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根据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改编,陈建斌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
勺子,在新疆、甘肃普通话又有「傻子」之意。因此《一个勺子》讲述的是一个「傻子」的故事。然而除了一般定义上智能低幼的傻子,世间众人谁不曾傻!因执于善念忘记利害、无忌人心叵测的傻子我想也不少。
农民拉条子(陈建斌 饰)在镇上遇到一个讨饭的傻子(金世佳 饰),傻子跟着他回了家。拉条子贴了寻人启示,不久有人认领了傻子。紧接着又有自称傻子的家人陆续出现,说拉条子把傻子卖了。
麻烦接踵而至,拉条子自知上当受骗却有口难言,他想不明白,好事怎么就成了坏事?他开始以一位农民最淳朴的办法想自证清白。而为了寻找傻子,他成了另一个到处缠着别人的傻子……
很多人表示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感觉好像有看没有懂,确实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一个两个的,是很多人!为什么没看懂?其实就是在讲一些社会现实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用电影的方式去表达看不懂也是很正常一件事!这个社会到底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从这部电影其实就可以看出,一起看看最全面的剧情分析!
影片一出场,就出现了羊,羊代表善良,最后拉条子做梦杀了自己,杀了的是善良,因为周围的人不接受一个善良的人,那个善良的人,不管是三哥,还是村长,还是警察,村长是恶的代表,三哥,普通人的代表,警察是正义的代表,这三类价值观认为善良是个傻子,最后拉条子变成傻子,小孩打傻子,表现了导演替下一代思想价值观的担忧,说说电影本身,村长家的狗,瓜子点老板娘,三哥,繁闹街市背景下的佛音,重点还有拉条子的儿子,代表的是私人利益。
一个勺子有点像是鲁迅寓言的故事来改编搬上大银幕,故事十分接地气,又深刻呈现人文思考价值,从失踪人口、诈骗集团的问题下手,更多时候想探讨当今世代价值观的扭曲。
剧中的村长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李老三说:「现在谁不知道?说谁老实,说谁是好人,就是说他是个勺子。」
正是对许多社会现象的无奈喂叹!类似的社会案件屡见不鲜。
影片前半段一直在铺垫,这个傻子被赶走又回来,而拉条子和妻子金枝子对傻子的感情正在渐渐发酵。他甚至帮傻子赶走那些欺负他的孩子。中间穿插拉条子去找大头哥要钱,顺带着说明拉条子的儿子进了监狱他到处求人奢求减刑的感情线索。所以,对于失去儿子的拉条子,傻子就像他的儿子,何况傻子管金枝子叫“妈”。现实主义作品,如果难以合乎情理,那就注定失败。好在《一个勺子》做得不错。
而自从“失物招领”发出去,整体叙事就走向了绝望的深渊。试问,哪个好人愿意一直养着一个傻子而不考虑帮他找回亲人呢?正是拉条子的好,让他的生活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大头哥领来的一个人自称傻子的兄弟,硬塞给拉条子一些钱就把傻子领走了。我没有怀疑大头哥在其中为虎作伥,毕竟他只是个在世上奔波的小人物。但一拨人来领,就有另一拨人来领,又一拨人来领。到头来,拉条子觉得是自己的错,赔进去钱,还赔进去了良心。这是这些冒领的人,拷问着我们的内心:这是拉条子的错么?
陈建斌借他老婆蒋勤勤饰演的金枝子之口说了这么一句话:你是好人,你老实,但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善良,却成了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最格格不入的罪恶。拉条子的生活完全被搅得一团糟,而他和妻子还在等待,等待那些冒领的人的归来。他想着以热忱的招待,来拖住他们,等到警察来分清个善恶忠奸。但他的等待,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带着人走了的,带着钱走了的,知道已经骗不到人也骗不到钱走了的,又怎会再给他一个答案呢?
他用尽了力气,只想弄明白一件事:一个傻子,在这世上有什么用?人,活在这个世上又有什么用?
《一个勺子》中的每个人物都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精神状态中,看似朦朦胧胧,难得糊涂,但实则精明透顶。对于生活,他们只攫取自己需要的、对自己有利的那一部分,而对于实用性之外的一切,高于生存和物质哪怕一厘米的东西,他们都尽力避之不提,视而不见。这群人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绝不多嘴多舌,从不追根问底。
比如村长,一个看人下菜碟的典型,对于是非曲直,他不太关心,关心的是是否给自己惹事,是否对自己有利。他在羊圈门口指着拉条子说,“你卖人呢?”但你很快就会发现,他指责的其实不是这些,重点在于“你还独吞。”你看,如果你给他分一些,那这事就是另外的性质。对于他来说,事情的对与错,在于与他是否有利益相关性。
再比如,那个派出所民警,她所做的就是倾听,记录,给拉条子倒杯热水,超出一点都不会多做,这一切都还具备很现代化的说辞,“傻子也有公民权”。她不帮助傻子找家人,也不想太费心思去查找那些前来诈骗的嫌疑人。她就在那间几平米的办公室里,就坐在椅子上,这是个有趣的象征,她是固定的、雕塑化或者吉祥物化的、无实用性的,
再比如大头哥,只看重利润、资源和人脉,其他的都像个笑话,他富有但仍然焦躁、恐慌,他的财富并不稳定,内心更无处安放。
这三个人代表了中国现实中三个人群的侧写,民警代表着体系内,大头哥应对着社会人,村长就是底层的民间。而全部这些人,都是空心化的,过着一种木讷的生活。
而那个乡村小卖部的老板,一直在念叨着“人生就是这样。”这句哲学版片汤话成为了对那些人的座右铭:想不清的不想,接纳,顺从,从中寻找利益。这就够了。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不胜其烦的大头哥把钱还给了拉条子。拉条子戴上了傻子的残缺不堪的遮阳帽,白色的积雪,灰色的道路,黄色的土地,蓝色的天空,全部化成了鲜血一般的红色。迎面而来的是另一群孩子,把他当成傻子一般欺负他。“傻子“的嘲笑声此起彼伏,雪球砸在他的身上,散落,逐渐覆盖一整个画面。他已经不再是有力量反抗的拉条子了,他成了软弱又渺小的傻子。影片至此,戛然而止。
最后的结局,又仿佛像是回到了开头,很荒谬的结局,拉条子终不是勺子。 往往有时候生活中总是无形的被定义成傻子,当了傻子,到最后仿佛才明白傻子与勺子是不一样的。勺子可以过得无忧虑,傻子却不可以。正应了德勒兹的那句名言:“精神分裂者才是疯狂社会里的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