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的电影是大名鼎鼎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1978年拍摄的电影《秋天奏鸣曲》。
电影由英格丽·褒曼、莉芙·厄尔曼主演。
故事讲述:杰出的乐团钢琴演奏员的夏洛特和她女儿伊娃两人之间有一道深深的感情鸿沟。
电影获得提名:(1979)
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最佳原创剧本
3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第4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
第23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女演员
夏洛特她是一位活力四射、才华横溢的母亲。她一出场,个人直觉她是一个性格强势,会因为事业过于心强而忽略了家庭的人。少年时代会很羡慕事业成功的人,但年纪渐长之后,发现表面风光以及口碑非常好的大人物,背后的心酸无人了解,尤其是作为他们的家人,无尽的付出,无人陪伴的孤独……
故事确实是向这个方向发展。
电影从女儿伊娃的丈夫讲述对妻子的爱开始,让人感慨是何等幸运的女子可以找到如此完美的伴侣。
伊娃,一名在农村社区工作的牧师的妻子,从外表穿着到言谈举止都及至普通全无光彩的女子。
但从她安静地给母亲写信,满怀期待地征求丈夫的意见的时候,瞬间觉得她是一个感情细腻,非常渴望得到被爱的人儿。
夏洛特和伊娃七年没有联系。伊娃得知夏洛特的第二任丈夫刚去世,希望母女见一面。这次见面,她们看起来非常高兴。然而从伊娃和丈夫的对话中,能感受到她其实很了解母亲说话和做事的风格,以及她自己对母亲的不认同。
伊娃一边摆桌子,一边和丈夫聊天的画面很美好:两人远离闹市区,住在一个大房子里,夫妻两人各有自己的工作,各自天地。吃饭的时候聊聊天,引用名言名句表达自己观点,无论赞成与否,都温和和微笑……这样的家庭生活让人向往,尤其是喜欢写作的人更是憧憬这样的生活。
当母亲夏洛特下楼的时候,整个房子的气氛都变得不一样。她语调高亢,着装夸张红艳,确实是伊娃口中描述的模样。
可以感受到伊娃眼睛中的母亲,是一个追逐地位名利和赞美,害怕面对贫穷,疾病和痛苦的懦弱之人。
导演安排了三场戏来表现:
一.伊娃的妹妹海丽娜,患有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伊娃一直认为是母亲不恰当地干涉妹妹的感情,让妹妹病情加重。她接海丽娜过来跟自己住在一起,希望自己给妹妹更好的照顾。
当夏洛特发现海丽娜也住在伊娃家里时,不能理解伊娃的做法,可是她还是去看海丽娜。
二.伊娃到已经夭折的儿子的房间,怀念儿子,让思绪飞翔。阳光淡淡地洒在窗台上,伊娃平静的表情,个人瞬间走神了,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故事。
北欧电影有时候既让人沉思,又让人走神,完全代入电影中,忘记了观影这一回事。
回忆:
回忆起童年时代,偷偷跑到父亲朝南的书房里,翻看父亲,甚至是爷爷留下来的旧书,搬一个木凳子,坐在阳台上,淡淡光线写照到阳台上,望望阳台下绿油油的的草地,邻居养的漂亮的火鸡和珍珠鸡。更多时间眼睛是盯着旧书,如饥似渴地想吸收书里的知识,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一种丰富,奇妙,宽广,无极限……旧书散发着一股霉味,混合着周围青草的味道。自己年纪小,很多字不认识,也不爱查字典,读一遍,不懂,回头再读一遍,猜一猜,似乎就懂了。一个人独自享受安静,在安静中学习或者是捋清思绪。这是一种很愉快,放空的体验。
伊娃在已经夭折的儿子的房间里,跟母亲说她觉得儿子还没有离开,她每次到儿子的房间里心里都很平静,是儿子的出生让她懂得什么是爱。她说:“无论思想,还是感情,都可以是一种无极限。是忧虑设置了极限”。个人非常理解伊娃的这种心情。可是母亲夏洛特却认为伊娃还没有走出失去儿子的阴影。母亲的忧虑限制了伊娃。她打断伊娃的话,没有继续让伊娃说下去,而是要伊娃陪她下楼,出去散步。
电影看到这里,很遗憾。感觉母女两人即将有一场大爆发。
三.一个晚上,夏洛特跟伊娃说晚安的时候,问了一句“你爱我吗?”伊娃回答“我当然爱你,你是我妈妈。”夏洛特听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再问一句“你恨我吗?”刚开始伊娃还有些否认,最后瞬间爆发。
导演安排了一个长镜头,伊娃“控诉”母亲多年的罪状。她还感情饱满地形容夏洛特:“你不会听,你会逃避,你在感情世界里是一个残疾。所有的软弱,你都攻击,所有的生命力,你都扼杀”。
夏洛特听到泪流瞒面。七年没有联系的母女两人,一次和解的见面,以失败告终。
巨蟹座的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一如既往的沉思与深刻。母女的关系以奏鸣曲来隐喻,而且整个片子按照奏鸣曲来架构。希望多亲近孩子,多宽容老人。有问题及时解决,不要堆积。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