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有关法律的电影,该片通过秋菊希望自己的丈夫得到公平对待而一直状告村长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普法的不到位、法律不完善的情况。秋菊最后不想状告村长了,官司却又赢了,秋菊十分后悔,却有无法再挽回,无法撤销官司,这又说明了一个法不通情的现象。也是《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首先,秋菊打官司时候遇到的最大的挫折,并不是来自于他人,而是来自她自己,她对法律的一窍不通使得她打官司的这条路格外的难走,她只知道去讨要说法,讨要公平,却不知道打官司的流程,甚至在法庭上官司的结果都要别人告知,她才能知道输赢。也正是因为她不懂法律,才走了那么多的弯路,拖到最后自己都要生孩子了却还在打官司。
其次,秋菊在路边找的写状告书的人,也将村长的罪名错写成了故意杀人罪。由此看来普法十分不到位,如果普法到位了,秋菊和其他的老百姓不至于什么都不懂。义务教育中法律和政治的学习对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然而,对于没有受教育的人,社会也应该给予法律的普及。只有这样,普通老百姓才能在面临法律问题时知道自己是“有法可依”的,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正确的去处理问题,生活才能更加有保障。
当然,秋菊打官司时遇到的挫折也有来自他人的人为因素。其一,村长在一开始就不应该仗着自己的权利比他人高而不克制自己的情绪,村长伤了秋菊的丈夫,虽说秋菊丈夫骂人,但也是因为村长一开始没有向他们说明情况而引发的误会。一村之长应时刻为百姓着想,而不是依仗着自己的权势不做实事。如果不是种种误会加上村长做错事却为了面子而不道歉不妥协,事情也不至于发展到最后那一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古来就有的说法。犯错误后应该及时反省和纠正,而不是为了自己身居高位的面子做一些让百姓寒心的事情。其二,审判书应当直接交予当事人,而不是交给他人,村长以职务之便拿走了秋菊的审判书,自己看完了才转交给秋菊,并对秋菊的行为加以奚落,作为一个懂法的人,村长的行为是属于知法犯法的,无论审判书的内容是什么,他都不应该拿走属于他人的东西。
以上所说的都是秋菊打官司时遇到的阻碍,当然,秋菊在打官司时遇到的正能量其实也是很多的,比如第一个帮她解决问题的人——李公安,没有想象中的官官相护,李公安十分公平的对待这个案件,亲自到秋菊村里对双方进行用心的调解,最后调解不成,也为秋菊指了一条继续状告的路,中间没有帮上忙时还十分内疚。另一个帮她的是公安局的严局长,严局长没有收秋菊送的礼,还帮秋菊找了一个律师,虽然败诉了,但是严局长还建议秋菊向市级法院上诉,这时法院派人来秋菊家调查情况,最终胜诉。本片在反应普法不完善的同时,还通过秋菊打官司,赞扬了那些法律意识觉醒的底层人民,也赞扬了那些懂得为人民着想的好官,在当时那个时代,法律意识的觉醒倍显可贵。
这部电影里,秋菊的丈夫是真正的受害者,打官司的却是秋菊,虽说秋菊丈夫受了伤,但秋菊同样因为怀孕也身体不便,她仍然坚持去状告村长,到后来即使受到了丈夫的反对,也依然坚持自己,就是为了给丈夫取得一个道歉,这也体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以及她维护自我权利的意识。电影中的秋菊其实是在行使自己的法律权利,是维护自身法律权益的表现,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和民事权利。
最后,《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不仅反映了法制的不完善,还反映了当时法不通情的现象,不局限于普法,还引发了观众对情和理的思考,秋菊一开始只是想要个说法,想要村长道歉。到了电影的最后,村长连夜找人带秋菊去医院生孩子,帮了秋菊一个大忙,秋菊决定和村长冰释前嫌时,在宴请席上却等到了村长被拘留的消息,结局处秋菊迷茫的表情,也反应出了她在情和理之间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