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存在并非为了审判个人,导演也不是上帝或者法官。设计一个坏人故事,(世界)也许就变得黑白分明,但我认为不这样做,反而会让观众将这个问题带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复思索。那样的想法基本上至今仍未改变,我总是期盼看电影的人回到日常生活时,对日常生活的看法能有所改变,能成为他们改掉用批判性眼光看待日常生活的契机。"
——是枝裕和
早在上周五晚跟朋友一起去看了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棕榈奖"——是枝裕和《小偷家族》,继日本电影时隔21年来再次获奖。实话说,这类影片更适合宅在家中安静观看,只是实在想要知道剧情,此外觉得去影院对导演是枝裕和尊重和支持。
电影一开始就被剧中小男孩翔太所吸引了,长得好帅(原谅我这个老阿姨颜控),后面的演技更是让人惊叹,不得不惊叹是枝裕和导演对小孩演员的引导能力。《无人知晓》的主演年仅14岁的柳乐优弥,是史上最年轻的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小偷家族》影片中主要围绕一家没有血缘关系以"偷"维系的家庭展开,每个人都深藏秘密,或许为了利益或者为了生存而在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索取相互温暖,当然这部电影非"小偷"所能涵盖的,他们所做的事,比如偷偷骗骗,骗取一个死去的老人的退休金,偷超级市场里面的东西;又比如参与到色情产业,展现自己的裸体给那些宅男看,还有偷拐人家的小孩,甚至还有犯下杀人的罪行。
据了解,为何会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源自是裕枝和当初看到一篇有关骗取老年金新闻报道,当时他就在想到底是什么样原因,才会诱发骗取老年金的事件呢?才有了拍《小偷家族》契机,沿着这个线索,是枝裕和将社会很多现象,浓缩到一个家庭中去展现,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小偷家族》。电影前日常温馨式,直到老人去世、小男孩翔太故意让店员发现偷东西,警察介入调查,才慢慢展开谜团,只是不知为何电影最后反而有点怅然自失感觉,尤其是小女孩回到原生父母家里,自己一个人在院子里唱着在小偷家族中学的数字歌,站在围墙上看向外面时,电影戛然而止……似乎结束了,又似乎没有结束
《小偷家族》剧情没有强烈的冲突,情节也很松散生活化,有一个剧情,个人印象很深刻,就是小女孩半夜醒来发现自己牙掉的时候,第二天扔到屋顶上。我们小时候上排牙齿换牙齿时,家长也是会让我们扔到房顶,这样就长出来就会很整齐了,很真实的感觉。据说,当时拍电影时候,恰好小女孩牙掉了,觉得很有意义,所以就被安排进去了。这部电影很多情境也都取自生活,所以才看起来仿佛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事。是枝裕和《小偷家族》的感动不是那种很震撼的感动,而是那种淡淡的,会把我们带回日常中。
有人说,小偷家族不仅折射出为了生存做出的无奈选择,而两个小孩反应了"弃婴"和"失职的父母"现象,小男孩翔太到底是从车里偷出来的呢?还是救出来呢?影片没有说,只是信代在监狱时候告诉了当时翔太被遗落的车牌号,并提一句:"如果想要找到自己亲身父母,沿着这个线索可以找到。"会让我们产生疑问,被送回原生父母身边,似乎也没有更开心?电影里信代在警察局被问话时反问过一句:"生下来就是孩子的父母了吗?"当警察问她:"孩子是不是喊你妈妈"信代当时只是一直流泪,自言自语说"喊我什么呢?喊我什么呢?喊我什么呢?"那种复杂的情感,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
有时,我们会想,影片中他们是坏人吗?他们是好人吗?另外抛弃孩子的父母,他们错了吗?又或者这个世界上,对或错?邪或正?一定会有明确的界限吗?如同《无人知晓》电影里母亲同四个男人生了四个孩子,最后为了追求爱而把四个孩子丢到一边不管,让他们自生自灭,于是由四个孩子组成的一个家庭。这样听下来,我们一定会谴责这个妈妈太狠心、太坏了。令人惊讶的是,是枝裕和在这部电影里却没有对这个妈妈做任何道德批判,相反的,他让我们发现这个妈妈其实是一个很天真的人,她只是想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难道这有什么不对吗?
《小偷家族》中,导演没有对事件做任何的批判,似乎只是把社会中一些现象,用电影艺术呈现给大家,把大家带回生活日常思考,正如是枝裕和所说:"我总是期盼看电影的人回到日常生活时,对日常生活的看法能有所改变,能成为他们改掉用批判性眼光看待日常生活的契机。" 我就是我喜欢是枝裕和导演原因吧,他拍电影,常常把我们都回归到日常里,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去思考。梁文道曾评论是枝裕和的电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灰色的,那种非黑即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小时候最美好的童话,成长的过程,只是让我们发现了日常无可奈何又不得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