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影评:《我不是药神》

字号+作者:NGA玩家社区 来源:NGA玩家社区2018-07-0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罗伯特.麦基今天观影结束时,我注意到,不少走出影厅的观众,眼睛泛红,这与本片全程的数次全场大笑,也算是鲜明对比了。'...

有史以来,所有经典作品给予我们的并不是解决办法,而是一剂令我们保持清醒的良药。

———罗伯特.麦基

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影评:《我不是药神》

今天观影结束时,我注意到,不少走出影厅的观众,眼睛泛红,这与本片全程的数次全场大笑,也算是鲜明对比了。

我想,这大概已经能说明,作为一部希望能引起人们对特定问题思考的商业喜剧片,《我不是药神》,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相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部作品,将成为又一部人们口碑相传中的佳作,并取得它在票房上的应得回报。

作为国产商业喜剧片,本片涉足了可谓过去话题的“无人区”,在我有限的记忆里,这大概是第一个把“药与人命熟贵?”这个极其敏感的命题,以喜剧的形式,通过商业片的营销,推向广大中国普通观众的电影。

可以感觉到,作为青年导演,文牧野先生已经在很竭尽所能得去把握这次难能可贵的写作机会。他需要给予观众以欢声笑语的甘甜,这是商业喜剧片投资者的要求,但面对生命之重,他又必须在嬉笑的剧情外皮下,给电影构建能经得起大众思考的精神内核。智慧的幽默从来就不容易,稍有不慎,要么流于杂耍般的闹剧,抑或不经意间陷入情绪上的自嗨。

当然,以这一次的表现来说,本片导演表现出的诚意与才能,在充斥着太多“明星广告片专精”导演的中国影坛,自然是足够值得赞赏的。光是做到最简单的“既让观众笑,又惹观众哭”,对于很多离开了抄过时网络段子连成片都困难的国产跟风喜剧,以及某些自称不是电影专业爱好者就不能看懂的自封新锐文艺片来说,就已是望尘莫及了。

《我不是药神》讲述的故事主线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个失意的中年男人,通过走私印度仿制药,从开始时的唯利是图,最终通过真心帮助患者们,获得了自我救赎。影片的开场,徐峥老师饰演的程勇,是落魄到连给儿子买双球鞋都囊中羞涩的离婚小老板形象。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不修边幅,对前妻滥用家庭暴力,交不起房租而被迫关店,没有钱给重病的父亲动手术。这样的主角如何能够走出生活的泥潭,构成了主人公贯穿整部影片主线,必须完成的“不可能般的任务”。

因缘际会下,一个承担不起正版特效药天价的慢粒白血病患者,找上了靠贩卖来路不明的印度性功能保健品维生的男主角,希望能够代购印度生产的廉价特效仿制药。面对现实的经济压力,与走私印度药能带来的巨额利益,程勇选择了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结果却阴差阳错的成为了这种印度药的在华代理,在享受走私药带来丰厚金钱的同时,还脱离了孑然一身的状态,组建了一个风趣而古怪的走私集团。这个走私集团里有为人唯唯诺诺的新任父亲、独自抚养患病女儿的舞娘、离家出走的叛逆黄毛少年、还有一位总念叨着主的老牧师。就是这样几位个性迥异、际遇不同的人,因为绝症与“假药”,走到了一起,面对面对生活与生命挣扎着继续呼吸。影片实际上并未只用力于男主角这位落魄中年,而是以他的际遇为线索,牵引出了这些各具特色的鲜活人物,除了主角一伙的走私集团,还有无力承担药价的白血病患者、无良的假药贩子、道貌岸然的正版药代、心力憔悴的破案警官等等,围绕着“活下去”而演出了银幕上的众生相。

顺风顺水地贩卖一段时间印度药后,程勇迫于被警方抓获的压力,用绝交一样的方式解散了自己创建的走私集团,摇身成为了一个有自己车间,月入数十万、能体面度日的老板。但本片并非一个讲诉违法者利用智谋功成身退、逃脱法律制裁的故事,患病友人因为无药的绝望自尽终于触动了程勇,他重新召回了同伙,再一次铤而走险贩卖印度药,这一次他不再是为了利润,而是出于朴素的救人之心竭力奔走。到了本片最后,这个因走私药而起的中年男人,再次失去了得来不易的朋友,放弃了对儿子的抚养权,散尽了通过自己的家财,并最终因为违法付出了铃铛入狱的代价。

虽然是这样身陷囹圄的结局,但本片依旧不失为喜剧,这不只是因为全片中有不少能够及时调剂人们情绪的、贴近生活的风趣段落,更重要的是,就个体命运而言,影片的主人公在反复的起起落落中,最终获得了自我内心的救赎,不再愧对于白血病患者们,能够与过去的亲人和解。而从宏大叙事来说,他为之努力过的那种系关众多慢粒白血病患者生命的天价药品,也成功获得了国家重视,进入医保体系,不再需要依靠违法走私印度药这种几乎黑色幽默的方式来拯救生命。这样的故事,无疑还是能够温暖人心,带给人以积极乐观的喜剧。

