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出品的《保镖》堪称是今年秋季新剧中杀出的一匹黑马,这部尚未完结的政治惊悚剧被称为“十年来最成功的英国电视剧”,播出第一周时它的累计观看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创下了自2006年以来英国新剧收视纪录的新高,连英国前任内政大臣也对《保镖》的高水准表示了赞赏。现在《保镖》的烂番茄新鲜度为100%,豆瓣评分由8.6升至8.8,如果最后两集不崩的话,《保镖》极有可能一跃成为评分过9的又一部“神剧”。
当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特别是对于英剧迷来说,“神剧”的头衔很可能轮不到这部没有老戏骨、没有神编剧的新剧来戴。但必须承认《保镖》是一部制作精良、情节紧张、角色丰满的作品:阴谋重重的政治博弈+暗流涌动的禁忌恋情,摧枯拉朽的惊险场面+柔肠百转的内心活动构成了这一部要热血有热血,要狗血有狗血,退可儿女情长,进可家国天下的高分英剧。《保镖》能受到如此好评,多半也是因为观众能从中各取所需,能以自己喜欢的视角来理解这个故事。
还是先来回顾一下《保镖》之前的剧情吧:从阿富汗退役归来的士兵大卫·巴德被派去保护风头正劲的内政大臣茱莉亚·蒙塔古,在一次次共度危机之后,两人在私下发展出了肉体关系。茱莉亚力主推行的监视法案和昭然若揭的“上位”意图给她带来了无尽的麻烦,而身为保镖的大卫只能暂时忘记两人在战争问题上的分歧,隐瞒着自己PTSD的病情继续为内政大臣保驾护航。以此同时,各个机构、各种势力也不断参与进来,将紧张的局势搅和得更加混乱。
在《保镖》中,内政大臣是一个危险系数极高的职业,茱莉亚不仅要应对工作上的重压,还要时刻做好以身殉职的准备。主创在《保镖》所展现的英国政坛完全不同于我们以往的认知,它既不是下议院那种推诿扯皮的群口相声大会,也不像《是,大臣》中舌灿莲花的高级语法课堂。拎着红色公文箱的茱莉亚来去匆匆,在逃过一场场恐怖袭击后依旧高声宣传着她的政治主张,只有在与贴身保镖大卫独处时她才能卸下心防。直到第四集时身为女主角的茱莉亚·蒙塔古突然被发了便当,由此《保镖》的剧情走向了难以预料的分岔口。
尽管安保部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茱莉亚还是在圣马太大学进行演讲时遭遇了炸弹袭击,不久之后官方即宣布内政大臣不治身亡,全国上下为之哗然,身为贴身保镖的大卫也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大卫在悲痛中试图举枪自尽,却发现自己的手枪被调包换成了空包弹,似乎有人在背后操控着事态的发展。为了找到一连袭击事件的幕后主使,大卫再次与此前在火车上被招降的“人弹”纳蒂亚进行了沟通,遗憾的是对方并不能提供更多的有效线索,案件再一次陷入了僵局。
现在《保镖》中最大的疑团不再是爆炸案的幕后主使是谁,而是内政大臣茱莉亚·蒙塔古究竟死没死。如果编剧真的有魄力在剧情中段杀死女主角,那么之后的两集大概会讲大卫·巴德如何调查爆炸案的真相,并在此过程中看清了自己的本心,最终走出战争的阴影。当然更大的可能是茱莉亚一手策划并导演了自己的假死,无论是此前她带着大卫深夜密会首相,还是在酒店中接见神秘人似乎都暗示着内政大臣早有准备。也许茱莉亚愿意以生命为筹码导演一场大戏,如此一来她不仅可以扫清藏在自己身边的祸患,还能以“死里逃生”的遭遇赢得大众的同情,最终促成《调查权法案》的通过。
尽管大卫与茱莉亚的私人关系如此亲密,但所谓的贴身保镖终究是个“局外人”,我也始终怀疑内政大臣是否会将光明前途和地下恋情放到天平的两端衡量。无论茱莉亚最终生还或者死亡,对于她的贴身保镖兼秘密情人大卫·巴德来说,与内政部长相处的经历都会是比亲历战争更加深刻的记忆。
题外话:BBC官方计数结果出炉了,“小狼狗”大卫·巴德在《保镖》前三集中一共说了98次Ma'am