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印度的教育资源自然而然地和我们一样紧张。而资源不均,就自然的会带来不当竞争。今天我们分析的就是描述印度教育和人性挣扎的一部影片---《起跑线》
围绕着一个中产家庭,电影拉开了序幕。他们采取了“孟母三迁”方式,只是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当打听到有“贫困生”的名额时,他们不惜装穷来让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而这样做,使得一心一意帮助他们的一对真正贫穷的夫妇丧失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名额...最后男主幡然醒悟,在开学大会上揭露了道貌岸然校长的恶行。虽然最后,吃亏的只有他一个人<因为所有家长都没有理睬他>,但我认为,其实只有两个人是真正成功的变形了,这两个人就是他们夫妇俩。
影片的故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很复杂。这部电影也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对于批判类题材的电影,其实这类电影很难拍,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变成一部“为了批评而批评”的愤青电影。所以导演试图用幽默的手法来拍摄这部令人深省的电影。比如说让一对不懂教育的夫妇来管教育,那当然会笑料百出。但是我们真的只能对这部电影一笑置之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一开头,为了孩子的教育,他们要采取孟母三迁的方式。为啥呢?因为印度的公私立学校差距比中国还要大。如果在印度,进入了私立学校,那就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名牌大学的大门。常言道:诱惑使人心动。每一个人遇到这一种情况,肯定都会让孩子挤入私立学校。这可以让人理解。但如果让你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本该属于那个群体的人所享受的权益时,你还会让他们牺牲嘛?
因为自己的利益,无意中牺牲他人的利益
当一切的招数都已无法让他的女儿上进私立高中时,“天无绝人之路”这一句名言又在现实中灵验了,无意中他打听到全印度最好的私立高中享有一定比例的贫困班名额,为此他们决定搬到贫民窟。在剧中有一对贫民窟夫妇,虽然人穷,但心善,永远的想着帮助他们。甚至到后来,为了帮男主筹钱,他情愿到车前碰瓷,把讹下来的钱交给男主做学费。当然,“生活就像戏剧”这句名言也不是白说说的,到最后,入选名额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男主的女儿进了,而那对夫妇落选了...
好人和坏人的唯一区别是,好人懂得做错事去弥补,而坏人不会
当这件事发生之后,男主感到心不安理不得,尤其在那对夫妇知道真相而选择不去告发的时候,他终于选择了勇敢的说出真相,起先,他去找了校长,因为他认为的校长是像电视前表现的那么刚正不阿,但“多的是你想不到的事”这句歌词告诉我们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原来那个校长只是为了报复之前瞧不起他的那些同学才会那么“刚正不阿”的,事实上他只是为了享受权力带来的乐趣,而没有真正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后来,他选择了在开学典礼上说出真相,揭露道貌岸然校长的恶行,但结果却是很多人想鼓掌,却被家属拦住了,因为他们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小指怎么可能扭得过大腿呢...最后,男女主说:“这种学校不进也罢”。之后,他们快乐地扬长而去。
我认为到了最后,男女主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善良才能做到的。而虽然很多时候,正义无法打败邪恶,但我认为,也许,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无法去改变这个社会,那至少我们能让自己洁身自好,那就足够了。因为黑暗总会存在,而我们能让自己活的光明那已经善莫大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