业》,总票房约4亿。
中影集团出品,韩三平总导演,172位明星加盟的《建党伟业》。
这其中有20位影帝影后,150位一线演员。
这个阵容已经不止于豪华,而是奢侈到让一些在别的电影里能做二三号的演员跑龙套,比如姜武扮演殉情男、郑昊扮演工人甲。
我想,再也没有哪个电影能有这种阵容了。
也再难有哪部“非强制观看”的主旋律电影,能有这样的票房了。
如今,65岁的韩三平已经从中影掌门人的位置退居二线,成为中影集团的一名导演了。
新的中影掌门人,能否开启自己和中国电影的另一个新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