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更新相册是一种怎样的习惯?
我有数不清的相册,分类得非常齐全。
记录了近十年来我自认为有意义的一切事物。
看过的电影书籍,听过的歌曲,尝过的味道,路过的风景,追过的爱豆,收过的礼物,写过的信笺,以及爱过的人……
我每隔两个月都会按照分类,往每个相册里,增添照片。
我会在大脑里,严苛地回顾,并挑选出某段时间,会从我看的听的玩的见的吃的喝的,筛选出来的最佳。
最好的电影,最好的书,最棒的菜肴,最美的合照,最好的风景,以及最爱的人……
并且在照片下面,非常详细地,记录具体信息。
例如,某本书是几几年出版的,作者是谁,什么类型,我自己写的几百字的书评)
这个习惯保持了多年。可能,我比较闲吧。
01:海岩,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儿
很多年前,无意间看过几个《风花雪月》的电视剧片段。
想想,那可是一部年代久远到几乎赶上我的年龄的老电视剧啊~
这个礼拜,一点一点终于把海岩的原作看完了。
我想我有点明白原来不理解的关于私欲和选择,关于瞬间和永恒的故事。
海岩的书,向来是“诡异的结局,奇葩的过程”。
依稀记得,电视中徐静蕾被数抢击毙的惊恐不甘的眼神……
还记得结尾处,濮存希走在路上,说过的太不安分的人,过于忠实于自己的人,是无法很好的共事的。如果一个人总以自己一时的喜怒哀乐和利益进退为取舍,那就是丧失了基本的操守。
有太多不理解的成分。
在我看来,女主人公吕月月,忠于自己善于他人,感情真挚而强烈,却这般的被人诋毁和误解。
直到看到原本的结尾:
在大楼门前的街道上,积雪未化,人来人往,嘈杂纷乱。
互不相识的人擦肩而过,面无表情目中无人的匆匆赶路。
这种热闹与冷漠并存的都市生态,又使人感叹: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因物质化官能化和功利化而变得俗不可耐的世界上发生的每一场真实的感情激动,都是可歌可泣的。
那种真实无邪的感情从发生到破灭虽然总是短暂,但它所迸射出的火花,却能给人们的世界增添一种美丽的色彩。
我想吕月月或许是对生活绝望了吧。
当刑侦队昔日的同事提起她是,怕是也只会说这个人作风有问题。
而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女孩子,用最好的年华,凭着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和正统的正误判断观,赌上了事业和爱情,换来短暂和悲凉的一生。
身心的安顿始于智慧。
中间经过烦恼,恐怖,颠倒梦想和断除苦难。
最后才达到一个清静不动的境地。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可是人却千万不要太入戏,计较得失,得也不安。
人要随缘而安,有因而往。
只能说每个人都有私心。当无法控制自己的灵魂,太不安分,时常变来变去。
选择或许偏移,不由自己。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无人认可。
只当与一个面庞清丽和作风不良的女警察,荒唐和绝情的相遇。
这,终究只是一段陈年往事,随风而去……
02:暴雨梨花,穿上旗袍的朱茵真是美极了
很喜欢老上海那种腔调。
醉生梦死,靡靡之音,流短蜚长。
《暴雨梨花》这部戏正在看——
不知是该夸杨恭如演技出色,还是她的长相,正是应了那种“为了功名利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往上爬”的女人。
总之,一个演员能够让观众对她所饰演的角色产生了情感,她就是成功的。
这里面最喜欢的就是寇世勋老帅哥。
是什么样的经历才能揣摩出这种身价丰厚又懂爱女人的上海老男人?
面对世俗万象时会有怎样的情感表达,拿捏到位。
尔连成,好像是为他量身打造。
从来没有发现穿上旗袍的朱茵这么漂亮过。
有种美是不忍亵渎,有种美是会让你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却又拿她没办法。
娇俏可人,戏里面的华浓每次出场即便不好说“冠压群芳”,也绝对是不容忽视的漂亮,美得璀璨夺目。
三大名伶都是很有风骨的女人,风骚是褒奖,骨子里的骄傲是至誉。
虽然关秀媚所饰演的沈蝶跟王学兵所饰演的雷波会有一段情总让我觉得有点怪……
但从所播映的片段中,沈蝶那股英气注定她是位拿得起放得下的大气女人。
不管是被男人抛弃,不管是男人要离开——
“我明白了,我不会缠着你的”后的优雅转身离开,可爱女人不是爱得不彻底,是不想情痴得失去最后的颜面。
03:沙漏,17岁哪有那么多爱恨情仇
都说,饶雪漫的《沙漏》是疼痛系列。
但是三本书看下来,我一直觉得淡淡的。
那一些青春的故事,尽管有“交替性暴食厌食症”,尽管有死亡有分离……
但是在我看来,都是淡淡的。
我不相信那些东西的真实性,我更相信这都是当事人为赋新词强说愁,都是一些青春期的小孩子自以为的伤痛。
17岁,哪有那么多爱恨情仇?
始终都无法喜欢起醒醒,即使她是第一女主角——
太自私!
怎么可以就那么霸占着路理?
有爱,或者没有爱,都不可以。
然后出现了江爱迪生,作者也对她太眷顾了。
不是柔弱的人就应该得到保护,也不是没有父母的人就应该拥有一个接一个的王子。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大家都不要学习坚强面对生活好了。
喜欢把米砂叫做米二。
那么纯真善良的女孩,怎么就没有完美的结局呢?
即使和路理相爱又怎么样,路理始终都是瘸了。
我才不相信书里说的什么“真正的男人”之类的,我只想他们两好好的安安静静平平淡淡的在一起过点小日子就好。
可是现在,腿上的遗恨就那么鲜明的铭刻住过往的残念。
看了厚厚的三本书,记忆最深刻的是米砂那句:
“我来只是想告诉你,后来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我来只是想告诉你,我们都过得很好;
我来只是想让你相信,我们都过得很好;
我来只是想让你原谅你自己,然后过得比我们好。
突然开始很使劲很使劲地回想,我17岁时经历过什么?
然后发现,全是些细枝末节毫无重大事件可言。
都说,“对外物产生多余的情感是一种负累。”
但是想想,没有爱好的人,活着也未免太空虚了吧?
最佳的书评,就是买本书来安静地读;最好的影评,就是请亲自看一下电影。
——我历来那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