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低开高走的英剧?《伦敦生活》第二季:不是煽情而是共情
提起英剧,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低开高走”,往往是一开始看得人有弃剧的冲动,第二集才会有些感觉,到了第三集开始觉得似乎是部神剧,看完后会大呼也太TM神了吧!《伦敦生活》第一季,依然会给剧迷朋友们这样的观剧体验,第二季直接高开高走,6集一气看完,让人直呼精彩。
除去精彩,《伦敦生活》也是一部很好哭的片子,这样的好哭靠的不是煽情,而是共情。观众从女主的身上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对生活满怀期待,对自己却又时常充满失望。失望之后,陷入痛苦,渴望缓解。得到暂时的缓解后,却再次陷入失望和痛苦,循环往复。看自己时,只能看到显而易见的缺点,看别人时,总能看到自己不具备的优点。时常告诉自己要镇定,可心里却总有不安。并不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不幸的人,可却觉得自己成为了把痛苦和纠结表现出来的异类。
当我们和女主一样,笨拙地想纠正生活,拾起勇气,又再度失去勇气。偶尔会去羡慕别人的成功,可是对改变现状感觉无能为力。其他人仿佛都能把这些吞进肚子里,用石块掩埋,好似从未发生过一般,甚至还会转头指责你没有承担的勇气。这时候,女主总会怀疑自己才是最有问题的那个人,自己的人生也是全盘皆错。
但是,《伦敦生活》第二季,女主的身上那种挥之不去的丧,反而是受到很多人欣赏的。因为她能正视自己的丧,并真诚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珍贵的勇气。或许她会受到很多嘲笑,但她不会孤独,总会有一些人能发自内心地对她的纠结深表理解。她是敏感而柔软的,她在经历人生的迷茫无措,可是她没有放弃,她还心存希望。这种内含的力量,通过屏幕传达给了感同身受的观众们,让每个人想要和她一样,笨拙但努力地生活下去。
两季剧看下来,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女主总会时不时地转向镜头自言自语。大家一直以为她是在向镜头外的“我们”说话,直到神父来到咖啡厅时才会发现,她更想把这一切告诉波。原来父亲一直爱她,神父发现了她的内心世界,姐姐最后还是选择站在女主这边。她更像是一块沾满渴望和痛苦的胶带一点一点被揭开,期待着能做些什么,但不愿意敞开心扉。平静且渴望,愧疚且乐观。
相比幸福美满正能量upup的影视剧,可能这个丧丧的《伦敦生活》更可爱些。这个充满缺点,放荡不羁并且没有名字的女主角,抓住了很多剧迷朋友们的心,让人随着她的生活时而纠结时而感动时而心疼。女主在剧里就是个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无所谓的形象,但其实她是一个情感敏锐的人,对波的回忆中痛苦挣扎,在母亲的墓地周围晨跑,这些不经意的细节才是真正的女主本人,是真正的Fleeb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