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生活》!
烂番茄新鲜度 100%,豆瓣评分高达 8.7!
《纽约客》评价其:用黑色幽默的笑料,刻画一个扭曲而动人的女性故事。
于是,BBC 顺势而为,计划推出第二季。
但因为档期、制作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第二季一直滞后。
等待了 3 年,望穿秋水。
这个小黄腔女人终于霸气而归!
《伦敦生活》第二季
Fleabag
2019.3.4
身高 177cm,身材高大壮实的女汉子。
额头上有一块胎记,并经常用刘海遮住。
她就是整部剧的灵魂人物——
菲比 · 沃勒 - 布里奇。
菲比与龙妈
《纽约时报》曾评价她: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会让人产生一股感伤。
集编剧、制片、主演于一身的她,将自己的经历和生活感悟融入了《伦敦生活》。
开发高口碑英剧《杀死伊芙》《情迷意乱》,主演好莱坞大片《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
一炮而红之后,菲比的编剧天赋、演技逐渐被圈内认可和赏识。
关于第二季,菲比一直在想有没有拍的必要。
如果没有好的灵感和构思,她就绝对不会动笔。
就像某段防脱广告词一样:
其实当说要开发第二季的时候,我是拒绝的。
因为,你不能让我拍,我就马上去拍。
第一我要想一下,因为我不愿意拍完了以后再加一些特技上去,这样观众出来一定会骂我。
最终,有了全新灵感的她,开始了第二季的冒险。
新一季故事将围绕女主角与一位牧师展开。
通过一些宗教性的元素,让一个无神论主义者寻找生活的希望,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
第二季一开播,豆瓣评分直接飙到 9.7
为了保留《伦敦生活》原来的味道。
第二季不换汤,不换药,原班人马纷纷回归。
新科奥斯卡影后奥利维娅 · 科尔曼继续饰演婊气十足的碧池后妈。
" 莫娘 " 安德鲁 · 斯科特也宣布加盟。
他扮演一位牧师,并与女主角产生各种纠葛。
片名 Fleabag,
《牛津英语词典》的注释是:邋遢的人,肮脏的动物,廉价低级旅馆。
这个负面、贬义的字眼,正是女主角的名字。
人如其名。
她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Fleabag 是一个听从身体、沉迷于性的女人。
在电脑上看奥巴马的演讲,她都能 masturbation(自 wei)一把。
走在大街上,她甚至都被叫成臭婊子。
Fleabag 有一个前男友,哈利。
两个人经常上演着各种分手的苦情戏码。
每一次分手,哈利都会带着他的东西净身出户。
床单、枕头、洗发水、冰箱里的食物 ...
只要是他买的东西,都统统拿走。
唯一例外,哈利会把一个恐龙玩具藏在某个角落。
这成了 Fleabag 与他达成的默契。
俩人通过借口找玩具、送玩具,或者假装喝醉等拙劣演技,重新复合。
最最奇葩的是,每次分手,哈利都会把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
毫不夸张地说,他收拾房间的技术堪称一绝,绝对属于保洁模范之星。
如果 Fleabag 感觉自己家里很脏,需要清理打扫了,她就故意找个借口,跟哈利分手!
靠分手来打扫房间,这招真是百试不爽啊!
爱情都是作死的,演戏总有弄假成真的时候。
最后,哈利带走了那只小恐龙。
两人关系彻底闹掰,再也没有回转的余地。
没有了爱情的束缚,Fleabag 生活上更是放荡不羁,浪出了天际。
她有一个长得超级帅的固定 P 友。
只要对方有需求,一个电话就随叫随到,送货上门。
缺爱 + 颜值控,她一点不介意对方在床上有多奇葩。
就连 " 夸 " 她的胸部小到像一台 ipad,她也不介意!
有的时候,Fleabag 还在公交上搭讪陌生男子。
遵循着节约不浪费的精神。
即便对方很丑、不是自己的菜,她也能勉强接受。
假装无情,其实是痛恨自己深情。
四处游荡流亡的人生,只不过是掩饰没有找到愿意驻足的地方。
Fleabag 看上去是一个乱情的大烂人,
但是,她就像浮草一般,注定漂泊,逃避着心中的负罪感。
Fleabag 有一个豚鼠主题的咖啡馆,生意凋零,濒临破产。
这个咖啡馆是她和闺蜜 Boo 一起创办的。
全世界唯一懂她的人只有 Boo,唯一会安慰她的人也只有 Boo。
一次酒后乱情,她和 Boo 的男友发生了关系。
偷吃闺蜜男友,这可是最下三滥的女人才做的事情!
