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肖博娜娜
对于其他导演,观众想看到的是一部爽片,但在姜文这里,观众花一张电影票的钱,想看到的则是当年看《让子弹飞》时的那种震撼感。所以,这是抱有这种心态的观众需要提前调整期待值的重要原因。
最好的姜文能够回来,带着一部信息量极大的爽片,已经实属不易。古北水镇的看片对我而言简直是一种无比奇妙的感觉。露天剧场、夏日清风、背后的长城,让一个姜文电影的影迷能够想到数不清的回忆。二刷之后我更坚定地认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民国三部曲最好的终章,更是让姜文粉丝能够找到归属感的好电影。
首先,是因为《邪不压正》里有姜文所有电影的影子。
从风格上看,融合了《让子弹飞》的热血和《一步之遥》的浪漫,而细节里,你又可以看到《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的许多梗,每次你找到这些细节,都会感叹姜文还是那个姜文。这些小细节,不完全统计如下:
1、猪尿泡
奔跑在路上的李天然,随手扎破了猪肉铺门口的猪尿泡,这一幕有没有让你想起马小军偷偷在屋里翻箱倒柜吹避孕套的那个情节?
2、日本人
根本一郎正面出镜时,你难道没发现他就是《鬼子来了》里的酒冢猪吉吗?
3、屋顶行走
关巧红在东四牌楼的屋顶上漫步时,清风吹起,有没有把你拉回《太阳照常升起》里疯妈家的屋顶?
4、枪战 / 枪声
我们对《让子弹飞》对热爱,可能很大程度上来自电影里让人眼前一亮的枪战戏,不同于香港电影和好莱坞电影,每一声枪响都像是猛烈的荷尔蒙射出,让人大呼过瘾。《邪不压正》里,枪声更是从一开始就贯穿全片,从字幕效果到彭于晏的亮相,一开头就那么火爆,够劲!最后琼岛之局,蓝青峰穿上了白色大褂,一个镜头就让人穿越回了让子弹飞。他和朱潜龙在桥上的那段枪战戏,最后汽车头被炸飞上天又掉进水里,像极了《让子弹飞》的开头那段。不得不让人感叹,这部电影就是张麻子开进了马小军生活的北京城,只不过那个年代的北京,一场大雪以后还很干净,多年以后马小军他们在胡同里走街串巷时,墙头已经破败不堪。
5、打针
李天然给唐凤仪打针那段很香艳?要知道《太阳照常升起》里,陈冲也给黄秋生打过一针,只是比起唐凤仪享受不老针打那种迷离表情不同,黄秋生对针头的恐惧,要高过刀子。
6、自行车
自行车一直是姜文钟情的电影元素吧。从《太阳照常升起》里马小军他们骑车干坏事,到《让子弹飞》里马匪给花姐当人肉自行车,再到《邪不压正》里,李天然骑着自行车在屋顶表演特技,自行车总是姜文电影里的常客。
7、饭局彪戏
民国三部曲里,尽管故事不一样,但三部电影都有一段精彩的饭桌戏。《让子弹飞》里的鸿门宴,三大影帝正面飙戏,不仅气氛紧张到凝固,经典台词也是让人反复回味。《一步之遥》里,大帅的家宴虽然没有了影帝飙戏,但也不失紧张刺激。《邪不压正》里,不仅有比利时饭店的饭桌飙戏,还有两场姜文、廖凡两人的饭桌对戏。
8、屁股!屁股!
