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年马上就要结束,又到了盘点的时候。我们将延续往年的习惯,推出《英美剧漫游指南2018年版》。在这之前,不如将时间线拉长,看看全球电视剧发展历程上出现过哪些影响深远的作品,以及整个电视剧市场发生了哪些巨变。借此文,希望能为喜欢电视剧的剧友提供一些基本信息。
大家好,我是Salander. 事情的起端是这样的,某日朋友给我发了张年度恐怖电影评分走势图,让我想起很久之前就想做的事——看看IMDB电视剧近年来的评分走势。
顺着那张图的来源,我从开源数据网站Kaggle上下载了500万余条IMDB电影条目和80万条评分数据。剔除非电视连续剧(电影、短片、脱口秀、真人秀)后,剩余50166部(含迷你剧),时间覆盖了1923年到2017年(*仅考虑有评分的剧)。
以此为基础,我们想要知道的是:
1.每年量产的电视剧有多少?哪年产出最多?
2.10分满分剧和1分烂剧真的存在吗?从什么时候起电视剧评分变高了?
3.哪些类型的电视剧最受欢迎,哪些评价最差?
4.全球范围内,都有哪些爆款电视剧?
5.一集电视剧一般有多长?
一、电视剧黄金年:巅峰2015我们的印象里,2015年是英美剧的井喷时期,HBO, Netflix, Hulu强势崛起,一步步挤占老牌电视频道的生存空间。过去百年里,电视剧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观众对电视剧的态度又有哪些改变?
(一)1950—1995:第一个增长期
1950年以前,年产电视剧数量基本在50部以下。此后该数字持续上升,到1995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700,约是1950年的10倍。
IMDB上有评分记录可循的首部电视剧产自1923年,至今已95岁,是由迪士尼出品的真人动画片《爱丽丝喜剧》(Alice Comedies)。这种真人+动画的艺术创作形式刚推出时十分新颖,并在3D动画技术的发展下日趋完善。
如今,影视剧作品中出现特效画面已是稀松平常,尤其是奇幻/童话/恐怖类电视剧,3D特效技术运用已经非常成熟,使一些局限于文字的精彩场面有了视觉化的可能。
当时的迪士尼可能没有想到,它旗下的迪士尼青少年频道将在80年后捧红一众国际巨星,从这里开启明星之路的包括Selena Gomez, Miley Cyrus, Demi Lovato等。
青少年市场是各大巨头激烈争抢的宝地,拥有无限可能。Netflix便是这个市场的强力竞争者,它相继推出了《怪奇物语》、《十三个原因》、《名校风暴》等以18岁以下青少年为主要角色的作品,捧红了Millie Bobby Brown(小11)、Katherine Langford(Hannah)等新生代偶像。
Instagram上,《怪奇物语》官方账号拥有631万粉丝,《十三个原因》456万,而HBO当家花旦《权力的游戏》也不过565万。当然不可忽视的是:1)Insta用户偏年轻化;2)Netflix非常擅长社交app运营,且风格偏向年轻人;3)官方账号经常与粉丝互动,强化用户参与度;4)Netflix地区账号(如Netflix德国)运营效率远超其他流媒体/电视台,对主账号内容起支持作用。
比如Netflix近期播出的《萨布丽娜的惊心冒险》和《名校风暴》青少年口碑爆棚,上映之前官方主账号和地区账号就已经开始预热,之后更是频频发布主角剧照、采访小视频。Netflix官方账号经常以“粉丝”口吻表达对剧情和某个人物的喜爱,语言风格接近时下青少年喜好,是近年来社交账号运营中非常普遍的“人格化”运作方式。好处是能在剧集和粉丝之间迅速建立亲密的沟通关系,缩短双方之间的距离。和其他流媒体/电视台相对正式、严肃的官方账号相比,Netflix社交账号在制造话题、引发互动、刺激反馈等方面已经非常娴熟,玩起梗来得心应手,精准对接粉丝需求。
青少年购买力今非昔比,谁能以年轻人的姿态交流互动,拍他们喜欢看的电影,谁就掌握了当下甚至未来的市场。从《权力的游戏》中走出来的小演员Maisie Williams(二丫)得到了《X战警:新变种人》的角色,Sophie Turner(珊莎)将扮演“凤凰女”(《X战警:天启》),小11 Millie参演的《哥斯拉2:怪兽之王》很快就要上映。她们都是从小屏幕走向大屏幕的绝佳例子,是未来潜力无限的年轻演员。
