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用西方音乐技法演绎中国文化经典,大型套曲《诗经·国风》首演

字号+作者:新京报 来源:新京报2020-11-3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李凯祥)11月28日,由美籍华人音乐家谈晨创作的大型套曲《诗经·国风》在通州区文化馆成功首演。在作曲家的指挥下,中德牧歌合唱团的演员们'...

新京报讯(记者 刘臻 李凯祥)11月28日,由美籍华人音乐家谈晨创作的大型套曲《诗经·国风》在通州区文化馆成功首演。在作曲家的指挥下,中德牧歌合唱团的演员们为现场300余名观众奉献了一场中西融汇的精彩演出。据了解,这是近年来国内首次举办以《诗经》为主题的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前来观看演出的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李培智评价这场音乐会时表示,用音乐的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作品带向国际舞台,音乐家谈晨为我国“十四五规划”指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贡献。

演出现场,作曲家谈晨指挥中德牧歌合唱团的演员们。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据了解,《诗经·国风》是谈晨应中德牧歌合唱团创建人金成华指挥的邀约而创作完成,包含合唱、独唱、音乐短剧等多种形式,共分七个乐章,歌词取自《诗经》中国风部分的八首诗作。开篇第一首是《子衿》与《采葛》融合在一起的混声无伴奏合唱,清丽的曲风宛如一首纯粹无邪的情歌;随后是男声独唱《野有蔓草》和女声独唱《蒹葭》,展现了男欢女爱的民风人情。第四乐章《株林》是一出音乐短剧,讲述了《左传》中记载的“夏南之乱”的故事,作品中还引用了《孟子》《庄子》《史记》等经典名著里的评述段落。在男声合唱《黍离》与女声合唱《淇奥》之后,作品来到了终曲《关雎》。

“闻‘风’以知人心厚薄,让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歌咏风行天下以使风俗化醇。”作曲家谈晨介绍说,为这些诗歌谱曲,是为了让它们能在今天的音乐中获得新生。“将中国古曲的音调和韵味,有所选择地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复调技法和现代音乐语汇匹配起来,我试图在古今中外之间迂回地返归国风的本原,返归孔子编诗的用心。”

每个乐章演出前,作曲家谈晨都会为现场观众进行作品解读。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谈晨既是整套《诗经·国风》作品的作曲,又兼任本场演出的指挥,同时在音乐会中大段穿插着他对《诗经》的讲解以及对《左传》的讲述,音乐功底、文学功底都非常深厚。在他沉稳又生动的讲述中,观众们忍不住地鼓掌赞叹。北京音乐家协会秘书长赵金波称赞道,“《诗经·国风》这部套曲很有新意,不但有古风的旋律,还有很多现代的技法和技巧,中外文化的经典饱含在作品中,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年轻的音乐家谈晨接过了传承中华文化的接力棒,接得很实。在场的每一位艺术家,你们既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和平的使者,中德牧歌合唱团,中国和德国两国之间的友谊需要这样的交流。有这么多德国的友人来演唱《诗经》,我很感动。来观看今天的音乐会真是不枉此行。”

在套曲的七个乐章中,音乐短剧《株林》的舞台导演是德国人Daniel Rötting,在他看来,让一个外国人去理解《左传》的故事是非常困难的,通过谈晨的充分讲解,借助最简约的舞台调度来呈现“夏南之乱”这段骇人听闻的故事,希望观众能够从中领悟到:失去节制的欲望会吞噬一切,成为人伦大敌。另一位德国团员Kathrin von Rechenberg则表示:“我很高兴能够演唱这位优秀作曲家的作品,作曲家对中西方哲学和音乐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是在为音乐献身,而不是在炫耀他的技巧。谈晨的音乐非常精致,他让我认识了孔子的《诗经》,我开始尝试去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演出现场。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据悉,去年夏天,《关雎》已由中德牧歌合唱团进行了单独首演,他们携这首混声无伴奏合唱参加了去年7月在德国韦尼格罗德举办的第11届勃拉姆斯国际合唱音乐节并一举夺得金奖。在今年10月结束的“第15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比赛中,中德牧歌合唱团再次凭借《关雎》入围新作品终评音乐会,并获得“成人组混声一级团队”的殊荣。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音乐会是公益演出,观众通过领取免费票即可到现场观演。家住通州的范先生说,作品以西方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中国的古典文学,这种中西融汇的表演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市民文化生活又增添了一笔精神财富。演出结束后,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作曲家谈晨有意将全套作品完整出版,并期盼将来能有机会把它带到世界各地巡演,让中国传统音乐和经典文化唱响全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