或许是因为彭于晏的人气太高了吧,电影上映以后许多观众讨论的焦点放在了彭于晏露屁股这个点上。其实姜文对屁股的迷恋从未有停过,从台词到画面,从男演员到女演员都没有放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米兰身穿泳装屁股对着银幕的大特写,成了一代人YY的经典时刻。《鬼子来了》虽然画面昏暗,但开篇的一段激情戏,也有露屁股的镜头。到了《太阳照常升起》,房祖名直接被姜文扒光后半身全裸出境。《让子弹飞》里,说一句台词“今儿不聊屁股的事儿”大家瞬间都能带入情景。如果说夹带私货的话,这应该是姜文电影里最明显的私货吧。
聊了很多细节,我还想完整地聊聊我对这部电影的整体看法和观点。很多人习惯了对电影细节隐喻的解读,但你读完全文就会发现一个严重的漏洞:很多隐喻都是前后矛盾指向不明的,就算你关注到了细节,也会忽视整体剧情。另外很多人喜欢拿历史人物和事件来对号入座,这也是一种很有风险的解读,往往会发现历史知识不够用。
我想从人物成长、故事发展上去聊聊我的看法,抛开历史、不谈隐喻,李天然从执行任务到遇见各色人等,这个故事的走向并不是主角光环带走全片。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剧情,或许看完我的观点,能让你对剧情有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干掉黄四郎以后的张麻子,在马小军生活的北京城里蛰伏数年,只为自己不能告人的秘密。云南小镇上的疯妈,顺着河流漂啊漂,在京城的屋顶上,做起了小裁缝。因为她的小脚,曾经那双让自己发疯的黄须鞋已经不能再穿上。根本一郎没有等到大东亚共荣圈实现的那一天,但那个日本小队长见证了鬼子投降时的荒唐。完颜英想要的那种浪漫,或许在她遇到李天然的时候才能兑现吧。
对这部电影的批评有很多种,但人物和剧情确实不能是批评的核心。拿《太阳照常升起》里疯妈说的一句话:
“只能说你没看懂,不能说你没看到”
很多文章把笔墨放在了电影细节的隐喻解读,和历史人物对号入座,这样的文章确实出彩,但也很容易把一部分观众拒之门外。不如回归电影的故事,去探究人物和剧情,当你把主线弄清楚的时候,就会明白我我为什么很喜欢《邪不压正》了。
先说人物,尽管角色留白很多,但都很丰满。和很多人的观点不一样的是,我觉得廖凡饰演的朱潜龙反而是电影里人物角色最单薄的,是一个没有太多人物深层动机的符号化反派,只是廖凡演的好而已。
李天然,太极大师的二弟子,朱潜龙的师弟。在师傅决定让他和师姐成亲的当晚,惨遭朱潜龙和日本人灭门,侥幸逃脱之后被美国人亨德勒救下,在美国生活15年,被培养成一个出色的间谍。
他从一开始就带有复仇的怒火,但因为小时候目睹了灭门惨案,对师兄同时怀有怒火和恐惧。他想复仇,但总是在关键时刻没有下手。(比如在医院、比利时饭店遇见朱潜龙,比如在根本书屋偷刀却不杀根本)。
蓝青峰,一个曾经的起义者,推翻了一个腐朽王朝,却在时代变化中被历史的车轮推到幕后。他有自己的目标(抗日?复国?),他暗中布局,勾结亲日分子朱潜龙,离间根本一郎,培养自己的眼线。为了实现自己的大目标不择手段(杀死亨德勒,用李天然当诱饵),但他的布局总是没有付诸实践。
他就像一个曾经辉煌过的老人,想继续施展自己的报复,却发现时代已经变了,而他在经历了各种变局之后,连自己的初衷都已经找不回来。
关巧红,表面上看是一个裁缝铺老板娘,但她结交许多江湖侠客,势力影响很深。她自幼父亲被军阀杀害,为了报仇,她表面做裁缝,暗地里布置自己的眼线。有一天她遇到了李天然,相似的境遇让她把李天然当做自己复仇的试验品。通过影响李天然的观念,让他一步步把复仇的意愿付诸实践。
再来看剧情,几个角色相互牵制,没有主角光环。
整个剧情的主线其实很简单,核心就是上面三个人。李天然回北京执行任务,同时自己也要完成复仇的计划。两个目标对应两个人物:蓝青峰和关巧红。蓝有更为宏观的布局,他不能让李天然杀根本一郎,因为这可能会挑起战争。他希望通过朱潜龙之手杀掉根本,并用李天然作为交换,在蓝的眼里,李天然不过是他实现目标的一颗棋子。
关巧红则不同,她从一开始就在鼓动李天然去复仇,并且通过言行一步步刺激李将想法变成行动。从偷刀、烧鸦片、到最后复仇,都是关巧红推动的。