(二)1996—2015:第二个增长期
从1996年起影视剧产量进入急速增长期,很快年产量就达到千部;到2004年,年产电视剧数量达到1407部。
和预想的一样,电视剧产量在经历了13-14年的小幅下降之后,于2015年重回顶峰,年产电视剧2543部,是当之无愧的“电视剧黄金年”。
2015年,《汉尼拔》播到了第三季,《真探》第二季,新剧《超感猎杀》、《黑客军团》亦开播,它们将成为后续几年的热门话题。
这一时期,电视剧的主题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一部剧通常涉及多个重要主题。例如《罪夜之奔》(The night of)以凶杀案为起点,沿着破案过程抽丝剥茧解开谜题的过程中,大量涉及美国司法制度、种族歧视、宗教偏见等热点话题。
同时,电视剧对特定话题的探讨亦越来越深,对故事的挖掘力度越来越强,这就使得剧集具备了更多的启发性,有关剧情内容的讨论甚至可能延伸至社会领域,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看完一集剧可以思考很多天的原因。
类似变化反映了一个趋势:电视剧在变得越来越娱乐化的同时,也在试图剔除一部分娱乐性。
比如2015年获得高度赞誉的记录片《制造杀人犯》,拍摄风格颇具影视作品的节奏感,很多人看完后不禁感叹,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比电视剧更离奇。此剧播出后,形式正义、证据质疑、警方包庇等话题再度引发广泛讨论。
(三)2016年至今:第三个增长期
经历了2015年的巅峰时刻,2016-2017年电视剧数量连续下跌。市场急速增长导致电视剧质量参差不齐,观众的口味亦愈来愈难调和,同时视频节目的兴起也挤占了用户的娱乐时间。观众已被“宠坏”,要想从他们手中争夺时间变得越来越困难,陈旧的主题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多变的社会,市场追求更新奇古怪的题材、更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更高水准和质量的电视剧。
在中和数量和质量的目标引导下,市场将有限的资源投向了更可能取得高收视率和高口碑的剧,可能是导致市场总体产量下降的原因。即便如此,我们在2016、2017年也收获了《全能侦探社》、《美国众神》、《心灵神探》等优质好剧。
另外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市场的最大特点,是更多的大屏幕影星开始出演电视剧。
2017年,由瑞茜·威瑟斯彭、妮可·基德曼等主演的迷你剧《大小谎言》上映,获得了金球奖、艾美奖“最佳迷你剧”、演员工会“最佳男/女主演”等多项重量级奖项。
就在今年,艾玛·斯通主演的《疯子》、朱莉娅·罗伯茨主演的《归途》纷纷开播。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电视剧质量提升以及家庭观影普及,未来将有更多的电影明星参与电视剧制作,我们将在小屏幕上看到更多熟悉的面孔。
二、神剧烂剧:10分剧和1分剧真的存在?年代久远的电视剧评价会比现在的差吗?不一定,可能正相反。
从1950年开始,IMDB电视剧评分呈现出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这个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4年,此后总体保持上升,2017年7.23分达到20年来的最高值。
也就是说,2004年以前的电视剧,基本是离现在越远,得分越高。
老剧中有许多质量颇高的作品。如1955年起发行的《希区柯克剧场》每集由不同主题的小故事构成,题材涵盖悬疑、惊悚、超自然等多种类型。观众口碑极好,IMDB8.6,豆瓣9.1。
纵向来看,评分最低值6.49出现在2004年。这一年,风靡全球的情景剧《老友记》完结,我们暂时告别了爱吃醋又执拗的Ross,些微神经质但意志坚定的Monica,思路清奇心地善良的Phoebe,幽默又有些小自卑的Chanlder,任性但独立的Rachel,以及总是不在状态又喜欢问好的Joey。
