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或许是华语电影圈里最特殊的一位导演。
24年前他因《阳光灿烂的日子》一鸣惊人,又因那部讳莫如深的《鬼子来了》封神。
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第一次走进电影院里看这位本国导演的作品,其实是2007年的《太阳照常升起》。
然而,《太阳照常升起》虽然口碑不错,但票房惨淡,这是姜文首部按照商业院线运作模式发行上映的电影。
影片只有1800万票房,投资规模却超过5000万,可谓惨不忍睹,但姜文在乎吗?
粗一想他应该会在乎,毕竟亏了这么多钱,自然在乎;但细一想,他应该不在乎,否则怎么后来又拍了《一步之遥》和这部《邪不压正》呢?
姜文曾说过,《太阳照常升起》是上天送给他的一个礼物,而《让子弹飞》,是他送给观众的一个礼物。
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其实可以看出姜文个人的电影观念:非线性的叙事,个体与时代的互动,诗意的表达。
而踏踏实实完完整整的给观众讲一个一本满足的故事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他拍电影从来都只想满足自己,骨子里跟侯孝贤、娄烨们一样是个作者导演,是给小众们拍电影的。
《让子弹飞》其实让观众误读了姜文和姜文的电影,他只是证明了自己有驾驭商业类型叙事的能力,事实证明他的确有,而且很强。
但这只是姜文的剑走偏锋。他的电影,其实始终都执着于一件事,那就是重回历史,展现历史背景下个体的生态。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邪不压正》,姜文二十多年只拍摄了六部长片,每部电影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但姜文都用自己的角度进行诠释。
1994年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对准的是半个世纪前的特殊时期,但姜文并没有对其进行历史性的定论,反而独辟蹊径的从一个少年的角度重新诠释——一部混乱却充满生命力的成长史。
2000年的《鬼子来了》有多“离经叛道”在此不细谈,对于战争的诠释和人性的挖掘在国产电影中仅此一部。
2007年,《太阳照常升起》的故事背景比《阳光灿烂的日子》稍晚几年,讲的依然是那段特殊时期不同人的境遇,但依然不是反思、定论,而是重新挖掘出诗意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