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是英国电视台于2011年播出的迷你剧。目前更新到了第三季,每季各三集,分别描述了未来科幻世界,人类社会的几个小故事,表达了科技发展变迁过程中,对人性的利用、重构与破坏。本文着重讲述第一季的第二个小故事《一千五百万的价值》。
在第二集中,影片描述的世界里,人们衣着统一,都单独居住在一个个被显示屏包围的隔间中,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固定的自行车架上骑车赚取点数,交流则通过自己的虚拟形象在网络上完成。平时接触的只有自己的“工友”,而每日的活动比如刷牙漱口,买食物,玩游戏等活动都会消耗点数。一天,男主角无意中听到女主角唱歌,被她的真实所打动。他决定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帮女主角买一张“达人秀”的选秀入场券,让女主角实现唱歌的梦想。但女主角在评委的威逼利诱下背离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艳星,每日出现在男主的屏幕里,避无可避。男主角悲痛欲绝,开始反思。回到自己的隔间后,他重新努力地省吃俭用赚取点数,终于给自己也买了一张入场券。在表演过程中突然掏出碎玻璃抵住自己的脖子以死相逼,疯狂地宣泄着自己的愤怒,痛斥体制。然而,评委们巧妙地化解了他的批判,把他的批判当做"表演",并提出给他开办一个评论节目,在节目里他可以继续控诉现实。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妥协了。那些虚拟的观众再度陷入狂欢,为一个新节目的诞生而欣喜若狂。
片中前半部分用极简的形式描绘出未来世界的样子,生产者简化到骑自行车的人,而消费者,则是被各式各样的屏幕包围的人,商品,也从实体商品转换到了虚拟道具。人们被强迫看广告,没有点数,无法跳过广告,联想到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在的广告招牌,这是对消费主义赤裸裸的控诉。普通人住在格子间里,可能是被迫,也可能是大家在形体上是集体主义,没什么特点,也懒得见面,只有电视上的人才有“特点”。
影片中评委对女主的诱骗也是我关注的点。片中,女主的歌声被否决之后,评委说对她的美色更感兴趣,建议她去做一个“艳星”,也能摆脱格子间。既然评委们代表着资本家,那是不是说,影片想传达给观众们,资本家不尊重、理解个人的意愿,只挖掘人的卖点这一观点呢?这也是再说消费主义。
有人看完这集,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为一位勇士被体制招安而悲哀,也为消费主义的强大而恐惧”,分析说,这一集是在控诉消费主义对人的利用,对社会结构的破坏,这样想当然没问题。但是联想到,男主一开始对周遭事物都不关心,麻木的活着,直到听到了女主的歌声,才感受到了真实,不顾一切的想要把女主呈现到大家面前,而后失败才愤然复仇,最终自己参赛时也妥协于消费主义,这难道全然怪罪于消费主义吗?仔细想想这种行为,他两次参与选秀的目的,都是在表达自己,第一次是女主的歌声他想要分享,第二次是想发泄自己的愤怒,捉弄人的是第二次却意外得到了“赏识”。所以,与其说男主选择投身于物质,倒不如说他首先选择了被认同,从一个革命者变成了一个跟随者,只是这种认同是空洞的,并和丰富的物质联系起来。这不仅不算不道德,甚至在某些人眼中还是成熟的象征。那些看似荒诞的行为背后都有自己的逻辑。
之所以说《黑镜》时值得被“封禁”,是因为这部剧深刻的让人难以接受,用极简的形式,囊括出网络时代对人类社会的侵害,以小见大,其展现的道理值得整个社会警惕。突然想到一句笑谈,如果,你认同了这篇文章的观点,点赞并转发了,在某种意义上,屏幕面前的各位,是不是也在为消费主义买单,而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呢?呵呵,总而言之,这部英剧,绝对值得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