我个人觉得,全片最精彩的场景,是主人公两次面对白血病患者们的目光注视。第一次离开朋友葬礼现场时,口罩之上的目光们饱含着失望与苛责,患者们对活下去的渴望与绝望,几乎如钢钉一样扎入了主角的心口,如同将他钉在审判的十字架上一般。他把起初那仅剩的一点善心离弃了,所以,他必须去回想他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而当男主人公尽自己所能,完成了给更多患者带去廉价药的自我使命,这一次,虽然是入狱,但他能够坦然地接受众多患者夹道相送的注视,望向纷纷摘下口罩,对他微笑的,充满生的喜悦的那些眼神,他也仿佛从灵魂的十字架上获得了新生。

除了饰演男主角的徐峥老师,本片的一众演员们,着实为我们奉献了一副杰出的画卷,这画里有扮演单亲家庭舞娘、风姿绰约的谭卓,有牺牲英俊外表、演出病入膏肓的王传君,有沉默暴戾、颇有古惑仔义气的章宇,有献身于主、却敢于揭发假药的杨新鸣,等等,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从主角到配角到群演,基本全体演技在线的国产电影。有趣的是,我第一眼是没认出来,那个充满铜臭的房东居然是我们那位,喜欢不务正业搞客串的宁浩导演。

本片的主题无疑是极其沉重的,在生命的可贵面前,药厂是否应该收取高额的药价,其实电影并没有解答,它也无法很难轻易给出一个好的回答。如果说《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讲述的是个人如何与公权力的医疗体制抗争,在法律所限的情况下,为自己活下去努力找寻出路。那这部电影则更多是,在合理合法的正版药价面前,一群慢粒白血病患者怎样实现自力救济,并最终推动了国家以社会保障的形式解决过高的药价。这两部电影都反应了面对绝境,人类的抗争,而就药价合理的根本性问题,只有以底层民众血淋淋地在死亡面前挣扎的真相,为人们提出合理质疑,而依旧没有轻言定论怎样的药价才是公义的。

药价是否合理本身,这从来不只是经济学的计算问题。人类最大的平等就是面对死神,但即使如此,总有人更为平等。生命的可贵,往往需要经过人生的体验才能慢慢积累体会,高药价的合理性,涉及是深刻的伦理学、政治学、甚至是哲学问题。指望一部120分钟不到的商业片,去给出答案,这过于强人所难。如果生命的重量是可以用只言片语就断言的,也就不会有千百年来,无论智慧者为之书写的、浩如烟海的著作了。这部电影能够引起人们对高价正版药问题的社会性讨论,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除了片中提到的慢粒白血病特效药,还有太多这样令普罗大众难以承受的,却又的确是耗费了太多金钱、人力才研制而成的正版药。

其实,本片还隐含了令一个有趣的主题,当律法的直接规定,可能无法实现正义,人们应当如何行动,是坚持遵守规则,还是勇敢地挺身反抗。电影中的故事,很大程度是美化过人性的,尽可能只给观众展现了违法者的情有可原,但在现实中,我们可没有观影这样的上帝视角。是在无知之幕后,以己度人地判定正义,还是纯粹认为最大程度让人们幸福就是,抑或是坚决执行没有不显不公的秩序来实现自由,人们面临着太多的答案去抉择。“恶法”是否非“法”,这样的命题,大概还会永恒地争论下去吧。

这无疑是一部值得高分的国产商业喜剧片,但现在就有一些声音,在讨论本片在真实性与深刻性上的不足,未来掌声过后,稍微冷静下来的评论家与人们,想必也会就本片在摄影技巧方面的不足、某些风景镜头的冗余、配乐存在感的薄弱、叙事深度上的浅尝辄止,更多提出他们的的意见吧。当然,合理的鞭策从来都是电影作品进步的动力,只是过度的捧杀或刻薄的批判,往往于实际的进步毫无裨益,不过满足了言者自己的兴奋而已。

如果说电影是导演对观众的倾诉,那连和观众基本的对话能力都不具备,没法让观众明白“你到底在说什么啊”,而是需要用各种故作深沉的画外音来补全自己贫弱的电影语言,这样的电影与其导演,自然是失格的。对于本片来说,作为特定敏感话题的先驱者,成功地给观众讲好了一个能带来触动的故事,那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在霹雳布袋戏中,有一位以己舍身犯下杀戒,只为拯救更多世人的僧侣,他发出了这样的三问偈:

如何计量恒河沙数?只写了一字,劫。

如何权衡杀戮慈悲?仍只写了一字,戒。

如何承担生命重量?同样一字回应,舍。

我想,所谓人力,终有尽时,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应当并行。

在此就化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吧。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命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