也就是2004年,一批经典美剧《迷失》、《太空堡垒卡拉迪加》、《波士顿律师》、《豪斯医生》、《绝望主妇》登上舞台。他们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英语国家,而是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现象级美剧。
比如《绝望主妇》曾被中央电视台8套引进,因为语言翻译问题在当时没有引起太大注意,但这并未影响该剧在中文网络世界的传播。
2004年,是全球电视剧评分最糟糕的一年,却是英美剧历史上不可忽视的节点。从这一年起,我们将迎来电视剧历史上质量提升的重要时期,口碑、收视率双收的剧越来越多。
对国内观众来说,2004年也是国内接受英美剧文化的关键年份。《越狱》、《迷失》、《英雄》等陆续进入国内观众视野,它们的传播量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由正式媒体播放的美剧《成长的烦恼》。
2005年开播的《越狱》可能是大部分老美剧迷的入门剧,首季在豆瓣上有13.88万人评价,均分9.3。去年第五季曾短暂回归,引发一阵怀旧浪潮。
那么迄今为止,哪部电视剧的评分最高/低呢?
实际上,IMDB上确实有10分满分剧,一共16部;同时1分剧也存在,有19部。10分剧中,一部叫《Friday Five Sharp》的保加利亚喜剧有555人打分(除此以外的10分剧评价人数都未超过50),可以说是好评度极高。
1分剧里,由蓝正龙和长泽雅美主演的电视剧《流氓蛋糕店》评价人数最多,是名副其实的“最烂”,刷新了IMDB的评分下限。
三、好评如潮:什么题材最受欢迎?从题材来看,严肃纪实类题材电视剧的均分高于喜剧类。其中,西部题材好评度最高,音乐类评分偏低。咦,好像成人(Adult)题材的分也很低...
西部、历史、自传、纪录片等都是高分类型。比如《蓝色星球2》9.3分,《宇宙时空之旅》9.3分,《美国内战》9.1分。这些制作精良的剧集收获了大量赞美,在普及知识的同时兼具艺术美感,是智力和视听感官的极佳享受。
相比起来,喜剧、音乐、浪漫题材评分较低。曾火爆一时的青少年喜剧《汉娜蒙塔娜》均分只有4.9。但尽管评价不高,此类剧集的观影人次却十分可观,比如青少年音乐剧《欢乐合唱团》在IMDB上有超过12万人打分。
科幻类和奇幻类题材的评分处在中上游水平。前面提到,3D技术发展为文字转换为图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近年来改编成剧的科幻/奇幻作品口碑不俗,如《苍穹浩瀚》、《电子梦:菲利普·狄克的世界》。
四、享誉全球:哪部美剧关注的人最多?答案是《权力的游戏》。这部由乔治马丁原著改编的美剧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热点,评价人数超过133万。明年4月,该剧将迎来大结局,可以预见届时将引发多少话题。
排名第2是由AMC制作的《绝命毒师》,同样评价过百万。这两部剧的总评分均达到了9.5分,属于口碑和热度双丰收。排名第3的丧尸剧《行尸走肉》评价人数降了一个档次,均分也未到9,很大程度是因为该剧后期的角色和情节变动引发粉丝不满。
细看这份榜单可以发现,情景剧占了三席,《生活大爆炸》、《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非现实题材剧(奇幻/魔幻/科幻)四部,《权力的游戏》、《行尸走肉》、《怪奇物语》、《迷失》;剩下三部剧都属于罪案题材,《绝命毒师》、《神探夏洛克》、《嗜血法医》。
还记得之前说过,2004年是美剧历史上均分最低的一年,此后分数逐渐上升吗?除了常青剧《老友记》出自2000年以前,其他9部剧都上映于2004年(含)以后,其中2004-2009年有5部,2010年以后有4部。前面也提到,从2004年起英美剧的质量大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评价排名第9的《怪奇物语》,首播至今不过3年,评价已接近50万。这也是Netflix唯一一部上榜剧,按目前的势头超过《老爸老妈浪漫史》只是时间问题。
