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剧

如何“科学”地向英剧学习创作?

字号+作者:娱视汇 来源:娱视汇2019-05-16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英国电视剧在中国一直坐拥庞大而稳定的观众群体。英语教学的普及,为中国观众理解英国社会文化搭建起了语言桥梁,纵然中英两国在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上存在'...

英国电视剧在中国一直坐拥庞大而稳定的观众群体。英语教学的普及,为中国观众理解英国社会文化搭建起了语言桥梁,纵然中英两国在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语言障碍的消除足以弥合差异,使英剧比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内的日韩电视剧更受欢迎。

英国电视剧大多以“三集”“六集”为普遍长度,单集时间较长,但情节紧凑,题材新颖,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话题性强,演员表演精湛。虽然英剧和英国演员常常以“三集片”和“三宝”(裸体、女装、扮基佬)等略带戏谑性的解读联系在一起,英剧却长期处于中国电视剧观众文化鄙视链的顶端。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中英两国文化交流频率的提升等因素,许多优秀的英国电视剧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民众讨论的热门话题,典型代表是以展示人类社会对科技发展负面作用忧虑为主题的系列剧集《黑镜》。红遍全球的系列剧集《梅林传奇》《神探夏洛克》《神秘博士》等电视剧在中国的影响力从未消退。仅2018年一年,就有本尼迪克特·康博巴奇主演的《梅尔罗斯》、本·卫肖与休·格兰体主演的《英国丑闻》、吴珊卓主演的《杀死伊芙》、朴赞郁导演的《女鼓手》等英剧,在中国观众中都引发不同程度的热议。这些电视剧的“豆瓣电影”评分也十分悦目。

中英两国之间不仅在社会形态、文化习俗等方面差异较大,电视剧制作体制和制作方针方法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尽管面对的不同的环境,中国电视剧和英国电视剧却有着同样的目标:做出好作品。本着求同存异的宗旨,英国电视剧产业也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之处。

平衡的产业结构

1、以内容为支柱的商业模式

英国拥有欧洲规模最大的电视剧产业,百分之九十的电视剧拍摄和制作都在本土完成,并大量对外出口,2016至2017年度仅向美国出口的英国电视剧就创收4亿美元,对位列第二代澳大利亚和位列第三的法国额出口额总额也超过一亿美元。换言之,高质量的英国电视剧作品是英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文化商品。电视剧品质成为贸易顺差的根本保障。

即便出口为英剧带来了巨大收益,但在电视剧创作主旨上,英剧仍然以英国观众的需求为主。英剧在本土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订阅观看,一种是广告收入,两者比例六四开,订阅成了英国电视剧创收的主要方式。尤其在网络端、手机端逐渐成为主要收视渠道的当下,订阅对英剧收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由于不以商业广告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英剧必须通过提升剧集质量、大搞内容创新,以便吸引观众、留住观众,获得订阅。

商业模式决定了英剧对内容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2、保持内部竞争活力

英国电视剧市场渠道竞争激烈但并不充分。在影响力上,英国广播公司(BBC)一家独大,民营的itv和默多克集团旗下的天空电视台虽然也有市场,但所占比例不大。BBC近些年来最大的对手来自以网飞(Netflix)和亚马逊为代表的网络端。

市场份额不平衡容易削弱活力,英国广播公司为了平衡各方力量、刺激竞争,每年播出的全部作品中固定为三种来源,BBC独立制作、BBC与外部公司联合制作、外部公司独立制作的作品比重各占全部的三分之一,内部竞争的存在刺激了优秀作品的产生。

3、强大的工会力量

由于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司在英国电视剧产业中充当了主要角色,导演、服装设计、编剧等创作者作为弱势群体,容易遭遇“店大欺客”的问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英国演员工会(EQUITY)和英国编剧工会(WGGB)都充当了急先锋的重要角色。

英国演员工会现在大约有成员4500人,大部分英国演员都加入其中,工会成员除了演员,也包括导演、舞台设计、服装设计、摄影、造型等其他部门成员。英国编剧工会则为纪录片、电影电视剧、话剧音乐剧等不同方向的编剧提供帮助和服务。以英国编剧工会为例,每年工会会发表年报,报告内容包括编剧行业性别平等状况及改善方向、报告年度工会代表群体谈判成果、法律维权情况等内容。工会的存在维护了创作者的利益,为英剧在创作上的保留了一眼活泉。