整部电影的主要进程,都是这三人之间明线、暗线较量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剧情分散,因为李天然只是三人中的一个主角。期间的较量要复杂很多,以至于第一遍看很难摸清剧情发展方向,但当你看明白以后,就会觉得非常精彩。
朱潜龙是一个一心想复辟的警察局长,因为这个弱点,他被根本和蓝青峰利用。根本把他当做日本人在北京的代理人,蓝青峰则想利用朱潜龙对抗日本人,这个观点从美国那边就已经明确了“你要帮助日本人的敌人”。
亨德勒大夫可能是唯一一个真正在乎李天然安危的人了,他一开始就不同意李天然回国,他希望李天然能在国外不回来,他回国以后,亨德勒还一直想办法让李天然回去。
唐凤仪和潘悦然两个角色,我觉得是为了夹带私活而加上的,不影响整体剧情的主线,而且可以引发很多有趣的猜测:
唐凤仪说自己70岁了,李天然说她顶多69岁的时候,她脸上掠过一丝惊恐,1937年减去70或者69就会有很多人去解读;唐凤仪说她买了两个岛,等海平面下降岛会越来越大,最后连着澳洲。她为什么这样说,两个岛是新西兰吗?也可以花笔墨去聊。最后唐凤仪直接跳楼,她的人物动机又是什么?我不知道,让别人解读去吧。
潘悦然也很有趣,他是华北第一影评人,又是太监,第一时间就能让人明白这是姜文恶心影评人的,因为扮演潘公公的,正是北京知名影评人史航。潘的老师是庄士敦,曾经溥仪的老师。为什么他会成为关巧红的管家,我们都知道庄士敦在《末代皇帝》里骑的是自行车,为什么潘公公骑的是摩托车?
李天然到了关巧红的家里,第一眼就看到了溥仪写的字,和一件“参加巴黎时装周”的明朝龙袍,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东西?
很巧的是,蓝青峰说自己手上这幅朱元璋的画是从溥仪手里拿的。两个人物都和溥仪有关,而且溥仪手里的东西,都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巧不巧?
更巧的是,蓝青峰两个亲儿子,一个死在了广州,一个死在了上海。关巧红说,我第一个男人答应替我报仇,但是后来他说,老天爷会惩罚这个人的。仇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关巧红说自己也有两个儿子。
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姜文和周韵是两口子。但在电影里,两个人在细节上有这么多可以契合的点,着实耐人寻味。
或许,关巧红那个一直不敢动手的丈夫,就是蓝青峰呢?事实上,蓝除了亲手杀掉亨德勒,确实没敢亲自动手去推动自己的大业。
看电影之前我曾经调侃,这部电影肯定还有久石让的配乐,他自己还要当主角,而且给自己取一个姓马的名字。没想到,他这次表现得相当克制。主角的名字几乎全部尊重原著,自己也把主角的位置让位给了更年轻的彭于晏,配合着王菲全新演唱的主题曲,姜文只是接着张北海的架子,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首映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有人骂这部电影是一部抗日神剧,说拍过《鬼子来了》的姜文拍一部抗日神剧是全面倒退。对于这样的指责我觉得很可笑,因为原著《侠隐》是一部武侠小说,既然是武侠,就少不了许多超常规的功夫展现,只不过这次主角复仇的对象从金毛狮王变成了日本鬼子而已。
另一种指责,说电影里飞檐走壁的段落太多,剧情推进缓慢,这一点我也不能认同。原著虽为武侠小说,也只是借武侠的壳子,讲北平往事罢了。期间大量北平生活的描写,如同老舍笔下的北京。电影几个高潮剧情如蓝青峰会见朱潜龙、李天然偷刀、火烧鸦片仓库都保留下来了。在原著散漫的节奏中间,刚好可以夹带姜文的私货,期间剧情的发展信息量极大,也给原著带来了不一样的解释。
古北水镇首映礼看完片之后,我给这部电影打了9分,在我心中,《邪不压正》在商业元素和作者表达方面的配置,已经无限接近《让子弹飞》了。《邪不压正》不仅故事主线信息量极大,很多细节也能够让人产生联想。所以说如果你不喜欢,不要第一时间觉得电影不好,再看一遍试试呢?
“我们爱的不是电影,是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