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漫威超英大片《黑豹》上映了。
黑人导演、几乎全黑人演员的阵容,第一个黑人超级英雄的起源电影……所有这些“政治正确”的标签,加上漫威的热度,都让人对它有着一种好奇的期待。
其烂番茄新鲜度更是以100%开局,目前稳定保持在97%;专业影评网站MTC的评分是8.7;票房预测网站CinemaScore的评级为A+(最高级别)。
这是漫威电影继《复联1》以来最好的口碑,难怪许多媒体和观众纷纷给它冠以“漫威史上最佳”的称号。当然,这个所谓“最佳”,每次漫威电影上映时,都会有这种说法。
有趣的是,烂番茄新鲜度97%,国内豆瓣却仅仅6.8分。
你大概猜出《黑豹》最大的特点了——它吸粉,却不太吸亚洲人的粉儿。
因为漫威在里面塞了太多“美国式的政治正确”。
这些年好莱坞电影的政治正确,已经泛滥到让人生厌的地步。
据说克里斯托弗·诺兰就预测,《黑豹》能冲击下届奥斯卡。
看来大家都对奥斯卡的“政治正确”原则心知肚明。
黑豹的英雄起源与在北美的一边倒好评都带有某种政治性的味道。
黑豹起源于1966年的漫画《神奇四侠》的第52期。
作为漫威史上第一个黑人超级英雄,他的出生无异于震惊于世。
同年10月,黑豹党成立,作为黑人平权运动的主力,他们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为少数民族和工人阶级解放战斗的组织之一。
不知是有意重合,还是无意巧合,“黑豹”这个词从诞生之初就不再是一位单纯的漫威英雄了。
长期以来,黑人几乎不被赋予英雄的角色。
除了威尔·史密斯成功塑造了黑人英雄(《全民超人汉考克》),其他几乎都是昙花一现的英雄配角。
所以说,当漫威宇宙中的第一个黑人超级英雄,以领袖者的身份站在世界之巅,意义不亚于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据媒体报道,该片黑人观众占比高达37%,不仅是同行的两倍以上,更首次超过白人观众。
这种看片队伍到处可见:
包括NBA球员在内的诸多黑人名人,全都在网上号召大家去看《黑豹》,有的甚至还会采用包场、赠票等的方式免费宣传。
可以说,就凭“漫威史上第一个黑人超级英雄”的噱头,《黑豹》就能守住它的票房榜榜首位置不用下来。
但作为从来没有奴役过黑人的中国人来看这部电影,我感受不到那种掀翻种族问题的快感。
看着这些皮肤锃亮的黑人兄弟,我只有一个想法:他是谁?他又是谁?他们怎么长得都一样?
抛开《黑豹》的“黑”不言,就单从电影本身来说,豆瓣6.8的评分我觉得是合理的。
框架很常规,可以说是个“黑人版的王子复仇记”。
剧情上承接《美队3》,被很清晰的分成了几大块儿,没有什么晦涩的东西。
虽不难看,却总觉得过于平淡了些。
故事很简单。
在远古时,有一块巨大的陨石,坠落在非洲大陆。
这块陨石是由一种名叫“振金”的金属构成,它被称为地球上坚硬的金属,美国队长的盾牌就是振金做的。
除了坚硬,它还蕴含着难以想象的力量…...
而围绕着这块陨石,非洲大陆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瓦坎达。
瓦坎达人民悄悄开采着振金,从振金中提炼出能量,发明先进武器和科技,水平远远超过地球任何一个地方。
然而,虽然瓦坎达的科技水平在地球上遥遥领先,但它的政治体制却极其落后:
君主世袭制。
并且,在他们的国王在登基之前,必须先和其他部落的挑战者打一架:
谁打赢,谁才能当国王。
结果没想到,在这次的新国王挑战赛上,特查拉竟然打输了…...
他输给了凶狠的堂弟。
于是整个瓦坎达,整个地球,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整个主线,讲述的就是年轻的王子特查拉如何击败挑战者,最后当上了国王,成为真正的“黑豹”。
就是这么简单,我原以为会有多么大的格局,没想到只是个部落内斗。
看外媒说它有深度,可能说的是其中展现了黑人血泪史,影射了难民问题、战争问题、和平问题,探讨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国际责任。
可惜所有的探讨,都浅尝辄止。
更要命的是,你们白人和黑人之间的恩恩怨怨,我们作为中国观众真的很难产生共鸣。
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作为一部商业电影,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你必须拿出惊心动魄的视效场面啊喂。
很遗憾,这部《黑豹》虽然保持了漫威的世界级视效制作水平,但除了那场“韩国追击战”,本片欠缺大型动作场面,尤其是最后的正邪大战不够激烈,缺乏亮点,让人失望。
但是,尽管这部《黑豹》平平无奇,也并非没有亮点。
与以往发生在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不同,浓烈的非洲色彩成为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
在拍片之前,导演库格勒真的去了一趟非洲。
在开普敦,库格勒独自攀爬了“桌山”。
在山上,他纵览了那一片开阔的山地,感叹:非洲是多么广袤巨大啊!
这是第一次他觉得日后自己可以被埋葬在这里。
这种俯瞰的感觉,也最终成为影片中航拍瓦坎达王国镜头的灵感来源。
所以菌菌看完这片最大的感受就是,这辈子一定要去一趟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