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十一假期已经过去一周多了,不过每年的十月份在十一档过后基本都没什么有意思的片子,所以今天我们还是说一部赶在十一档后期上映的电影——《找到你》。
这部由姚晨和马伊利双女主主演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单亲母亲在某天下班回家后发现保姆把自己孩子拐走于是前方百计寻找孩子的故事,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自家保姆不为人知的一面。值得一提的是和这部片子使用了同一个剧本的还有一部更早一些的韩国电影《消失的女人》,不过这部《找到你》在宣传的时候丝毫也没提这茬事儿,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从剧本雏形阶段两部电影就分开进行开发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韩国版看看两个版本有什么异同。
当然这些只是这部片子表面上的剧情脉络,而内在里这部片子想要讨论的是三种不同阶层女性所面临的困境。马伊利饰演的孙芳所代表的是处于社会底层传统女性在面临婚姻与个人生活的双重不幸,陶欣然饰演的朱敏则是社会中层的全职妈妈在婚变之后面临失去孩子抚养权的问题,而姚晨饰演的李捷则基本是代表身处精英阶层的现代女性如何在女强人和母亲两种角色当中进行平衡。
不过这些都只是这部片子美好的意图而已,从实际成片的效果来看说他差强人意都是好听的,简直就是三观奇葩到让人原地爆炸。
我们先来看看电影的三条女性线。
片中着墨最少离异母亲朱敏,因为结婚之后就辞职在家做起了居家妈妈,因此在其后老公出轨离婚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收入和财产而很难获得儿子的抚养权,之后在家里点燃了煤气罐企图自杀;李捷家的保姆孙芳,嫁了一个脾气暴躁嗜赌成性的老公之后每天遭受家暴,好不容易生下孩子以为能熬出头的时候,却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的疾病,为了给孩子治病孙芳只能四处举债沦落风尘,结果最后孩子还是没了;女强人律师李捷,事业上干的风生水起,也没有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勇敢的和前夫离婚,并努力的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寻求平衡。
这些是这部片子对三种女性所面临的困境略显片面的展示,结合着这些再加上观众自己稍微那么一琢磨,职业女性的艰辛,传统婚姻的痛苦,金钱带来的无奈,养育子女的不易以及母性的伟大,都足以让影片兼顾情节曲折精彩的同时引起观众的思考。
但整部影片在背景故事故事之外的情节引导上却彻底跑偏了。
全片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诱拐犯”孙芳的前世今生,用无比同情的眼光来像观众讲述她生活的种种不易。Ok我先假设导演你这不是在给诱拐犯洗地,你可能是在探寻孙芳这样的诱拐犯走上这样的犯罪道路背后的社会因素。就好像是很多的社会新闻会在某些事件之后探访责任人生活成长的环境来企图寻找背后的社会诱因那样。
然而在后面的片子里,导演却又刻意的去避开了这种挖掘社会诱因的意图,转而企图把孙芳的种种不幸嫁祸到勉强算是社会精英的李捷一家身上。这都2018年了还玩这种把社会问题转嫁成阶级矛盾的小把戏你觉得合适吗?
这种意图从一伙人身处医院的那一场戏就开始了,孙芳因为长期拖欠住院费而导致孩子被驱离了病房,空出来的病床恰好由李捷的孩子住了进去。且不说这种情节的巧合有多么狗血,这件事情里除了拖欠了许久住院费的孙芳以外,有任何人做了不对的事情么?加入这时候住进来的是另外一个底层家庭的话那孙芳是不是就要转身来恨他们了呢?要知道韩版在这个片段里还加入了一段李捷的前夫利用职务之便驱离了孙芳的孩子,这才使得整个的剧情变得合理。
到了轮渡上李捷和孙芳对峙的那一场戏,且不说这个时候孙芳已经带着孩子离家三天了李捷这么一个隔了这么久才拍脑门想出来的地点还能堵到孙芳有多么不可思议吧,李捷居然要向孙芳下跪认错,说什么啊我对不起你是我错了我应该更关心你的...exo me?她这是雇了保姆还是花钱请了个妈啊?雇佣双方一边提供适当的报酬一边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怎么突然就出现这种没当好知心大姐的原罪了?而且看完了片子我们都知道孙芳一开始来到这个家里就是不怀好意想要拐了孩子卖钱的吧,怎么就变成李捷需要给孙芳下跪道歉了?
