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
说这句话的人,做出一副“骚年,你还是太年轻”的姿态,硬生生把年轻人踩在脚下:每一首歌,每一个故事,你又领悟了多少?
这不科学。
李宗盛做为华语乐坛的“教父”,他写的歌曲大至人生哲理、小至情情爱爱,但不是只有经历过生死轮回、七情六欲的人才懂啊,李大哥自己也做不到啊。
听歌是一件很主观、很私人的事,听不听得懂本不值一提,但是纵观歌坛各种怪相,要说听不懂那恐怕得怪你没有好好看,与年纪无关。
好好看?对,就是看歌词。
为什么我们容易被好的歌声打动?因为有些话,我们总是不知该如何对这世界说,直到有人把它唱成了歌……一首歌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歌词。可是,现在有多少人听歌看歌词呢?
曾经看过一部浪漫的电影《 Music And Lyrics 》(K歌情人),女主角说到:
A melody is like seeing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hysical attraction. Sex.
But then, as you get to know the person, that's the lyrics. Their story. Who they are underneath.
It'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at makes it magic.
这段话大意是说旋律相当于外表美,歌词相当于心灵美,灵与肉的结合才有魔性。
听歌就像性生活,只是这个时代,大家都忙于意淫约炮,没想好好谈一场恋爱罢了。
很多人感慨李宗盛遣词造句的功力,更多人则醉心于他痛快的态度及诗意的表达。想想,生活中少了这些优美的文字,我们会不会变得粗鄙不堪?
我们想说“妈的,活着太苦逼”的时候,李宗盛唱到“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该舍的舍不得,只顾着跟往事瞎扯”。
我们想说“今儿个去酒吧,遇到个夜店小王子”的时候,李宗盛唱到“我再也不愿见你在深夜里买醉,不愿别的男人见识你的妩媚,你可知道,这样会让我心碎”。
我们想说“靠,老娘跟你一刀两断,世界那么大,绝不吊死在一棵树上”的时候,李宗盛唱“感情不就是你情我愿,最好爱恨扯平两不相欠,感情说穿了,一人挣脱的一人去捡”。
我们想说“真屌丝,去异地见女朋友老子存了半年钱”的时候,李宗盛唱到“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的来看你,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而我们最常说的“屌丝逆袭”的时候,李宗盛是这样唱的,“我们都是和时间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
如今大家都是在线听歌,很少给一首歌完整的5分钟,在轻浮的背后,也少有人去欣赏那些优美的歌词。
但如果你并没有年轻到在实体唱片被时代淘汰后才出生,想想那时我们买到一张唱片,打开包装,摁下播放键,音乐响起,手里捧着歌皮看歌词,心情是多么的愉悦和充满期待。
那时候我们挑选唱片是用心的,购买唱片是认真的,用完唱片是会收藏的,那是一个听歌充满仪式感的年代。听到一首喜欢的歌,会使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这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我更喜欢李宗盛自己说的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我们的每一段人生都有一段故事,我们喜欢一首歌除了歌手、歌技,耳孕、抖腿,是因为这首歌讲的故事和它背后的故事。
这才是我们的音乐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