为了不破坏这段闺蜜情,她决定隐瞒到底。
Boo 因为发现男友有了第三者而意外自杀!
直到死,她也不知道小三正是自己最好的闺蜜。
Boo 的自杀,让 Fleabag 自责不已。
咖啡馆即将倒闭、失恋被甩、朋友自杀 …
她把自己的生活彻底搞成了屎的模样。
人人都说,家庭是温暖的避风港,累了的话,可以在家庭中寻找慰藉。
Fleabag 的家人却是陌生而疏远。
在家人的心中,她就是一个人人嫌弃、烂泥扶不上墙的废柴。
每次家庭聚会,沉浸在虚荣世界的他们,对其冷嘲热讽。
姐姐是一个 " 高学位,高收入,有老公,还穿巴宝莉 " 的成功女性。
每天不得不守着猥琐的丈夫、行为诡异的继子。
在外人面前恩爱幸福,人后抹泪心酸无人知。
与女儿日渐疏远的父亲,和女友住在一起。
因为怕女儿上门借钱,就找各种借口哭穷推脱。
当看到女儿被扇耳光,他就默不作声,若无其事。
后妈更不是一个善茬。
她简直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心机婊。
她一直希望自己是众人的焦点。
她要比任何人都要有优越感,都要强。
懦弱的父亲、心机婊的后妈、疏远已久的姐姐、龌蹉的姐夫 ...
当这一群人围着餐桌,欢声笑语的时候,
不禁地让人感叹:人一旦虚假客套起来,那是多么让人生厌!
" 我要在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放浪形骸的 Fleabag,活得最敞亮。
她害怕自己最终变成一个贪恋、变态、自私、冷漠、悲观、坠落、道德论丧的人。
她会尝试与家人和解,试图拨开那一层层的虚伪,找寻细微的暖意。
最后,都被他们一次次地伤害和泼冷水。
最让人伤感的是,
她只能跟一个只有一面之交的人,说出最想说的话——
我只是想哭,一直哭!
没有情感发泄出口和倾诉通道,
Fleabag 不得不面对镜头,打破第四面墙。
她可以直接与我们倾诉,不需要遮遮掩掩。
作为观众,我们不再是局外人,而是参与者。
她表面上跟别人客套一下,一扭头就说,我讨厌我自己。
虽然她知道父亲与自己疏远,但是还不厌其烦地去试探,让他出洋相。
虽然她喜欢作,但是渴望拥有一段爱情。
即便是每一次与 P 友见面,她都是小鹿乱撞,假装洒脱。
当她彻底无奈的时候,她转身,对着我们一笑置之。
那时候,她是痛苦的、尴尬的。
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是《伦敦生活》最精彩的神来一笔。
这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去读懂 Fleabag 的内心世界。
她只是一个假装正常、伪装坚强,内心却绝望压抑、脆弱空虚、渴望温情的女孩。
在被嫌弃之中,她依旧有在废墟中求生的力量。
" 我什么事都办不好,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是这样子。
可是,他们从来不会开口谈论,我就彻底地孤单一个人。"
从这个意义上看,
《伦敦生活》抓住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人与人之间疏远的本质。
与丈夫形同陌路、理想与家庭之间需要牺牲、艰难的怀孕求子之路 ...
每一件人生大事,姐姐最终选择了妥协、忍耐和隐瞒。
当问她," 你怎么了?"
她哭着说," 我没事。"
一直在女儿面前秀恩爱的父亲,即将领证结婚,走进婚姻殿堂。
当问他," 你生活的快乐吗?"
他哭着说," 我很快乐。"
这年头,每个人都隐藏自己的伤痛,掩埋自己的懦弱。
戴上虚假的面具,隔断一切发自内心的交流。
每个人都习惯了伪装,习惯了封闭自我。
炫耀成了日常表演的必备节目。
" 我很好 " 也成为了最大的谎言。
令人矛盾的是,孤独封闭的我们又在渴望。
渴望着,在世界的尽头,有一个懂你的信号。
热闹非凡,却孤身一人,
畅怀大笑,却泪流成河,
表面光鲜亮丽,内心却一片废墟。
每当观看《伦敦生活》,遇到 Fleabag,就会看了在城市里打拼的我们。
生活实在太累,有的时候丧到了极致。
万物皆有裂痕,那正是光进来的地方。
丧到极致之后,也许就有一束拯救你我的光。
有时候,我会想:
活在当下,如果不需要设防,纯粹一点,直面内心的孤独,那该多好!
当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问道:
" 你过的好吗?"
为什么不说出心底的那句话:
" 我过的不好,我很孤独,但是我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