4、悠久的戏剧传统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戏剧教育逐渐深入英国青少年教育体系,成为英国青少年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教育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融入英文教育课程中,以展示戏剧文本为主,另一类则作为选修课出现,以提供剧场体验为主。许多英国知名演员在学校期间都有加入戏剧社团的经历,英国知名高校也走出了一批优秀的演员,例如《英国丑闻》的男主演休·格兰特毕业于牛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夜班经理》主演汤姆·希德勒斯顿毕业于剑桥大学古典文学专业,《唐顿庄园》主演丹·斯蒂文斯毕业于剑桥大学银英国文学专业等等……大量高素质演员资源为英剧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创作内容百花齐放

英国电视剧题材多样,大致可以分为情感剧情、科幻魔幻、情景喜剧、悬疑犯罪谍战、医疗律政等几大类,其中情景喜剧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犯罪谍战悬疑类型、剧情片再次,其他类型每年也都会有作品和观众见面,但数量较少。从题材比重分布上看,能够看出英国电视剧产业对现实题材的强烈倾向性。在2018年的英剧创作中,观众能够看到创作者对儿童性别认知障碍的关注(安娜·福莱尔主演的《蝴蝶》),看到电视剧创作者对英国脱欧、反恐政策(理查德·麦登主演《贴身保镖》)、移民问题的解读、对作为第四极权力的新闻行业之检讨(夏洛特·莱利主演《报社》)短小的篇幅为创作者迅速跟进热点提供了可能,内容时效性强,与时事结合,也能吸引最大程度的关注。

除了紧密贴合时事,英国电视剧创作从未放弃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再现和开发,2018年有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的《无妄之灾》和《ABC谋杀案》,改编自萨克雷同名小说的《名利场》,改编自法国经典文学作品《悲惨世界》的系列电视剧第一季。除了使这些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重新焕发活力,不断改编和拍摄本身也暗示了英国影视创作本身所持的精英立场。英国电视剧制作者本身将自己视为大众文化的引导者,并试图借助电视剧这个媒介不断对国民进行启蒙教育和文化灌输,以期提高国民文化的平均水平。这些经典改编作品大多启用知名演员出演,在成本和收益上并不一定成正比,这些电视剧的存在更多地是为了彰显电视剧的文化价值,而非证明自身的商业价值,这种坚持成就了英剧的品格。

演员类型海纳百川

英国不乏外形出众的演员,但英剧中绝大多数演员依赖的都不是神仙脸孔,而是“整容般”的演技。在一部英剧中,观众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种族和年龄演员同台竞技。例如此前的魔幻题材电视剧《梅林传奇》中启用有色人种演员安琪儿·库碧饰演亚瑟王的王后桂妮维娅,2018年在BBC最新版本的《悲惨世界》一剧中,追捕主角冉阿让的沙威警长也有黑人演员出演。尽管备受争议,却在多种族社会背景下充分表达了英国电视剧行业的平等意识。

除了平等,演员启用的大胆和多用也加强了演员的竞争,激活了演员不断钻研的意识,演员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发掘自我的更多可能才能获得更丰富多样的机会。因而除了长寿剧集主演,多数英国演员不会重复同一类型角色。

从短期看,角色的多样性和演员拒绝自我重复的意识可以获得更多的展示机会,帮助演员发掘潜在市场。从长远看,则让“演员”变成了一种活到老演到老的长寿职业,表演艺术本身也有赖于经验积累,职业寿命长无疑可以为演员贡献更精彩的演出提供可能。

我国电视剧产业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题材取向上逐渐向现实主义题材倾斜。在这一背景下,英国电视剧的产业结构和导向方针无疑是可以学习借鉴的。英剧是彻头彻尾以“内容为王”的类型,好的内容离不开真个产业的互帮互助、彼此扶持。如何培养、挖掘内容创作人才,或许才是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当务之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