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接触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1977年导演的一部外星生物题材的作品,这部电影,几乎算是所有外星人电影的始祖。在那个特效以及电脑技术没那么发达的时期,这个电影给了观众极其震感的体验。在这一届的上海电影节中,斯皮尔伯格再次推出了这部电影的4K屏幕版,即使当年没有看过这部影片,还是可以让观众再次体验了当年的震撼,在并不发达的电脑技术下,竟然可以拍出毫不逊色于当代科技大片的感觉,足以看出斯皮尔伯格本人的才华与诚意以及电影本身的精彩。
电影中有三条故事线,一个是拥有完满家庭的电工后来因为见到外星人而陷入狂热,一条是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孩子住在郊外,因为外星人的到来带走了这个仅有几岁的孩子,还有一条就是影片一开始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外星人的踪迹。在电影的前半个小时内,属于作者的铺垫,但是观众可能比较摸不着头脑,三条线交错进行,甚至有些脸盲的观众都分不清谁是谁,外形飞船降临在单亲妈妈的小木屋外以及电工车顶时,由于单亲妈妈极度的恐慌,以及电工的瑟瑟发抖,甚至很多人会觉得这些外星人怀有恶意,这部片子会像以往的那些套路一样开始人类大战外星生命的戏码,但编剧并不是这么准备的。
随着情节的发展,电工和单亲妈妈都发现了外星人给的暗示就是指魔鬼峰,在此期间,电工的妻子和孩子们觉得他变了,变得毫不顾忌家庭的和睦,同时他也丢了工作,妻儿最后离开了他,他在挽留无果之后继续沉迷于破解外星暗示,而单亲妈妈也为了找到孩子已经几近疯狂。在整部影片中,对于这个电工和单亲妈妈人物塑造的有些方面让人十分费解,电工自从接触过外星人后似乎反应过于激动甚至违反常理,即使失去工作失去家庭也并没有过多在意,在老婆孩子对他表现出不解害怕等情绪时只是的要求他们理解自己,给人一种自私,不顾家庭的感觉,在影片后半部分,他甚至和那位单亲妈妈在石头后面接吻,给人一种又要生出一条感情线的错觉。而整部影片对于科学家的镜头反而很少,导致脸盲的我只有在快结束的时候才真正记住哪个是科学家。所以我猜想,也许还有一种理解是作者想表达不仅仅是科学家,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要有足够热情也是可以研究外星生物的,甚至一个普通人,可能会有更少的顾忌,特别是电工这种已经失去工作家庭的人,更容易放弃一切,看破一切,又有对外星生物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最后选择和外星人一起离开吧。、
这部电影,并没有上演一场外星和地球抢夺资源的激烈大战,而是以一种几乎平淡的手法描述了另一种同样渴望交流,和平友爱,好奇外星生物的族群。他们将带走的地球人送回地面,被带走的那个孩子觉得这是一个神奇的旅程,对他们十分怀念,而当电工准备和他们走的时候,许多外星人出来迎接,那个场面甚至有点温馨,当最后那个奇怪高大的外星人走出来的时候,虽然被他的外貌吓到了一点,但是那个真挚的微笑的确让人感动。这部电影要说令人最震撼的地方,除了在那个年代看起来很厉害的特效就是交响乐了,在影片前部印度人听到外星的声音时把他当作上帝的声音,而那短短几个音符的确有震感人心的作用,后来人类与外星飞船用音乐沟通,共同合奏的那一场交响乐可能是整部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了。
整部电影虽然稍显平淡,但是叙事并不拖沓,表现力也较强,那种与平常激烈战争不同的第三类接触也给人一种温馨感人的感觉,还是很值的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