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字号+作者:weibetter7 来源:weibetter72018-07-1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Part1一直以来卡西·阿弗莱克都颇有生活在哥哥本·阿弗莱克光环之下的感觉,这也难怪。本热衷于创作商业大片,卡西的作品大多是小成本文艺片,风头自然不及'...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Part1

一直以来卡西·阿弗莱克都颇有生活在哥哥本·阿弗莱克光环之下的感觉,这也难怪,本热衷于创作商业大片,卡西的作品大多是小成本文艺片,风头自然不及哥哥。

但凭借lee这一角色拿奖拿到手软,并包揽了奥斯卡6项大奖。此前一直被贴着本阿弗莱克弟弟标签的他,终于可以自豪的说,我哥哥很棒,但我也不差呀。

这并不是一部积极励志的电影,如果你期待男主最终走出昔日的阴霾实现人生逆袭,那可能会有些失望,它无比精准的描绘了一种真实的人生,将生活的苦涩和无奈展示给人们看。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苦尽甘来,时来运转,人生有时候只会越来越坏,也恰恰是这种真实成就了《海边的曼彻斯特》。

Part2

电影大体是按照时间走向展开的,清洁工lee突然接到哥哥joe病逝的噩耗,并意外成为侄子的监护人,哥哥的遗嘱里希望lee放弃曼哈顿的生活,搬回曼彻斯特照顾侄子,Lee并不乐意,对这份遗嘱甚至有些愤怒。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故事穿插lee过去的回忆,用不断闪回的片段解释为何lee会变成现在这样冷漠,颓废的样子,为何他不愿意回来。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失落的Lee坐在警察局

影片整个基调是阴冷颓败的,冷色调是全片的主题,扑面而来湿冷的海风,破旧的港湾,嘈杂的酒吧,这里是属于失意者的坟墓,是不幸者的居所,那种心底的隐隐小痛,像有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罩在每个人头顶,没有大悲大喜,却隐隐觉得沉重,压抑,想逃却无处可逃。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清晨中曼彻斯特

Part3

卡西在这部电影中做到了每个眼神都是戏,尽管肢体动作不多,但对人物表情拿捏的恰到好处,将lee矛盾,懦弱,悔恨,痛苦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中回到曼彻斯特处理哥哥后事的Lee变得更加沉默,还有一点暴躁,他内心忍受着巨大煎熬,还要小心翼翼的继续生活。

情郁于中而不能发之于外,因此一点点小事就让他暴躁不已,和侄子没说两句就会吵起来,像极了我们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而说些语气强硬的话,刚说完又忍不住懊悔,吵过嘴短暂的沉默后,patrick都会问Lee能否送自己回家拿东西再去女朋友那里,这句话似乎成了有意和解的标志,而Lee每次都会停一下,然后欲言又止的说一句简短的sure,言有尽而意无穷,是自责,是争吵的歉意,是想多嘱咐几句又开不了口,赚了多少看客的“心有戚戚焉”。

卡西阿弗莱克对这种感情的把握是精准的,精准到坐在屏幕这头的你忍不住着急叹息,好像恍惚间自己也成了那个坐在驾驶位上和侄子争吵的lee。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Lee和Patrick相遇,在街上沉默而尴尬的走着

剧中人物的感情隐秘而细腻表现在lee身上,也表现在Joe的儿子patrick身上,在得知父亲死讯时,他看起来并没有悲痛万分的样子,如往常一样上学,乐队排练,周旋于两个女友之间。

直到patrick直到看到冰箱里的冷冻鸡肉,想到自己已经死去的父亲也要这样被放在冰柜里,他浑身颤抖,哭着对Lee说,“对不起,我只是一想到他被放在冰柜里就很难受。”

patrick在冰箱旁崩溃大哭的那个镜头,是影片表现人物感情最直接最强烈的片段,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心里的无助和痛苦在那一刻像一根根细密的针扎在你心上,让人看到原来剧中人物并非冷漠麻木,皆有着深沉热烈的爱 。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Part4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Lee 在路上偶遇前妻,前妻要求复合,他绝望的说“我心里什么都没有了”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海边的曼 彻斯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部救赎主题的电影《杀手没有假期》,严格意义上《海边的曼彻斯特》并不是一部纯粹的讲救赎的电影,它的内涵要深刻丰富的多,这其中有关于救赎的部分,这两部片子共同之处在于都运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削弱了故事本身的沉重感,人物对白,叙事手法也有相似之处,用闪回交待故事背景,不同之处在于对“救赎”这一主题的处理。

《杀手没有假期》里,意外杀了一个小孩的杀手雷活同样活在自责与懊悔里,与lee一样,他沉默,易怒,迷茫。雷不是一心求死,他想过活着,但电影还是选择以他的死亡结束,完成“救赎”。

《杀手没有假期》以故事人物几乎全部死去结束,这样一个有些戏谑,荒诞的结局有很大冲击力,也给故事披上了一层浪漫色彩,但这并非生活的常态。

死亡可能算是一种解脱,人出于本能对死亡怀有恐惧之心,无法释怀所犯的错误,无法摆脱过去,死可能会实现些许心灵的救赎,但有时活着远比死去更难。就像余华先生在1998年的一次访谈中提到:“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它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 活着本身很艰难,正因异常艰难,活着才有它深刻的意义。

这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比《杀手没有假期》更加真实,深刻的地方。Lee在遭遇生活的重创之后,虽然无法摆脱过去沉重的枷锁,如同他自己红着眼眶,紧握拳头说:“I can’t beat it 。”

但Lee依然选择活着,活下去,即使是单调而枯燥的重复着每一天,接受生活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和未知的明天,做自己所能做的微小的努力。 Lee在这种意义上,其实早已打败了生活。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Lee与侄子在游艇上钓鱼

影评‖ 海边的曼彻斯特

古希腊人的命运观里,认为命运是不可抗拒,无法改变的,但反抗与斗争的过程凸显了人的价值,反映了人性的光辉。Lee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的正是人性之韧,在与命运不断的矛盾冲突中,即使无法超越命运所代表的无限性,人性也一次又一次得以升华。

电影结尾时的Lee虽然没有彻底摆脱过去,但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丧”,他想要重新找个大点的房子,一来是方便侄子以后过来住,二来多少也反映出心态上的变化。说到底 ,生活有其沉重,让我们痛苦,也有美好,让我们愉悦。

人生是一趟艰难的旅途,我们每个人都走在这条路上,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传奇,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充满了琐碎的困难和温暖,生活向我们抛出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难题,而我们不管乐意与否,都要接受,都要继续,活着,难题终将一个接一个过去,有痛苦,也总会有温情与快乐,或许这正是人生的意义。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芸芸众生,皆是匆匆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