除了用IMDB评价人数,另有一个指数可以用来反映电视剧的热度,即“需求表达”Demand Expressions (DEX) 指数。它衡量的是消费者对某部电视剧的偏好、关注度、消费情况,所采用的指标不仅包括某部剧的下载量、在线观看量,还包括社交网站“点赞数”、“订阅数”等多个内容。因此,该指标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一部剧在世界范围内的火热程度。
根据“需求表达指数”,2017年4月至6月,全球热度最高的剧是《行尸走肉》,指数高达1184万,其次是《维京传奇》852万,《权力的游戏》436万。当然,这只是短期内的数据,与当时剧是否在播直接相关。如果要考察一部剧的全球热度,还需要囊括更完整的观察周期。
五、单集时长:一集就是一部电影十几年前的英美剧动辄六七季,每季20多集,单集40-50分钟。例如知名罪案剧《犯罪心理》已经播到第14季,每季约22集,按每集48分钟算就是14784分钟。
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长剧集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消费模式。以HBO, Amzon, BBC, Netflix等为首的出品方推出了更多的10集剧和迷你剧,单集通常在50分钟上下,有的超过1个小时。
其中,以改编原著见长的BBC推出了很多三集限定剧。比如根据柯南·道尔原著改编的《神探夏洛克》每季只有三集。该剧巧妙地将原著中的故事融入现代社会,一经上映便获得大量好评。
单集时长改变是电视剧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由消费习惯改变所引起。一方面,现代快节奏社会要求快速有效的消费方式,播放周期长达几个月的电视剧可能使观众在中途失去兴趣;另一方面,精炼的剧情符合人们对剧集质量的要求,规避了编剧的拖剧情行为。
观众想要的剧,是每一分每一秒都能传达出有效信息。
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电视剧的“电影化”。有的剧每集时长90分钟,各集之间相对独立,每集几乎就是一部电影。比如科幻剧《电子梦:菲利普·狄克的世界》、《黑镜》(我们有跨年活动噢),以及今年播出的《罗曼诺夫家族》都属于此类型。“电影化”意味着电视剧开始摆脱肥皂剧刻板印象,高制作水准剧集越来越多,这一点从前面提到的电视剧评分逐渐提高就可以看出。
单集时长的第三个特征是分割不均。这要归功于喜欢一次性放出全部剧集的Netflix。传统剧集里设置在末尾的扣子变得不那么重要,情节的完整性成为重点,由此出现了单集时长分割极不均匀的情况:同一部剧每集有的30分钟,有的1小时。一次性放出推动了Binge Watching潮流,很多观众会在剧集整点放出后不停歇地全部看完,是Netflix口号“Netflix and Chill”的最好反映。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也推动了新型网络语言的诞生。比如"Napflix"一词,是nap(打盹)和Netflix的合成词,它指的是在观看Netflix的过程中睡着,任由电视继续放下去。
短短不到二十年里已经出现了大量经典电视剧,并且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密集。市场在经过数量扩张后开始转向质量提升,多巨头鼎立对提高观众体验是件益事。
诚然,观众变得越来越挑剔,但对优秀剧集的赞美不会吝惜。有趣的题材、新颖的叙事方式、丰富的故事情节、立体的人物形象等等,都可以是我们喜爱一部剧的原因。
电视剧只是打发时间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有深度的电视剧越来越多,或许从中得到启发和灵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娱乐是社会的折射,与生活的紧密程度将在未来进一步加深。彼时,观剧方式可能又和今天完全不同。在个体不自知的时刻,我们在改变电视剧市场,市场也在改变我们。
★注:以上分析非常简要,
有很多缺陷,感兴趣的可以深挖
References:
Yulia Lukashina,2018,
编辑:图钉 & No.8 AI-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