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欲系、姐弟恋、政客内讧、恐怖分子、反战人士……英剧《贴身保镖》把所有这些元素都糅杂在了一起,没有任何排异反应,相反却产生了难以想象的曼妙结果。这个秋天的新剧中,几部之前预热时阵仗大张旗鼓的都偃旗息鼓了,而这个原本悄没声息的故事却从第一集开始就引发了剧迷们的热议。是啊,很久都没有这样节奏紧绷的悬疑剧出现了,它的第一集让人们想起当年《国土安全》首播时的惊艳亮相。巨大的悬念一直笼罩在主角的头上,让人们在怀疑与同情之间摇摆不定。角色,永远是角色成就故事,《贴身保镖》中的男主角演绎了一个自我挣扎、自我分裂又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的复杂角色,有时,他孤独得令人心痛,而有时,却疯癫得令人恐慌。
如果非要归纳类型,《贴身保镖》或许应该算是一部标准的政治惊悚剧,典型的政客混战的内核,恐怖主义危机四伏的背景,只是混搭了一些姐弟恋的桥段,给这个原本清冷肃杀的故事涂抹了一层与众不同的暧昧粉色。
一切从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开始,一列火车上,乘客并不太多,人们悠闲又无聊地坐在座位上随着车厢摇摆的节奏晃动,大卫的视线越过人群发现了什么,他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邻座的旅客,独自一个人走到了车厢连接处的卫生间,一个男人向另一节车厢深处走去,卫生间的门打开,里面站着一个女人,身上绑满炸弹,手里握着开关,惊恐地大声喘息。
这个危机开场的设定交代了很多信息,比如男主角大卫最重要的三重身份与特质,他的职业身份,一个退伍的特战队老兵,顶尖的职业素养,沉着应对任何突发事件的能力;一个父亲,处在与妻子分居离异的当口;一个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但不愿意对外界吐露心声的孤独者,哪怕面临如此巨大的危机事件,他所做的更多的也不过是解决事件,而后沉默。这三个身份与性格特征——职业的、家庭的、精神的——将在之后的故事里互相支撑又互相干扰,巧妙的成就了这个复杂的角色和人格,又始终让他自己成为了一个外界眼中最大的谜团。
故事由此展开,由于大卫在战场优秀的表现以及妥当处置这次恐怖袭击事件的原因,他成为了内政大臣茱莉亚的贴身保镖。这个人到中年的女性政客,性格直率、火爆、对积弊有热切的改革欲望,正在计划向首相的位置冲刺。而大卫和她之间渐渐变得亲近甚至亲密,在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工作关系,肉身爱欲和情感联系让一切变得混沌又复杂,而就在这个时候,在一场安保措施严密的演讲中,茱莉亚被炸弹炸死。
这类政治惊悚故事,必须有一个怀有巨大张力的“原始悬疑动机”才能成为整个故事的引擎,凡是能够成功的剧集,都是因为这个原始引擎的力道足够支撑起故事行进的路程。比如说,题材相似的《国土安全》,有人精妙地总结,那个故事的第一季讲述的是“全世界都认为归来的男主角是个英雄,而只有女主角一个人认为他是个恐怖分子”,而到了第二季,则发生了巨大的逆转,全世界都认定男人是个恐怖分子,而女人偏要凭借一己之力为他翻案。就是这样巨大的矛盾和对峙让故事一直保持紧绷,而《贴身保镖》也包含着类似的巨大的矛盾。总结起来讲,这个巨大矛盾和悬而不决的恐惧感是由于“保镖”这个特殊职业造成的——以保护他人性命为生的工作者,也是取其性命最容易的人——这成为了这个故事最大的原始悬念。
围绕着这个最高层级的悬念,在其之外又有一圈圈次生悬念如涟漪般展开,各种复杂境况开始暴露,茱莉亚周围危机四伏,不只是来自于外界的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那些其实都是可以事先预防的明枪,而来自于体系内同僚们的暗箭才是更令人猝不及防的。
警察部门与安全部门的争权夺势,内部幕僚团队的阳奉阴违,政府内部可能与外界恐怖分子的勾结……看起来无懈可击的安防体系,实际上其内部也早已千疮百孔。而另一端,作为贴身保镖的大卫本人呢?渐渐显露出一个“病人”的特征,严重的战后创伤应激综合征让他不时陷入自我撕裂。
他有个退伍老兵的小圈子,都有着浓烈的反战情绪,而某种程度上说,把他们送上战场的其实就是大卫正在保护的茱莉亚,她的强硬态度,她的毫不妥协,在政治表态的时刻会赢得山呼海啸的掌声与政治声誉,但她不用面对万骨枯的残酷现实。而大卫的一个退伍老兵的朋友则一直鼓动着大卫拿起武器为自己和战友们所受到的伤害复仇……所以,事已至此,悬念纷纷而来,玄妙、复杂、每一个人都很可疑,而换个角度去想,每一个人又都无辜。
如果你拆解一切包装去看,这个惊悚悬疑故事的背后还在讲述孤独。这其中的所有人都是孤独的囚徒,自己把自己囚禁,也只能等待自己把自己解脱。茱莉亚,一个前呼后拥的政客,实际上不过囚禁于必须事先检查才能进入的宅邸,防弹汽车,以及众多人把守的酒店套间,唯一的肉身欢愉是和自己的贴身保镖;而大卫呢,妻子带着孩子离开,自己住在一栋小小的公寓里,终日在大脑内分裂成两个自己,一个把眼前的朱利安视作仇人,一个将他视作情人,性与爱不过是他暂时脱身于眼前逼仄现实的途径,而不是美好的情感托付;而那个对茱莉亚开枪的崩溃发疯的老兵呢,不也是个孤独者?他被粗暴地定义,致死没人愿意探究他的内心轨迹。
这一类故事中,总会有“病人”,《国土安全》中的女主角、这个故事里的男主角,都如此,这些人的执着和坚韧成就自己也毁灭自己。这故事反转又反转,男主角终于清白,但并不是每一个类似的故事都有类似的结尾,有人能够被解救,而有人终身陷于泥淖。
文| 杨时旸
本文刊载于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北京青年报》B2
《影》:不节制的美 不彻底的坚持
走过张彻与吴宇森,两个女人使贾樟柯与费穆精神相通
日瓦戈医生身上怎么会有哈姆雷特的影子?为什么说他是“俄国耶稣”?
张艺谋并没有“回归人文”,他只是做了一次商业升级
中产白领和底层妇女之间,也许只隔着一个孩子
戏剧史意义大过戏剧本身,这是一场大型集体怀旧
“曹杨”三十年:招贤与知己,可叹你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