当然也有些观众认为李捷这时候的表现只是为了安抚孙芳解救孩子,那肯定是因为你还没有看到全片的最后一场戏,这最后一场戏绝对能排进“因为一场戏毁掉全片”的影视前十。姚晨在自己的抚养权案子的庭上,对着法官和双方当事人发表了一番自己在孩子失而复得之后的心路历程,进而得出了母爱是伟大的孩子应该跟着母亲的奇葩结论,并且身为被告律师向法官请求把孩子判给只有一个大专学历而且已经因为开煤气罐自杀导致半身完全毁容精神上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问题反正找工作基本是比较费劲了的原告一方。这里面职业精神的沦丧我也就不提了,反正估计她是打算自毁前程降格到孙芳的阶层去了,难道她还真觉得孩子跟了外貌内在都满目疮痍,生活水平都无法保障的原告朱敏乙方能幸福吗?还是说他觉得只要自己当妈的爽了满足了孩子的幸福就不重要了呢?
除了这种奇葩的逻辑,这足以毁天灭地的最后一场戏彻底颠覆的还有李捷此前苦苦维持的事业与家庭的平衡。本来电影的故事应该要做的是让角色得到成长,而这一场戏表现出来的则是李捷这个之前还企图维持事业与家庭平衡的新时代女性彻底放弃了对于事业的追求,并且全然赞同了为了家庭牺牲了自身一切的朱敏,进而全盘否定了那些把事业列入人生选择范围的现代女性们。
除了主题以外,这片子的演技部分也被极大的高估了。
这部电影在宣传阶段是吧姚晨和马伊利两个人的所谓的互飙演技作为一个重大的卖点来宣传的,在电影上映之后片方也放出了一些片段来试图引导这方面的口碑。但实际上看完电影你会发现这个说法其实是有过誉的成分在里面的,甚至有些桥段给我的感觉甚至是有些用力过度了,当然这个也要因人而异,毕竟可能有些观众他就好这口是吧。不过从这部片子在今年金马奖连个提名都没捞上这一点来看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这其中姚晨基本就属于用力过猛的代言人了,其中接到绑匪电话和冰箱发现死婴的两场戏更是个中典范。两场戏在爆发之前几乎都没有任何的情绪铺垫,在演员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就爆发出来,打得观众一脸懵逼。
而马伊利在片中的发挥就更加配不上通稿里吹的牛逼了,你看完整部片子之后你会发现马伊利饰演的这个角色别说随着剧情的的推进有什么性格转化人性弧光了,基本上在她所托非人、孕有子嗣、婚姻不幸、沦落风尘、痛失爱女、杀害前夫等等这若干个本来应该表现出层次丰富情感的阶段里,她基本上都是同一种状态:呆滞。不管她的身份是人妻、小姐还是保姆,观众都只能通过直白的外形服装来判断角色的状态。
当然不管是剧情逻辑还是演员演技都还能算是技术上的问题,这部片子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他看似是讲了一个女性主义的话题,但实际上他的视角却还是传统的男性视角。
姚晨的角色,实际上就只是把一个女性角色套进男性的故事里重新讲了一遍故事而已,只是变更了角色的性别身份,丝毫没有改变故事的权力逻辑。
这也是像《找到你》这类号称是女性题材作品所面临的问题,他们表面上打着平权的旗号,但实际做的却是号召甚至鼓动女性变得像男性一样,认为只有在大部分的领域里战胜男性才能够证明女性的价值。
这是一种文化上的花木兰式境遇,就是你要登场的话,就一定要化装成一个男人,必须要折断高跟鞋,要蓬头垢面,要像个男人一样长途奔袭、不停战斗。这里当然不光是外在的化妆,而是内在逻辑的置换,这里的女性只是男性的另一个版本,而且是在逻辑上没有差异的版本。
也许只有等到女性电影能够从这种对于男性视角的照搬中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不再把片中女性的苦难单纯的当作卖点,才能够真正的去探讨当代女性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其中的出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